孔子曾经对学生说:“老子犹龙。”在他的描述里,鸟知道它能飞,鱼儿知道它能游。至于老子呢,他就像是“龙”一样的见首不见尾,莫测高深的伟大智者①。的确如此,不仅道祖圣哲老子的最终去向,至今无人能够确指,留下了鹿邑、陕西楼观台、甘肃、新疆等处的飞升处、隐身洞之谜,就连老子留下之书,也是那么的版本繁多,句式不一,真伪难辨,却又偏偏能令人百读不厌,越读越透,受益无穷。
自拙著《老子九观正义》出版,老子《道德经》全书81章,暗合“九九归一”的中华数文化,又与万物(九九)归道(一)的老子道家思想吻合,早已广为人知。然而,继续深入研读之后,我却发现自己当初仅用“察世观”明之的粗疏,以及突出老子“清静观”,“清静以为天下正”的极端重要性!
壬辰龙年,老子生日(阴历2月15日)的阳历对应生日(阳历2月15日),当我根据古人早已论之的老子清静无为的观点,以“清静观”梳理老子九观全书,使之更为贴近老子本义后,蓦然想起了老子的家乡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安研究员有关应以“九宫图”反映老子九观的重要提醒,于是尝试以横直斜八线相加,均为十五,奥妙无穷,世界公认体现出中华数文化精华的“九宫图”,结合中华龙文化,与老子“九观”相匹配,终于发现其内涵的许多有趣奥秘,可使我们借助中华九宫龙文化,增进对老子思想深度的理解。于是请著名篆刻家琴石先生,以篆体创制出《老子九宮印》,并配以数字成《老子九宫图》如下:
从以上《老子九宫印》可见,站在人本位的立场看,人探求真理、永不满足、永不停息的强烈求知欲,及其所探知对象世界的真理,即“真知”,是老子哲学的中心和出发点,它围绕道形成对四面八方的发散性思维,最终建立起老子的九观哲学。
再从《老子九宫图》可见,人所欲探知的最为幽玄微妙的上层为——“形而上之道”。其主体为“恒道”,主修为“清静”,表现为“化”,规范为“玄德”。天地之间动多静少,证之于八卦之象,即天、风、雷、水、火都主动,占多数,只有地、山、泽主静,占少数,故天地重清静,上善若水,方可道法自然,玄德归道。
《老子九宫图》的下层为天地人三才在其互动过程中,世界万物所构成的“形而下之器”,多见于“物”、“制”、“民”、“国”、“兵”等实体,其主体为天地万物之灵即“人”,主修为“治”,规范为“法”,落实于“用”。用之则动,动以静安。故用兵必动,安民宜静;治国利民,当动静结合,方能重积德而无不克。
《老子九宫图》的中层为上下层的中介——人的“形而中之性”。它不像上层的“道、德、静”那么虚无缥缈,也不似属于“实践”范畴的下层的“民、国、兵”那么物质实在,而是属于中层的“虚践”范畴的人的认识、心性的思维状态与心理结构。“形而中之性”,本原于心,其主体为“思”,主修为“知”,规范为“理”,以贵身无妄为为原则,这才能与守中执一、知行合一的老子思想相符。
综合而论,以道法自然的人的知识体系为中心,“老子九宫图”的形而上、形而中、形而下三者的内在关系,其一,可简示如下:
1.【形上之道:天动地静,玄德归道】
2.【形中之性:无妄贵身,真知灼见】
3.【形下之器:用兵安民,重本国治】
其二,若我们从横向、纵向或斜线的连接点,去理解《老子九宫图》时,还可以将其内涵精意,概括如下——
1.九宫横排解:恒道清静修玄德,无为贵身获真知;
安民治国慎用兵,道法自然成大器。
之二:恒道通玄德,清静无为身;
安民真知兵,治国功大成。
2.九宫竖列解:玄德无为安斯民,恒道真知治强国;
清静贵身积德久,用兵自然天人和。
之二:玄德无为安亿民,恒道真知善治国;
清静贵身重积德,何须用兵天人和。
3.九宫斜线解:清静真知安民策,用兵方晓玄德高;
循道治国成伟业,千古悠悠赞黄老。
之二:清静安民真知机,玄德用兵谋略深;
伟业千秋尊黄老,无为更知贵真身。(www.xing528.com)
其三,令人赞叹不已的,还有《老子九宫图》的9个数字,并非无意义拼凑,其中还“有信”,内含着与《易经》象数、儒家学说、佛教义理的许多相通之处,试略解如下:
1.“恒道”之“一”,与老子道本体论的道生一、太一、归一、执一相契。以佛教的“归依”谐音(归一)而殊途同归。
2.“玄德”之“八”,与《易经》八卦之“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八德即乾德之自强不息,坤德之厚德载物,震德之警惕自省,巽德之随风齐物,坎德之守信闯险,离德之灿烂光明,艮德之坚贞不移,兑德之欢饮鼓舞等相应,与儒家之“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八目”相配。
