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件小事说起,来谈生活美育。生活美育,其实是我的“生活美学”的落归之处。
2012年4月9日,我应邀在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的“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讲座上做个提问者及与谈人,在历年的“中国好书”评选中经常“遭遇”先生的通俗之作。由于要提前收集提问去准备,我在讲座开始的一周前就已把问题提给远在美国匹兹堡的许倬云先生,因其书里曾盛赞亚当·史密斯《道德情操论》之用“情”,所以我当时提出的问题与情有关。
我问许倬云先生:“蔡元培先生仙逝时曾留遗言:‘科学救国,美育救国’,在理性与感性的社会教育之间要达到平衡,然而,如今的中国社会教育却忽视了情感教育的维度,传统文化复兴当中也是推重‘礼’而忽视了‘乐’,许先生如何看待这种失衡现象?该如何调节当下国人的心态失衡?”
许倬云老先生在讲座答我问时,谈到他家里的一副对联:一天星斗文章,满眼江山图画!前句来自辛弃疾,后句他寻得古句以对之!许先生所著《中国文化的精神》第一章就是《时空中的生活美学》,这次讲座推崇的恰是“生活教育”,我也认可其“中国人的美育是可以补回来”的观点,其实“情感教育”才是我追问的落归处!
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除了在中国文联《美术》杂志借调工作过两年之外,我一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工作。我的老同事李泽厚先生今年已经九十又一,他所倡导的“实践美学”曾在中国风靡一时,强调了美来自人类的生产实践。
从二十年前开始,我提出“生活美学”也是为了与“实践美学”区分开来,但如今来看,从“实践美学”到“生活美学”乃是一脉相承的,因为它们都是所谓的“有人的美学”(第一个提出这个说法的是刘再复先生),也就是以人为本的美学,只不过“实践美学”执着于大写的人,而“生活美学”则聚焦于小写的人。
晚年李泽厚先生又提出了“情本体”的哲学构想,对这一建构我是非常赞同的,并试图接着李泽厚先生讲出一套“情本哲学”。当我把“生活美学”推展到“生活美育”的时候,我发现这种教育恰恰应是以“情”为本的,从而来应对当今中国人所面临的心理与心灵的困境。
于是,今天我提出“生活美育”乃是这世上最大的美育,因为它是面对全社会的“大美育”!
美指向了全面发展、人的“全面解放”,但曾几何时,美育所肩负的人类发展的责任被忽视了,而在这个全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时代,美育的地位正在上升。
进入21世纪的今天,美育建设与中华文明发展之间的关联变得愈加重要,美育乃社会文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因素,1919年蔡元培先生就明确表示:文化进步的国民,既要实施科学教育,也要普及美育。因为审美乃是一种标志着社会发展的“高级尺度”。审美既可以提升全民的素养,也是一种人人得以享有的基本人权,我就称之为“审美人权”:我们要保障更多的公民获得审美的权利!
过去的美育基本都是以“学校美育”为主体,尽管有“家庭美育”和“社会美育”的辅佐,但是美育仍未与民众的现实生活形成真正血脉的连通。如今全民的“生活美学”得以兴起,需要中国的美育实现转向:“生活美育”要求的就是人人都要成为“自己生活的艺术家”,而不是成为艺术家。
很多美育培养的目标从一开始就走偏了:因为不是所有接受美育的孩子都能成为或者都要成为艺术家,而是更多的人要让他们自己成为“生活的”艺术家。我们未来中国需要的是更多的会演奏小提琴的爱因斯坦和能欣赏禅宗艺术的乔布斯,这样具有高度审美素养的科学家和企业家才能以美妙的科技与商品来反哺整个社会:因为审美可以激发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www.xing528.com)
我们看到,当今美育发展有两个缺陷:第一个就是把美育置换为“技术教育”,美育被各种艺术考级所绑架,当一个孩子演奏了一千遍考试曲目,图绘了一万遍石膏像时,还有何美感可言呢?第二个就是把美育纳入“应试教育”,如果将美育纳入考试,我就不免有些担心,音乐与美术老师能承担起美育的重任吗?如果美育也被纳入分数考量当中,那么考核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显然这样的教育脱离了生活。
所以,我非常赞同大教育家杜威一句箴言,关于人类的教育功能,杜威说:“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准备,而是生活的本身。”同理可证,美育不是生活的准备,美育就是生活本身!美育就是在生活当中,而不是在生活之外来实现的、来完成的,这世上没有比“生活美育”更大的美育了——唯有生活最大!
中国的“生活美育”有两个突破:一个突破在于,生活美育最终要形成人人的“自我教育”的提升,要教育公民通过审美实现自我教育:不是你教了,我学了,就结束了,美育要持续下去就要自我推动。人人都是美育的教师,与此同时,人人也都是美育的学生。“生活美育”的反面,就是园丁式的教育模式,“生活美育”要走向一种开放与对话的“平等式教育”。
与此同时,“生活美育”可以成为一种终生的教育。最理想的状态乃是,生活不终止,美育不停歇!从三岁到九十岁都要接受社会美育,美育要从娃娃抓起,最终介入临终关怀,所以美育应该成为毕生的教育。
另一个突破在于,“生活美育”不仅是艺术教育,而且是落归生活的教育,这是一种以审美文化为核心的“大美育”。当然,这并不否定艺术教育在“生活美育”当中已占据的核心地位,而是说:在当今审美泛化的时代,从影视媒体到互联网上的审美文化品都可以成为“美育”的重要工具;从手机上的绘画工具、电子乐器到舞蹈学习,都可为全面美育提供坚实的基础。
总之,生活美育不仅是对他人的教育,而且最终是自我教育;生活美育不只是短暂的学校教育,而且是终生的教育;生活美育不是囿于艺术的小美育,而是向文化开放的大美育。
我认为,所谓“美育”就是“育美”,就是“育人之美”。归根到底,美育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民众更美好的生活。以“生活美育”来范导美好生活,那就会以“美生活”来提升“好生活”,以有品质的生活来提升有质量的生活。这才是百年前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的真正落实!
这又让我想起蔡元培先生弥留之际的那句箴言——科学救国,美育救国!任重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将上下而求索!
刘悦笛
2021年2月12日于斯文至乐堂
生活之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