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龙舟构造
在加速发展期,出现了应专门比赛要求而建制的现代竞技龙舟。根据2003年中国龙舟协会颁布的《龙舟竞赛规则与裁判法》中对比赛器材的规定,龙舟总长为18.4米,包括龙头、龙尾,允许误差在5厘米之内;舟长为15.50米,允许误差在3厘米左右。舟宽为1.10米(中舱最宽处),允许误差在1厘米左右。[1]对舵桨和划桨的长度和宽度也有相关的要求。并且新型龙舟的制作材料也由传统的杉木、樟木、桧木、柚木发展到了玻璃纤维材料制作,在保留龙头龙尾等传统图腾象征和装饰的基础上,还体现了与传统木质龙舟相比浮力大、阻力小的优势。第一艘玻璃纤维材料制作的龙舟出现在1992年前后,即龙舟竞渡的加速发展期。玻璃纤维材料制成的新式龙舟固然有节省木材、易保养、速度更快的优势,但是也有若干不足之处,比如舟体无龙骨导致桨手的脚没有固定物借力。除了材质发生根本改变之外,船体装饰也在更新,装饰上除了龙头龙尾船体龙纹和锣鼓之外再无其他装饰。
在分析传统龙舟和现代龙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我们可知龙舟构造的“变”与“不变”。在基本组成要素上,都由船体、龙头龙尾和锣鼓之类的装饰组成,是为“不变”,而在不变的基础上,各细分要素均发生了变化。船体建构的材质发生了改变,由传统木质发展到现代玻璃纤维;龙头龙尾由品种繁多风俗各异的样式发展到现代龙舟比赛提供的统一样式;锣鼓之类的装饰物除锣鼓依然保存外,其他装饰在现代龙舟比赛中基本消失;“不变”的是结构,“变”的是内容,虽然同为改变,但是变的原因却各有不同。船体材质的改变是社会科技进步技术提升的结果;龙头龙尾和锣鼓之类的装饰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改变则源于该运动同现代竞技比赛接轨的需要,尽管发生改变的动因不同,但均同属于物质层面的改变。
(二)赛前仪式
在加速发展期,竞渡仪式即使恢复,与自在自发期的仪式内容相比,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祭祀仪式与文艺表演并存。并且是针对传统龙舟而言,现代竞技龙舟基本没有竞渡仪式。
祭礼是传统龙舟赛前必不可少的仪式之一。传统龙舟赛以祭礼为主体,无论祭拜的是完全虚构意义上的神,还是神化了的历史人物,都是祭礼中的信仰依托所在。群众对众神的期待,不仅祈求风调雨顺,还期望保平安、驱瘟疫、天灾人祸尽量远离等。人们通过祭礼来祈求安康的心愿,反映的是对生命主体的尊重和敬畏。这一点贯穿了传统龙舟仪式的始终。但是,在社会除旧布新的文化运动中,在生产力日益发达的社会进程中,龙舟竞渡的宗教色彩及图腾印记日渐式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龙舟赛前的求神祭神仪式发生了变化,有些地方在赛前已经不拜神了,有的即使拜神也只是老年人参加;而供奉龙神的神庙也成了历史记忆。只有湖南汨罗的朝庙习俗仍在延续,当地朝拜的是屈原,屈子祠屹立在屈原怀沙自沉的地方。在这一神化的历史人物身上,不仅寄寓了人们驱病避邪、禳灾佑福的幸福期望,更饱含着当地群众对屈原忠于国家、热爱人民的高尚品质的千古传颂。由此可见,所谓的宗教迷信色彩可以在除旧布新的文化运动中湮灭,但是文化传统中的爱国爱族的牺牲精神仍然始终为主流文化所吸纳倡导。即使龙舟竞渡的神性被削弱,但是活动背后的主流道德情操仍然是支持其继续传承的动力之一。在赛前仪式的变迁历程中,同样显著的是在整个祭祀仪式中女子地位的变化。在古时的祭祀仪式中,女子是被严格排除在祭祀仪式之外的。在未拜神之前,女子被禁止观看,在拜神之后,才让女子出现在龙舟赛场旁观看。尽管在现存的赛前祭祀仪式中仍然鲜见女子主祭官的身影,但是对女子观礼的态度已不再成为禁忌。