3.“清静”之“六”,与老子谨防五音、五色、五味、心狂的干扰,保持清静说,与佛家主张“六根”清净,摈弃色、香、声、味、触、法“六尘”干扰的心性修养相合。
4.“无为”之“三”,与老子创始论的“三生万物”,实践论的“开始、发展、终结”,教育论的“学习、巩固、提高”,以及时间论的“早中晚”三段论相配。
5.“真知”之“五”,与儒家格物论的“金木水火土”之“五行”说,佛教的“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等“五眼”说相符。
6.“贵身”之“七”,与生命论的“七律说”、“节律说”,与遵循世界作息规律的“七天一周”制,与音律学的“七音”养生等等,都有某种内在的联系。
7.“安民”之“四”,与民生论的四时顺利、四季平安、四方和谐、四体自如,佛学的“四大”地火水风,以及“成住坏空”四阶段相关。
8.“治国”之“九”,与老子九观治国的政治论,与建构论的九层之台说相连,与长治久安的“久”谐音。
9.“用兵”之“二”,与一阴一阳之为道,与攻守、进退、虚实、强弱、攻心与攻城、伐谋与伐兵,与老子军事论的奇正用兵、阴阳莫测等有关。
此外,如何理解九宫图的“十五”之数,与老子九观的联系,也有待探讨。总之,老子九观与九宫图,正如中国道教协会任法融会长与本人相会楼观台,详论之后所达成的共识那样,有太多的未解之谜,值得深入探讨,以弘扬老子大道!
另如之前所言的“龙”,在中华文化传承体系的国教之中,历来地位很高。儒家把龙视为神秘崇高之物,认为万物中只有龙才是封建帝王威权的象征,只有帝王及其所用之物才能以“龙”称呼。在儒释道均视为经典之本的《周易》中,龙为君子自喻,具有刚健有为,一往直前的伟大力量。只有乾龙,才是万物的创世者、天的统帅、光明的太阳,他驾御六时如飞龙运行,从潜伏、露头、活跃、发奋、腾飞到收敛,象征着君子一生应势而变,展现的潜龙、田龙、惕龙、渊龙、飞龙、亢龙的精彩人生。其中对中华龙强大生命力和人生不同阶段生存智慧的赞颂,对人生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深堪玩味,
佛教也喜欢在庙宇塑龙饰龙,有“九龙护法”和“龙象”之说,将龙象作为高僧代称。至于道教的龙文化更为丰富,它认为,龙可载成仙者升天,沟通天人,是施雨福民的神灵,青龙是与白虎、朱雀、玄武并称的四神兽之一。同时,道教还根据四海八方职守的需要,尊奉白龙神义济王、黄龙神孚应王、黑龙神灵泽王、青龙神广仁王、赤龙神嘉泽王,以及东海广德龙王、西海广润龙王、北海广泽龙王、南海广利龙王等。
道教的“九龙”说影响所及,使得民间的龙文化大为盛行,历久不衰。如仅在2012年的壬辰年里,国内就有许多根据四方、五行、色彩、动态、吉祥等意义,发展出东海龙、南海龙、西海龙、北海龙;金龙、水龙、火龙、土龙、木龙;紫龙、赤龙、黄龙、黑龙、白龙;至尊龙、镇宅龙、如意龙、招财龙、行运龙;卧龙、团龙、坐龙、游龙、飞龙;旺龙、禧龙、福龙、寿龙、祥龙、禄龙、玉龙等众多名目,还将其制作成金银币、工艺品、邮票等,生动展现了中华国学与龙文化的源远流长,深入人心。
因此,如果我们从领会、传播老子道家文化思想,复兴中华,走向世界的迫切需要出发,将老子九观论与中华龙文化相结合,对于点燃中华文化产业的创意,增强中华软实力,无疑有重要文化意义。下面,就是笔者根据易理、五行、八卦、道教、民俗文化等,将“老子九观”与中华龙文化结合后,所创制的《老子九观龙宫图》:
老子九观龙宫图
当然,由于老子九观的深刻性、龙文化的丰富性,组合后自可以有多样性的解释。以下是“老子犹龙”的诠释之二。
老子犹龙观(一)
注:“云腾”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八卦外
以下是“老子犹龙”的诠释之三。
老子犹龙观(二)
【注释】
①司马迁.老庄申韩列传.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4.(孔子拜会老子后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