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边疆地区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一是我国少数民族多居住在边疆地区;二是我国边疆地区与贫穷地区高度重叠。边疆地区的发展问题不仅仅事关区域发展问题,而且关系到居住在边疆地区的各民族能否享受到我国发展改革的益处问题,事关边疆地区的安全和稳定问题。因此,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是我国边疆治理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强调新时代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新时代,中国边疆地区的形势应该是安全而稳定,在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方面具有较强的抗震性,在边境地区的长治久安方面更具有可持续性。
“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追求的民族团结的理想状态和模式。“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14]这表明,中国民族关系的基本取向是民族团结。怎样达到民族团结呢?其基础就是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只有坚持六个“相互”才能实现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团结。中国各民族之间关系的基本模式是团结,而不是相互排斥和仇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明确表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表明,新时代中国的民族关系和谐状态的基本标志就是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团结,而且是像石榴籽一样的紧密团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关于民族政策的重要思想,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就强调:“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15]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强调了这一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中国民族政策的重要指南和遵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铸牢56个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就是铸牢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意识,就是铸牢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识。[16]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髓就是凝聚中国56个民族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向心力。这是新时代中国治理边疆的重要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团结问题。1980年党中央就强调:“巩固汉族同藏族、维族、蒙族和其他边疆以及内地的各少数民族的团结,改善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的重要任务。”“我们建国已经三十多年了,加以目前国际形势复杂,我们如再不抓紧时间迅速大力改善民族关系,就将犯极大的错误。全党对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充分的认识。”[17]2007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应“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18]2014年5月,在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民族分裂势力越是企图破坏民族团结,我们越要加强民族团结,筑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19]可见,党中央将民族团结置于非常重要的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www.xing528.com)
新时代搞好民族团结需要探寻新的符合新时代特点的形式和方式。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开展多种多样的共建工作。第一,进一步强化“双语”教育,打牢语言沟通的基础;第二,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鼓励各民族实行双向式的、嵌入式的交流模式,在教育、就业、居住等方面相互交流。[20]
有效维护国家安全是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的重要方面,要坚决打击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和宗教极端活动。目前新疆反分裂反暴恐斗争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历史时期,我们需要从新疆的长治久安战略高度遏制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暴力恐怖主义。“东突”势力是分裂中国的邪恶势力,它有着深层次的地缘文化背景,[21]其思想基础就是19世纪形成的“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22]宗教极端主义已成为危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破坏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影响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危害各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现实危险。[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