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化的发展经过了艰辛漫长而辉煌如歌的岁月。以其壮观宏伟的金字塔建构看,绝非一直由对立排斥的成分所构成,且大致可分为“塔基”层物质文化,“塔身”层制度文化,“塔顶”层精神文化和“塔尖”层理想文化等四部分。为了把握人类和谐文化的构建发展规律,本书的作者,自1994年在自著《新珠江文化论》书中提出这一命题以来,一直在努力论证:“塔基”层物质文化,通常以物质生产方式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从而满足人类生存需要;“塔身”层制度文化,是培育人、保健人、抚慰人、护卫人、管理人,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保持相生互利关系,协调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关系的综合文化;“塔顶”层精神文化,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上的国家意志的产物,所满足的是人的知识增长、思想道德、审美标准的精神需求;“塔尖”层理想文化,则应是为实现马克思所说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建立和谐幸福社会,综合了人类历史上各家各派所有合理的美好理想,为全人类所认同所追求的未来文化。
从此四者的内涵性质看,他们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只有坚固物质文化“塔基”,才能生衍人类;只有修建制度文化“塔身”,才能维持社会运行;只有耸立精神文化“塔顶”,点亮“塔尖”理想文化明灯,才能和谐全球,融汇百家,照亮人类理想方向。而老子学说,正是来于人类精神文化源头,植于中华民族文化根系,对人类理想文化的构建,具有深刻意义的伟大的思想文化资源。作者相信,只有通过对包括老聃、孔丘、释迦牟尼、耶稣、穆罕默德、马克思等在内的诸多伟人的思想研究和精华吸收,在意识形态领域鼓励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允许丰富多采、健康蓬勃、富有创意和希望的精神文化追求,不让马克思所反对的划一的僵化标准去框死它的自由发展和个性,才可能让中华传统道德精华得以延续升华,激发起人类文化的精神活力与道德生命力,建立起全人类普遍认同的尊重人、激励人、完美人的理想文化,为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人类和谐世界服务。
本书的引论——老子圣人风采,作为全书绪论,旨在说明,老子是创立中国纯粹哲学第一人。他的思想高深奇奥,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芒,深刻影响了东西方哲学几千年。作者在比较老子多部古版本和创意解读之后,由老子的绝妙自画像入手,广采众说,独辟蹊径,简要阐明了“老子天下第一”的道理,清雅的玄德风采,博大精深的思想以及和东方文化的渊源关系,进而以老子慧眼看世界,揭示其伟大的现代意义。
作者认为,在老子看来,古代和谐社会的圣人,方正伟大而不分裂偏私,兼容并蓄而不尖刻伤人,正直循道而不受缚越度,光明正大而不令人惊颤斜视。就像大海能成为千百条河谷的主宰一样,他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天道无亲,恒与善人。这是老子对人民的祝福,也是他的圣人自画像。作者从自己对《易经》和《道德经》的比较研究中发现,老子九观思想与易经有着密切的承传关系。如恒道观与至大至久变化不息的“乾”卦,玄德观与厚德载物的“坤”卦和上善若水的“坎”卦,真知观与启蒙除昧的“蒙”卦,清静观与净水凌冽的“井”卦,无为观与反对妄为的“无妄”卦,贵身观与养生饮食的“颐”卦,安民观与力主交融和谐的“泰”卦,用兵观与兴师讨伐的“师”卦,治国观与君临天下保民无疆的“临”卦等,都有关联。这正是老子著作树大根深,流传久远的文化基因。
因此,老子的伟大,首先是因为他继承中华易文化,第一个认识和阐述了“道”理。所谓“道”,原本指路。自然界、人世间、思维中的路很多,却并不都是正路,它们并不都能引导人们到达理想的境界,因而也不是老子心目中的理想之路。他的理想之路,不是人们因贪欲,逼迫而走的不归路,而是对万众有益的常走的“恒道”。作为首次从中华易经的“总道术”中,发现了恒道并阐其深意的道家始祖,老子是世界上第一个自成博大精深体系的哲学家,是第一个以其深邃思想塑造了中国人乃至深刻影响了世界进程的东方伟人。这从他著作的译本发行数量居全球第二,仅次于圣经就可以看出。
本书的正论——老子九观奥义,是全书主体。作者从中国源远流长的数文化入手,跳出千百年来解老著作逐章研读、摘段择句、纷繁少序的传统格局,将81章《老子》按照九九归一之数,分为恒道、玄德、清静、真知、无为、贵身、安民、用兵和治国等“九观”,抓其精要,阐其正义,在中国哲学史上全面揭示了老子博大精深、完整一贯的思想体系。
