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国人在昆明地方社会中的影响与实践

外国人在昆明地方社会中的影响与实践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来只设在通商口岸的洋行也相继出现在昆明,并在云南全省各地设立分店或委托代理店。美籍基督传教士业朗等人主动与本国红十字会联系,赠送云南各市县公立小学蓝布200包,作为小学生入校校服所需。外侨在昆明开设了汽修厂和经营石油等服务部门。

外国人在昆明地方社会中的影响与实践

前文笔者提到为什么用了裂变和重构,当突然间在我们的地方社会出现了这样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的时候,这毕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景象。这种景象对于我们的近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来说,具有不能忽略的作用。

1.推动昆明城市近代化发展

在《外侨户籍册》的记载中,有一些从事工程技师、医护工作的外国侨民,对于推动近代昆明的城市化进程和提升当地医疗服务水平所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如1935年11月,美籍工程师鄂森(JudsonE.Hopla)、黄华畅(WongWahcheng)等4人积极向昆明市政府宣讲公路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并对当时修建城区公路提供了许多关键性的技术支持。在扩建昆明石龙坝水电站的过程当中,昆明市政府不仅引进德国西门子公司发电机设备,还聘请德籍外侨毛士地亚作为技术总工程师参与建设

2.加强昆明与国际的合作

对此从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是洋行和本地商号的合作,以及买办商人的出现。原来只设在通商口岸的洋行也相继出现在昆明,并在云南全省各地设立分店或委托代理店。业务在零售进口商品的基础上,又发展了批发进口商品的业务。数目多且经营项目已扩及棉纱、百货、碾米机缝纫机、毛货、军火、水火油、西药、各种机器机械等。此外,有一些外国洋行从事一些出口业务,如经营各类土杂、牛羊皮等。由于外国洋行的出现和扩张,产生了晚清时期云南的第一代新式商人——买办商人。这些买办经常选择在中国已经有良好的商业基础的店铺来作为代理商。例如蒙自周柏哉、周立哉,这两兄弟的“舜臣号”是当时富甲一方的大商号。他们和外国洋行进行了合作,代理亚细亚水火油、小刀牌香烟等。这种买办商人成为近代云南非常独特的一个群体,甚至对于以后投资工商业,都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的来源和渠道。另外,部分居昆的外侨传教士和医护人员在难民救助、医疗卫生事业方面也积极提供各种国际援助和合作,成为中外政府间或民间交流的一支中间力量。

在《外侨户籍册》上查阅相关档案资料之后,笔者列举三个例子。1942年,惠滇医院的美籍医生柏隆恩(Werugh Buowryz)和英籍护士丁法丽(Gridde.Jirdall)建议省卫生处改组市立医院,在两处偏僻教堂设立霍乱检疫隔离站并进行免费治疗。美籍基督传教士业朗(Feicupon Bionru)等人主动与本国红十字会联系,赠送云南各市县公立小学蓝布200包,作为小学生入校校服所需。另外,在昆的慈幼会还积极联系美国联合救济中国难民委员会,向中国捐赠价值5000美元的维他命矿质饼作为救济战时中国儿童之用。以上材料只是笔者在整理《外侨户籍册》时看到的一部分。(www.xing528.com)

表15为具体开设时间不详的洋行:

表15 开设时间不详的洋行汇总表

3.繁荣昆明物质文化生活

笔者从小记忆当中的金碧路,除了遮天蔽日的法国梧桐,还有一些老式建筑。小时候笔者问父亲那些建筑是干什么的,他指着一个建筑说那个是咖啡馆。就是在这样的一些建筑当中,有越侨陈文秋(Fraon Van Tha)夫妇二人1926年在拓东路222号开设的崇利西餐厅,且经营状况“尚佳”;越侨郑文敏(Trinh-VanMan)一家五口,1934年在护国路376号开设的永盛面包店,并雇佣本籍侨民充任面包师。在滇越火车站、护国路等商业街区还出现了外侨经营的咖啡室、音乐厅等休闲活动场所。私人汽车消费在民国时期的昆明也开始兴起。外侨在昆明开设了汽修厂和经营石油等服务部门。笔者查到的资料当中,越侨斐文泰(BuiVanThai)1939年来昆明雪佛兰汽车厂担任汽配维修机匠,由厂供月薪数万元;瑞士籍外侨萨特(F.A.Suter)在昆明开设美福洋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