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秋江渔隐图轴:与群鸥共舞

秋江渔隐图轴:与群鸥共舞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秋江渔隐图轴》,纸本墨笔,纵189.1厘米,横88.5厘米,未系年,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吴镇《秋江渔隐图轴》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189.1cm×88.5cm吴镇曾在渔父图中书写了柳宗元一段有关渔父词、渔父图的议论,其中有云:“近有白云子,亦隐姓字,爵禄无心,烟波自逐,当登舴艋,舟泛沧波,挈一壶酒,钓一竿风,与群鸥往来,烟云上下,每素月盈手、山光入怀,举杯自怡,鼓枻为韵。”吴镇这幅《秋江渔隐图轴》所表达的正是这样的境界。

秋江渔隐图轴:与群鸥共舞

《秋江渔隐图轴》,纸本墨笔,纵189.1厘米,横88.5厘米,未系年,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画曾经著录于《石渠宝笈·重华宫》,未署年。其上自题云:“江上秋光薄,枫林霜叶稀。斜阳随树转,去雁背人飞。云影连江浒,渔家并翠微。沙鸥如有约,相伴钓船归。梅花道人戏墨。”

这也是一幅渔父图。左侧画高山直立,极有气势,山间瀑布泻落,如盘旋于云间的白鹤。往右则画陂岸湖面,水平浪静,与左侧的凌厉气势形成对比。近岸处乔松如云,俨然松下屋舍。水中有一人戴着斗笠,驾着小舟,荡漾而行,自在俯仰。远处则有几抹云山。此画表现出了“云影连江浒,渔家并翠微”的意味。

此画多用中锋秃笔,苍浑有力,构图左密右疏,虚实之间,颇有跌宕之势。

吴镇《秋江渔隐图轴》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189.1cm×88.5cm

吴镇曾在渔父图中书写了柳宗元一段有关渔父词、渔父图的议论,其中有云:“近有白云子,亦隐姓字,爵禄无心,烟波自逐,当登舴艋,舟泛沧波,挈一壶酒,钓一竿风,与群鸥往来,烟云上下,每素月盈手、山光入怀,举杯自怡,鼓枻为韵。”

吴镇这幅《秋江渔隐图轴》所表达的正是这样的境界。(www.xing528.com)

梅道人吴镇以渔父类的图写和吟咏,成就了他在画史上的高名,将中国传统的渔父艺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元代渔父艺术非常发达,元曲中有大量渔父类的咏歌。如胡绍开的《沉醉东风·渔得鱼心满愿足》:“渔得鱼心满愿足,樵得樵眼笑眉舒。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渔樵士大夫,他两个笑加加地谈古论今。”白朴同名曲云:“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作者都借渔父来咏叹隐逸的情怀。

元代绘画中也有大量的渔父类作品,如赵子昂和管仲姬夫妇就有不少这方面的作品。赵子昂曾有两首《渔父词》是为题画所作之诗。管仲姬也有此类作品,她著名的《渔父词》云:“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

但这些都不及梅道人吴镇的渔父艺术的影响大,梅道人的渔父艺术以其独特的思想构成和形式技巧,成为垂范画史的佳构。

在中国绘画史乃至艺术史上,元代艺术家倪瓒是一位特殊人物,他是宋元境界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绘画风气转换的关键人物。他的名字几乎就是风雅的代名词。收藏家喜欢他的作品,所谓“云林画,江东人以有无云林论清俗”(董其昌);真正懂中国艺术的人,很少不痴迷他的。清初大画家查士标诗云:“迂翁笔墨予家宝,岁岁焚香供作师。”在文人艺术中,其地位极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