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越南革命者逐渐看清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方向,那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武装反抗的道路。1921年,阮爱国(即胡志明)加入了法国共产党,他当时指出:越南人民要解放,只有走俄国人的道路,走列宁指出的道路。1925年,胡志明在中国广州创立了“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组织了“共产团”,为建党进行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与此同时,越南国内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小组也开始出现,但是缺乏统一领导。1930年2月3日,胡志明在香港召开会议,宣布成立越南共产党,同年10月,举行党中央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政治纲领——《政治论纲》,并改名为印度支那共产党。越南共产党的诞生宣告越南革命进入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时期。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越南掀起了新一轮的革命高潮,1930年5月,爆发了“义静苏维埃”运动,一些地方成立了“苏维埃政权”,把土地分给农民。但是由于没有强有力的武装力量,在法国殖民者和阮氏王朝的联合绞杀下,很快失败。1940年9月,日本法西斯入侵越南,法国殖民者无耻地出卖了越南,同意日本在越驻军,越南进入法、日共同侵占的“双重枷锁”时期。越南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反法斗争,成立了一些武装组织,其中较著名的有北江县的“北山游击队”[45]。1941年,胡志明从中国云南回到越南,直接领导革命运动。同年5月,在他主持下成立了“越南独立同盟”,这是越南第一个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族解放阵线组织,简称“越盟”。越盟决心团结和发动民众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夺取全国政权。在越盟的领导下,各地抗日、反法武装组织蓬勃发展。1944年12月22日[46],根据胡志明的指示,组建了“解放军宣传队”,这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由党领导的军队。
1945年3月9日,日本发动“三九政变”,踢开法国殖民当局,建立亲日傀儡政府,独占越南。越南人民掀起了抗日救国的新高潮,1945年4月15~20日,越南共产党在河内郊外召开了“北圻革命军事会议”,决定将救国军、自卫队、游击队和解放军宣传队合并为“越南解放军”。1945年6月,解放区扩大到越北的6个省,成立了各级政府,这为“八月革命”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基础。1945年8月14日,日本法西斯投降,印支共产党于8月13日召开全国大会,决定发动全国总起义夺取政权。1945年8月19日,河内起义取得胜利,顺化和西贡也分别于8月23日、25日取得胜利。8月25日,阮朝保大皇帝在顺化宣布退位,胡志明主席代表越盟出面组织政府。1945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在河内的巴亭广场宣读“独立宣言”,庄严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诞生,“八月革命”成功。这一胜利“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粉碎了殖民枷锁,为人民夺回了政权,为独立、自由、幸福的越南民主共和国打下了基础”。[47]
越南民主共和国刚刚诞生,被日本法西斯赶走的法国殖民者又卷土重来。在印支共产党和胡志明主席的领导下,越南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抗击法国殖民者、保卫民族独立的斗争。当英、印军队根据盟国协议进入越南南方(北纬16°线以南)接受日军投降时,英、印军队就默许法军尾随进入。法国殖民者于1945年9月23日进攻西贡,发动了第二次侵略越南的战争,这一天也成为南方抗战日。1945年9月26日,胡志明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全力支持南方同胞的抗法战争,保卫国家的独立。战争初期,由于力量悬殊,越南军队向北部山区撤退,以广大农村为依托开展游击战。1947年,法军向越北根据地发动大规模进攻,妄图一举消灭越军主力,越军粉碎了法军的大扫荡,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越南人民的解放事业有了可靠后方,并源源不断从中国获得各方面的帮助。1950年9月,越南人民军在中国的支援下,发动“边界战役”,消灭了中越边境地区的法军,解放高平、谅山等地区,扩大并巩固了解放区,掌握了北部战场的主动权。1951年2月,印度支那共产党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和党纲,改名为“越南劳动党”,确定了党在抗战中的基本政策,在解放区推行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抗战积极性,广大青年踊跃参军,兵力大增。