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层间剪切带空间分布
层间剪切带均发育在软、硬相间岩体(中厚层灰岩、鲕状灰岩与薄层泥灰岩)的软岩内或其界面附近。各层间剪切带呈平行展布,其产状与上、下岩层产状大体相同。
基坑开挖前后各层间剪切带空间分布情况见表7-1。
表7-1 层间剪切带空间分布汇总表
2.层间剪切带物理性状
剪切带厚度多在2.0~5.0cm 之间,厚度局部可达8.0~12.0cm,最薄者小于0.5cm。各层间剪切带在总体产状平缓的基础上,又不同程度地呈现波浪状起伏,起伏差按其程度可分为三级,一、二级起伏差大于剪切带本身厚度。一级起伏波长一般在50.0~80.0m,起伏角2°~3°,波峰高0.5~1.0m;二级起伏波长一般在数米至10 余米,起伏角2°左右,起伏差数厘米至10 余厘米,最大可达30 余厘米;三级起伏差0.5cm 左右。
层间剪切带结构特征有明显的分带性,按其破坏程度,可概括为3 种类型,即节理裂隙带、劈理带、泥化带。层间剪切带物质主要由泥灰岩和薄层灰岩岩块、岩片及少量岩屑泥组成,其中岩屑泥主要分布在泥化带或呈团块状充填于性状较差的劈理带内。同一条剪切带,自左至右厚度逐渐变薄,性状逐渐变好;自下游至上游,厚度逐渐变薄,岩屑泥含量减少,性状逐渐变好;自上而下,不同剪切带岩屑泥含量逐渐减少。总体评价剪切带以节理带、劈理带为主,在坝基部位以硬性结构面(层面裂隙与节理带)为主,绝大部分仅受到轻微的破坏,属多薄层层状结构,薄层之间及薄层与上、下鲕状灰岩之间一般结合紧密,泥化带连通率很低。
(二)层间剪切带力学试验成果
基坑开挖后,重点针对坝基下保留的层间剪切带进行了5 次中型、大型抗剪强度试验。历次试验情况见表7-2。(www.xing528.com)
表7-2 历次层间剪切带抗剪试验汇总表
从历次试验成果看,其抗剪强度试验值虽有不同,但是考虑取样、饱水及试验方法的差异,规律性是比较好的。第一次试验室内重塑样,因人为制造了泥化条带,抗剪强度数值相对较低。其余4 次剪切带抗剪试验成果,可以反映出层间剪切带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指标。表7-3列出了第5 次剪切带抗剪试验成果。
表7-3 第五次剪切带剪切试验成果
(三)层间剪切带抗剪强度指标
以层间剪切带抗剪试验成果为基础,并考虑试验条件及试验成果分析取值方法,根据各条剪切带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在河床坝基的发育规律和变化情况,以及工程的具体条件,提出层间剪切带抗剪强度指标建议值,见表7-4。
表7-4 坝基层间剪切带抗剪强度指标地质建议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