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前文所述,龙舟竞渡起源于先民时期的图腾崇拜,而后又出现了对历史人物的纪念,无论是信仰、纪念还是祈福,都出于对自然客体的敬畏和对人生命主体的尊重。这种运动从出现开始,就与职业和功利无关。与皮划艇运动在19世纪中期被John Mac Gregor认可、倡导并推广为一种运动形式一样,我国古老的民俗活动赛龙舟也因为活动本身的若干竞技特质,而逐渐被世人发现。20世纪中期,香港地区的侨民Brit John Pain在看到皮划艇运动在19世纪中期成为被世界广泛认可的现代运动之后,认定龙舟节日竞赛也能够被发展成为一种现代水上运动。龙舟竞赛在我国香港周围海域举行由来已久,也在日本举行了几个世纪,这些国际性的竞赛逐渐发展成了香港一年一度的龙舟节暨国际龙舟竞赛。这种通过龙舟节日竞赛来推广旅游的概念和其对中国文化的体现很快传播到了其他太平洋周边的国家和地区,譬如新加坡、槟榔屿、大阪以及后来的奥克兰、悉尼和温哥华。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香港龙舟国际竞赛已经发展成为非官方的世界俱乐部成员锦标赛,由香港业余划船联合会和香港旅游协会在Bob Wilson和Mason Hung的领导下联合组织。1980年,香港旅游协会派出了三条龙舟去伦敦参加在泰晤士河上举行的中国节日庆典。奥林匹克皮划艇竞赛的主席Mike Haslam把龙舟带到了诺丁汉,于1981年在这里组织了英国第一次正式的龙舟竞赛。1982年,他写下了一份关于龙舟竞赛作为运动的潜在性的报告,并把自己的想法上呈给了英国皮划艇联盟和国际皮划艇联合会。前者拒绝卷入这种新兴的运动,而后者于1986年在主席Sergio Orsi的领导下宣布龙舟作为一种划桨运动但不同于皮划艇的一种运动机制,应该被允许按它自己的方式发展,不该受到国际皮划艇联合会的干预,除非是受到请求。到了1987年香港的国际龙舟邀请赛有16个国家和地区派队参加,龙舟竞渡作为一项走向世界的体育比赛项目,开始初现峥嵘。
龙舟运动在我国香港相关部门的推动下,由当初的“养在深闺人未识”到“犹抱琵琶半遮面”,经历了从不为外人所知到走向世界后陷入与皮划艇运动的相似纠纷,终于在1986年被确认为不同于皮划艇运动机制的划桨运动。而在我国,孕育传统龙舟文化和孵化龙舟运动的地方,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度被迫停止或拆毁的龙舟赛在“文化大革命”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面临国内外新的发展情况,原国家体委于1984年5月16日下达决定,把龙舟列为一项全国的正式比赛项目,公布了全国的《龙舟比赛规则(试行草案)》,并定名全国的比赛为“屈原杯”龙舟赛,并于同年在广东佛山市举行了全国第一届“屈原杯”龙舟大赛,中国龙舟协会也于次年成立。全国性正式比赛的诞生和专门管理龙舟运动的协会组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龙舟运动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开始了由传统民俗活动向现代体育转型的发端。(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