1953年,法国殖民者在美国支持下,实施“纳瓦尔计划”[48],企图在18个月内消灭越南抗战力量。越南军民在中国的大力支援下,积极应战,于1954年5月7日赢得了“奠边府大捷”[49],消灭了法军在越北地区的主力,取得了抗法战争的决定性胜利。1954年7月21日,法国被迫在《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上正式签字,越南北部全部获得解放。根据此协定,越南暂时被分为南越和北越,以北纬17度线为临时分界线,并决定两年后通过全国的总选举来实现国家的统一。这一时期北越称为越南民主共和国,首都为河内,在越南劳动党的领导下开始恢复和平,建设国家。在越南南方,由法国和美国扶持的吴庭艳集团,于1955年10月宣布成立“越南共和国”,以西贡为政治中心。吴庭艳傀儡政权想尽一切办法阻止越南全国总选举的举行,镇压和排斥抗战人士,由此引发了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运动。1960年12月20日,在越南南方成立了以阮友寿律师为主席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把南方各界人民反对美国干涉、反对吴庭艳伪政权的斗争推向新高潮。为了维持西贡政权及其制度,美国加强了对南越的军事援助,1961年发动了由美国顾问指挥的“特种战争”;1964年8月5日又挑起“北部湾事件”,开始轰炸北越;1965年3月8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岘港登陆,把侵越战争升级为直接出兵的“局部战争”,向越南派出了50多万美军和联合国军直接参战。但越南军民没有屈服,在胡志明主席“没有什么比独立自由更珍贵”思想的鼓舞下,在南方和北方各个战场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美国、西贡伪政权、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四方经过谈判于1973年1月27日签订了关于在印度支那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巴黎协定》,美国被迫同意从越南撤出全部军队。1975年春,越南人民军对南越伪政权和伪军发起了总进攻,并于1975年4月底,发动了著名的“胡志明战役”,4月30日攻占了西贡伪总统府,解放了南方的全部城市、农村,统一了全国。1976年4月25日,越南全国举行普选,成立统一的国会;同年6月24日至7月3日,统一国会通过决议,改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注释】
[1]“自主时期”采用越南说法,意为自主建立封建王朝时期。这一时期越南向中国称臣纳贡,维持“宗藩关系”,也称“藩属时期”。
[2]1803年,阮福映请求清朝封“南越国王”,南,安南之南;越,越裳之越。清政府为避免与古代南越国(包括两广、越南中北部)重名,故以“越南”区别于“南越”。
[3]《大越史记全书》将文郎国部分列为“外纪”,此后越南史家从将信将疑,转而宁信其有。2001年越南以立法的形式将传统的“雄王节”(农历三月十日)定为国家祭日,全国放假,安排祭祀活动,以行政手段强化“文郎国”的“历史存在”。
[4]北山文化遗址分布在和平、宁平、鸿基、清化、乂安、广平等地,共发现45处遗址。
[5]越南的信史不早于秦代,之前的“文郎”国、“瓯雒”国都缺乏证据。比较可靠的关于越南社会的记载是公元4世纪的《交州域外记》中所说:“交趾昔未有郡县之时,土地有雒田,其田仰潮水上下,民垦食其田,因名为雒民。设雒王、雒侯主诸郡县,县多为雒将……”这段文字描写了交趾地区落后的耕作方式,雒王、雒侯、雒将、雒民名称由来,但对于当时的社会组织,缺乏明文记载。
[6]赵佗,据《大越史记全书》记载,生于公元前257年,卒于公元前137年,活了121岁;《汉书》的记载为生于公元前239年,卒于公元前137年,活了103岁。按常理,活103岁的可能性大于活121岁。
[7]戴可来、于向东:《越南》,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页。
[8]戴可来、于向东:《越南》,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页。
[9]一说为“诗策”,但是根据越南人称名的习俗,“诗”或者“阿诗”更符合实际。印刷术发明以前,文献都是手抄,错漏难免,但是不同版本都有“诗”,故推断为“诗”。
[10]俗称“赵婆”。
[11]吴权, 898年生于今河内山西市唐临乡。据《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卷五》记载,吴权身材魁梧、双目如电,龙行虎步、智勇双全,力可举缸,容貌异常且腰上长有三颗痣,人皆奇之,以为可为一方之主。我们注意到, 《 大越史记全书》把这一时期出现的领袖人物描写得均有异相,且智勇双全,它从侧面反映了越南自主、自立意识的增强。
[12]吴权的军队利用白腾江入海口有涨潮落潮的特点,在江底密插木桩,涨潮时引诱南汉军的战船从入海口追击进入白腾江河道,待潮水下落,汉军战船皆搁浅在木桩之上,难以动弹,再出兵聚而歼之。白腾江大捷是利用自然条件,巧妙战胜强敌的典范。
[13]吴权称王意味着中国对越南长达千年的郡县统治的结束。
[14]越南传统史学把曲、杨、矫、吴四氏列入“外纪”或“历代守任”之中,把丁氏立为“丁世家”或“丁纪”,视为本纪之始。因此,一般认为,越南自主封建国家的建立应从968年开始,自此以后,越南虽然仍与中国封建王朝保持“藩属”关系,而实际上已经摆脱了中国的统治,获得了独立。
[15]丁部领是欢州刺史丁公著的儿子,父亡后随母回华闾,种田放牛、学文习武。“十二使君之乱”闹得天下大乱,饥民遍野、民不聊生,丁部领招募军士,接纳豪杰,发兵讨伐十二使君,终成帝业。
