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深秋晓图轴》,纸本设色,纵95.6厘米,横24.1厘米,作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南京博物院藏。右上自题:“王叔明《静深秋晓》,往予京邸所见,寤寐不忘,乙亥春在上洋,追忆其着色之法,携来练川,民誉见而嗜好之,今值其花甲,是图有松柏之茂,恰当以寿。壬午年秋,墨井道人。”
此画为仿元王蒙之作,但有吴历的独特风味。此画是为其道友民誉祝寿之作,作品的气势,可以与沈周《庐山高图轴》相符。色彩沉静丰茂,给人留下极深印象。
这幅画体现出吴历绘画“静水深流”的特点。清查升评渔山《仿古册》说:“观吴渔山画,静气迎人,其一种冲和之度、恬适之情悠然笔外。画家逸品,如曹云西、倪高士后无以过之。山谷论文谓‘盖世聪明,除却净、静二字,俱堕短长纵横习气。’吾于评画亦然云。”
吴历《静深秋晓图轴》 南京博物院 95.6cm×24.1cm
静气是文人画普遍的主张,渔山的表现又有独特之处。渔山于静中出老格,静中有沉雄之气;于老中融静穆,虽纵横而不放,豪逸而不狂,老中又有淡宁之风。渔山的辣由静中起,故得高深回环之妙。(www.xing528.com)
渔山早年作品,由宋元入手,就有一种静气,晚年浮海归来后所作,更无丝毫喧嚣张狂,但歇息一切冲突,如长水无波,长天无云,秃锋纵横,老笔舒卷,满纸混沦,营造出一个静寂的宇宙,无市井相,无人我分,无躁动味。读他的画,如被满纸烟云裹入一个特别的世界里,那真是永恒的寂寥。
渔山之静,不是一般的安静,一般的安静与喧嚣相对。渔山的静,是老中之静。一如倪云林、陈洪绶等文人画家,他的画体现出强烈的“非时间性”。画中的意象世界非古非今,无圣无俗。渔山的老格,是超越时空的老格。
一般来说,老相对于少而言,意味着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的极值;枯相对于荣而言,意味着一个完整的生命的结束状态。而以渔山为代表的中国文人画之老枯,并非迷恋时间的终点、物质存在的衰朽状态,更不是对枯朽老迈有偏好,而是在这种极值中,消解其“物质性”。
渔山画以魄力胜,笔势奇崛,其用笔,有篆籀之味。渔山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笔法游戏如草篆。”他非常喜欢黄公望作品“画法如草篆奇籀”的笔墨能力。他曾说:“元人择幽僻地,构层楼为画所,晨起看云烟变幻,欣然作画,大都如草书法,唯写胸中逸趣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