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祖微笑:水仙图页的美育课

佛祖微笑:水仙图页的美育课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佛祖拈花,众人皆不解其意,唯大迦叶破颜微笑,不是外在“理”的解说,而是内在心的契会。八大山人的水仙画其实就是在暗喻佛祖拈花的故事,水仙的叶片微张,成了手形,从叶片中伸出的花朵如从指间溢出,而开放的花朵迎风微笑,灿烂艳灼,如同向人示意。

佛祖微笑:水仙图页的美育课

水仙图页》是八大山人《杂画册》中的一页,纸本墨笔,纵32.8厘米,横32.5厘米,作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苏州灵岩山寺藏。

八大山人《杂画册》之一《水仙图页》 苏州灵岩山寺 32.8cm×32.5cm

八大山人的水仙之作,传世的有多本,从早年的丛林生活到晚年的隐居生涯,水仙一直是他喜欢画的题材。他的水仙,在造型、风味、笔墨等的处理上,与画史上流传的此类作品都有不同之处,在清丽出尘之外,又多了一些神秘意味。

从造型上看,八大山人水仙之作具有相对固定的形式,一般只画一枝水仙,单茎由下横空而来,姿态柔劲婉转,分而为数片花叶,常以湿墨勾出叶片的轮廓,再以干墨轻擦,以见阴阳向背之势,花叶呈盘旋之态,或短或长,微妙地展开,轻轻地托起一朵水仙花,水仙或含蕊待放,或奇花初发,优柔地伸展身姿。叶与花参差呼应,如在微风中轻舞,亲切平和。花叶摩挲间,如有笑意;参差错落中,似在为人指引通向彼岸的路,具有强烈的仙人指路的意味。

这使我想到作为禅门“第一口实”的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的故事:“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惟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五灯会元》)

佛祖拈花,众人皆不解其意,唯大迦叶破颜微笑,不是外在“理”的解说,而是内在心的契会。唯在心会,唯在妙悟,八大山人一生的艺术都在践履这一最高原则。(www.xing528.com)

八大山人的水仙画其实就是在暗喻佛祖拈花的故事,水仙的叶片微张,成了手形,从叶片中伸出的花朵如从指间溢出,而开放的花朵迎风微笑,灿烂艳灼,如同向人示意。据说在灵山法会上,有信众向佛献花,所献为金色婆罗花,八大山人却出人意料地以水仙代之,来说一个神奇的故事——或许可将八大山人称为“水仙觉者”。

水仙是不语的,花自解说,心自契会。八大山人的朋友胡亦堂说他:“浮沉世事沧桑里,尽在枯僧不语禅。”从禅门走出的八大山人,终身信奉这“不语禅”,不加分别,无劳知识,闭上解说的口,开启生命的门,并将其贯彻到艺术中,形成八大山人艺术观念中极有思致的部分。八大山人的水仙,正富有这象征意义。

历史上,八大山人常被称为“哑”人艺术家。八大山人在一生很长时间里不能正常说话,他的父亲也有喑疾。八大山人的喑疾时轻时重。一天晚上他看朋友下棋,一人出了个昏着,八大山人在旁大叫,从此就能说话一年多。八大是禅宗中人,禅门有不立语言的说法。他是前朝遗民,他的“哑”自然使人联想到沉默抗争的倾向,有人甚至怀疑八大山人是否真哑。这种种因缘奇妙地搅和到一起,使得“哑”成了八大山人的一个徽记——其思想的徽记,也是其艺术的徽记。

这位“哑于言”的艺术家,有时利用“哑”,能表达他的深邃思考。水仙图,就是典型的例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