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名家美育课:乾坤一草亭图轴示范

名家美育课:乾坤一草亭图轴示范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容膝斋图轴》,纸本墨笔,纵74.7厘米,横35.5厘米,作于洪武五年,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倪瓒《容膝斋图轴》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74.7cm×35.5cm再题此图的这一年,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后人评价云林说:“万里乾坤一草亭。”跳出洞穴的思维,一草亭就是浩浩乾坤。云林将高邈的宇宙和狭小的草亭、外在的容膝和内在的优游放到一起,表现他的生命追求。

名家美育课:乾坤一草亭图轴示范

《容膝斋图轴》,纸本墨笔,纵74.7厘米,横35.5厘米,作于洪武五年(1372年),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画面右上方有云林自题:“壬子岁七月五日云林生写。”

1374年清明前后,云林再题此图,其云:“屋角春风杏花,小斋容膝度年华。金梭跃水池鱼戏,彩凤栖林涧竹斜。亹亹清谈霏玉屑,萧萧白发岸乌纱。而今不二韩康价,市上悬壶未足夸。甲寅三月四日,檗仙翁复携此图来索谬诗,赠寄仁仲医师,且锡山予之故乡也,容膝斋则仁仲燕居之所,他日将归故乡,登斯斋,持巵酒,展斯图,为仁仲寿,当遂吾志也。云林子识。”

倪瓒《容膝斋图轴》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74.7cm×35.5cm

再题此图的这一年,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当时他仍在外漂泊,图中明显表现出对故乡无锡的思念之情。云林一生对漂泊生活的体验极深,生逢元末、处于家道沉沦中的云林,大半生都是一个漂泊者。他自四十七八岁开始,因避乱而离开无锡,放弃家中的财富,离开他精心构造的清閟阁,一直到他生命结束的二十多年时间中,除了偶尔回无锡外,一直在松江、浙北等地漂泊,最后客死他乡。他在笠泽有室名蜗牛居,清閟阁的主人变成了蜗牛居的漂泊者,其辛酸可想而知。倪瓒六十三岁(1364年)后,因为战乱,笠泽也不是安居之所,他又漂泊于九峰三泖之间,常常在小舟中过着“船底流澌微淅淅,苇间初日已团团”的生活。(www.xing528.com)

这幅著名的作品构图非常简单,起首处有几棵萧瑟的枯木,枯木寒林下有一亭,空空如也,空亭前面中段是一湾瘦水,远方用偏锋从外侧向中间画去,笔速迟迟,但很有力量,画出一痕山影。从总体上,此画构成一河两岸的布局。整个画面给人寂寞﹑幽深又平淡的感觉

“容膝”,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文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的生命是如此短暂,在绵邈的宇宙中,人所占空间是如此微小,纵然你再富有,有再多的华楼丽阁,那也只不过是一个“容膝斋”。云林这幅画将人的有限性放到宇宙中来考察,展现人的生命困境,同时又表现人从这困境中超脱的可能性。

亭子是云林山水中的重要道具。后人评价云林说:“万里乾坤一草亭。”“幽亭秀木”是倪云林山水的特征,空亭无人,远山如带,海天空阔。一个草亭置于荒天迥地间,就是要将人狭小的时空宿命,放到旷朗的宇宙(绵延无尽的时间和空间)中来审视,他要表现的思想是,人所占空间并不小,人自小之,故小;所占时间并不短,人自短之,故短。跳出洞穴的思维,一草亭就是浩浩乾坤。心自广大,何能小之!小亭很小,仅能容身;世界之大,却能容心。云林将高邈的宇宙和狭小的草亭、外在的容膝和内在的优游放到一起,表现他的生命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