从以前的拜神到如今的大多不拜,从女子被禁止拜神到不被禁止,体现了龙舟竞渡祭神仪式的变迁。祭祀是向神灵求福消灾的传统礼俗形式,《礼记·祭统》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由此可见祭祀作为诸礼俗中的首重。民俗传统中的祭祀在龙舟竞渡中已经由以前的必不可少变为如今的可有可无,其所承载的民俗文化也在历史发展洪流中载沉载浮。民俗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文化的不同要素新故推移、选择取舍的过程。民俗文化的一些要素是可离可合的。在龙舟竞渡这一民俗事项中,在其悠远历程中蕴含的民俗文化要素中不可否认有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色彩的存在,这些文化要素同科学与民主是相背离的,但它们并非完全的两极对立。科学同迷信誓不两立,但是却可以同宗教信仰并存;民主思想以破除封建专制为己任,但也非一日之功。对龙神的信仰、对历史人物的纪念仪式被等同于迷信而被剥离舍弃之后,亦即相当于民俗文化要素中信仰民俗的消亡;而脱胎于封建集权社会的男尊女卑的社会价值观逐渐被男女平等的自由民主思想所取代,亦即民俗文化要素中民主要素的大获全胜,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佐证。综上所述,龙舟竞渡的仪式变迁最突出的表现为以上两点。(www.xing528.com)
(三)比赛形式
从1984年原国家体委把龙舟竞渡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以后,其统一竞赛规则也宣告诞生。对正式比赛类(世界龙舟锦标赛、世界俱乐部龙舟锦标赛、洲际龙舟锦标赛、全国龙舟锦标赛、全国综合性运动会龙舟赛、地方龙舟赛)的组别、竞赛项目、竞赛场地设备和器材、运动员参赛资格条件、裁判员的资格和职责等均做出了严格规定,在比赛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了同国际正式比赛的接轨。竞赛形式分为直道竞速、环绕赛和拉力赛。对我国举办的龙舟月的竞赛形式进行分析,竞赛项目主要是男子组、女子组和混合组的标准龙舟250米、500米、1000米直道竞速。按照国际龙联的规定,除了正式比赛类的龙舟比赛执行龙舟竞赛规则,邀请赛也在规则约束范围之中。地方的龙舟节为丰富龙舟赛的节日气氛和民俗文化,对竞赛项目也进行了匠心独具的设置。如2004年的陕西安康汉江龙舟节把竞赛项目分为竞技型、表演型和趣味型三类。竞技型包括直道竞速、万米拉力和横渡汉江;表演型项目有群雄闹汉江(抢鸭子、抢彩球)和200米龙舟接力;趣味型项目包括龙舟对歌和龙舟投球等。将龙舟比赛同旅游观光、城市魅力打造联系起来也是近年龙舟比赛节目多样化的原因之一。
此外,在加速发展期,龙舟划法也发生了变化。目前世界龙舟锦标赛只允许一种划法,就是坐姿,亚洲及我国国内赛事除了坐姿外,还有跪姿、站姿。从比赛情况看,冲刺阶段采取站姿的队伍占了绝大多数。划船技术直接与竞赛成绩相关,在以往以欢庆节日为主的龙舟赛里,娱乐为重,竞赛次之,所采用的划法以沿袭为主;在现代比赛中,竞赛为主,在沿袭传统划法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运动训练方法,对龙舟选手的选拔、训练的结构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并对龙舟技术中尚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龙舟技术同世界一流水平相比,存在桨叶插水深度与后拉力不够,插桨入水后扬桨削弱了桨叶的有效划距等问题。无论是传统龙舟还是现代龙舟,在基本划姿上并没有大的改变,现代科学训练方法的渗透是伴随龙舟运动的竞技化历程而产生的,并不是龙舟技术本身的改变。
(四)结果认定
加速发展期的现代龙舟比赛以同步起航的各龙舟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来判定名次。竞技龙舟均以“计时”为成绩评判标准,传统龙舟仍然存在“抢标”的结果认定方式。锦标赛现在已成为现代体育比赛的通称。锦标本是锦制的标旗,后来泛指授给竞赛优胜者的奖品,如锦旗、银杯等。在本源意义上,锦标其实也是标的一种,但锦标主义却成为现代体育比赛中“唯奖牌论”的代名词,泛指那些过分看重比赛胜负的意识行为。虽然标的含义发生了改变,但是在争夺和保卫地方荣誉或团体荣誉的目的上,古今皆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