这就是:老子以效法自然的恒道观作为立论总纲,以其人格化的尊道贵德的玄德观作为最高规范,统领了信言不美的真知观,有欲不居的清静观,不争无尤的无为观,守柔知常的贵身观,谨终若始的安民观,柔弱胜强的用兵观以及重为轻根的治国观。它高瞻远瞩地将道论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指导人们为人处世和修身建业,以实现恒道积德的道家理想,意义十分深远。
老子恩泽万物的玄德观认为,玄德是恒道的功能和运用,恒道是玄德的本质和根据。建树伟业者不离恒道,抱持玄德者品高纯真。他不刺激物欲,而是自然而然地化生万物,以玄德畜养人们,使之茁壮生长,弱化贪志,强健筋骨,以期达到不敢胡作非为,天真无欲的境界,开创利在千秋,功在万民的恒道事业。
作者认为,老子发现了作为精神人格力量的玄德,要服从恒道才可获得持久生命力的道理,描绘出柔进恒常、无私平和、思精虑净、明达事理、增益和谐真气、脱俗超凡的玄德理想图。这就为人们反朴归真,探虚就实,循道渐进,修德识道,追求光明,建立人类理想文化提供了可能性。而老子在心志“清静”,以求“真知”基础上得出的无为观,其真义只能是“无妄”。(www.xing528.com)
“无妄”何义?这可从易经同名卦中得到启示。“无妄”卦的卦德是“无妄为”。“妄”对老子说来就是指背离恒道玄德的一切错误行为。而他所说的“无为”也正是易经的“无妄”,即“无妄为”。老子认为,只有这样的“无为”才能实行“有为”的道。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历来是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的辩证法传统,不独老子。可惜的是,有些学者往往忽略此点,把老子“无为”等同于“无所作为”。其误解在于只孤立地抓住了老子“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的一句话,而没有将这句话与老子思路和整个哲学观体系联系起来,没有看到老子的“无为”其实是“无妄为”,是为了更有效、更有节、更迅速、更有利的实现“有为”,实现“无不为”,取得恒道大业的光辉胜利——建设一个太平无事、风正民富、和谐淳朴的理想社会!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老子不仅不是一个消极无为的懒汉和愚人,而且是一个积极有为的勇者和智者!
本书的余论——老子恒道美学,作为全书补充,还论述了老子开创的道家美学思想真谛。认为其虚以致静的审美心境、涵纳万物的审美态度及“和光同尘”的审美理想,是老子倡恒道、消纷争、求至美的大和玄同理想在美学领域里的表现,有着东方文化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基础。它与西方强化和渲染矛盾、鼓吹争斗、拒绝调和、喧嚣浮夸、只重人为技巧、不重天人合一和自然的创作风格是大不一样的,在美学领域自有其卓绝的贡献。
综观《老子道经》全书各篇,其论述要旨主要运用了如下方法:
(一)三唯优选法。依照“唯古元典化、唯真现代化、唯美诗意化”的原则,根据老子文辞古奥,版本不一,歧义甚多的特点,首先选取各种有代表性的老子原本,既存《老子》最古通行本王弼本的哲思,亦葆道教最重视的河上公本的深邃,兼取迄今最古郭店楚墓竹简本的精义,吸纳最权威的汉帛书甲乙本的真谛,佐以汉唐以降近百名家注本的灼见,详勘纳萃,优选老子古韵佳句,加以创新意译,以忠实表达老子真意。
(二)批判继承法与逻辑思维法。老学研究历代不绝,在通读、批判、总结、继承、吸纳古今老子研究的丰厚成果基础上,将老子的哲学思想概括为恒道、玄德、清静、无为、贵身、真知、安民、用兵、治国等九个观点,并建立其内在的逻辑联系。
(三)归纳重组法。针对以往对老子的研究,只注章段失之琐细的偏颇,奋力跳出千百年来解老著作只有道、德两篇81章的传统格局,以老子九观为纲,化繁为简,阐其正义,揭示出老子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
(四)典籍印证法。以古籍名著印证老子九观。如《汉书·艺文志》早就指出:“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恃,此人君南面之术也。”如对应老子一书,恰好是“真知”历记成败存亡祸福之道;“恒道”知秉要执本,“玄德”、“清静”清虚以自守;“无为”、“贵身”卑弱以自恃,“安民”、“用兵”、“治国”阐明人君南面之术。
(五)有的放矢法。以老子九观哲学为明镜,从国际关系、政治军事、企业文化、审美艺术各个方面,观照现实世界的种种现象,针砭时弊,汇通中西,建构文化,追索真理,揭示出老子恒道玄德和谐思想的伟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作者的这些探索自成一家之言,对研究老子的思想是有启发引导和参考作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