[16]黎龙铤好杀人取乐,并无度纵欲,身体虚弱,不能坐着临朝,只能躺着听政,史称“卧朝”。
[17]李公蕴是越南历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相传其母在仙山寺梦见仙人而受孕,诞下李公蕴。李3岁时就被送入古法寺修学,后又到六祖寺师从万行法师,满腹才学,入黎朝做官,深孚众望。暴君黎龙铤死后,朝廷大臣推举其为国君。
[18]大罗位于红河中游,地处红河平原中心,水陆交通便利,便于发展农业和商业,实为首都的不二之选。
[19]《迁都诏》是越南历史上的著名文献,用汉字写成,代表了当时越南文学创作的水平。
[20]史载,李公蕴乘船抵达大罗城墙角下时,突见一条黄龙腾空飞起,李公蕴认为此乃吉兆,是天意,于是决定改“大罗城”为“升龙城”。
[21]不少文献也写作“昇龙城”。
[22]075—1076年间,李朝曾派李常杰领兵10万,分水陆两路,北犯宋朝两广一带边疆,攻陷钦、廉和邕州等地,屠杀中国居民几十万,并掳掠三州大批百姓回国。因此,宋朝被迫派郭逵等人领兵还击,恢复了两广失地,并推进到富良江(今红河)。据宋史记载,双方在裘江、如月江两岸激战月余,均损失惨重,议和,宋军班师,李朝始终纳贡。但是在越南史书上,1077年3月发生在如月江的战争被描写为李常杰指挥军队完胜宋军,并把这场战争吹嘘为越南战争史上的典范,李常杰更是被推崇为战神一般的人物。(www.xing528.com)
[23]当时元蒙军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向西曾经打到多瑙河流域。
[24]喃字,也称字喃,它利用汉字为造字素材,运用形声、会意、假借等方式表达越南的语言。只有先学会了汉字才有可能写、读喃字,书写复杂,音义兼用颇不明确,很难普及,最终走向消亡。
[25]明朝为了维护陈朝的正统地位,出兵进攻胡季犛,以扶持陈氏后人即位,因陈氏后人在几个连续的阴谋中丧生,明朝遂决定对其直接管理。
[26]黎利生于1385年9月10日,幼年聪慧过人,左肩有7颗黑痣,面貌不凡。相传有渔人打捞到锈迹斑斑的剑送给黎利,剑到黎利手中后立刻变成一把寒光闪闪、锋利无比的宝剑。此后,黎利仗剑起义,最终取得胜利,登基为皇帝。登基后,一日在河内绿水湖游湖,一老龟浮出水面向黎利索还宝剑,黎利抽出宝剑,宝剑即飞入湖底,此后,绿水湖更名为还剑湖,成为河内著名名胜。
[27]其中最卓越的就是阮薦,他写了著名的《平吴大诰》,这篇檄文被越南史学界推崇为具有“独立宣言”性质的文献。
[28]儒学成为显学,成为正统的思想,与黎朝各位君王的推崇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黎圣宗,非常喜欢儒学,并且有相当高的造诣。
[29]也叫做“洪德法”,依据唐律、唐令制定。其中父母遗产由子女平分,承认夫妻双方享有财产所有权等条款具有越南特色,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的特点。
[30]1446—1471年间,黎朝三次出兵占领占城,并抓获占王,吞并了占城国2/3的领土。1479年,黎圣宗发兵18万攻打老挝,占领了王都琅勃拉邦,设镇宁府。连年的对外征战,也给黎氏王朝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31]戴可来、于向东:《越南》,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页。
[32]其中,法国传教士佰多禄(Pignean de Behaine)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3]阮朝一直存续到1945年,但自1858年法国入侵并推行“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以来,已经基本丧失自主权。法国把越南分为北、中、南三圻,采取不同的殖民方式,阮朝沦为傀儡政权,只维持名义上的存在,在中部地区有残余影响力。
[34]嘉隆帝和明命帝曾经关闭过法国驻顺化的领事馆,还推辞了30多个外国使团与越南的建交要求。阮朝统治者一方面希望发展海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又闭关锁国,这看起来十分矛盾。这确实是统治者矛盾心理的外在表现,重农抑商,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是巩固封建统治的有效手段,但是无商不富,而且帮助过阮朝的法国更是有明确的通商要求,因此,有限的海外通商是统治者的不二选择,只是在不同时期有不同限制度,或者在通商对象上进行限制。
[35]据史书记载,1479年12月,越南攻击盆蛮,首领琴公战死。后黎朝军队焚毁川圹城,大肆屠杀民众,致使川圹发生饥馑,原有9万户,只存两千余人。
[36]传教士和商人往往充当着殖民先驱的角色,不管其初衷是什么。
[37]《天津条约》标志着中越之间“宗藩关系”的终结,意味着中国封建王朝一体放弃了对越南的“保护”义务以及要求越南“称臣纳贡”的权利。
[38]也称“东京”保护地,派“统使”管辖。
[39]也称“安南”保护国,派“钦使”管辖。
[40]也称“交趾支那”,派“统督”管辖。并禁止越南人在三圻之间自由往来,以便分而治之。
[41]概括起来,法国在越南实施的经济政策就是资源掠夺和产品倾销,为此,法国在越南建设了比较成体系的港口、铁路、公路。
[42]潘廷逢领导的香溪起义最早响应“勤王抗法”运动,并坚持最久。
[43]1885年7月4日夜,主战派大臣尊室说在顺化袭击法军营寨,血战至次日晨,失败,护送14岁的咸宜帝逃出京城,并发出勤王诏谕,号召抗法。各地勤王抗法运动纷起,因为勤王抗法运动的领导者多为退休官吏或乡村举人等“文绅”,故勤王运动又称“文绅运动”。勤王运动风潮中较有影响的起义还有:阮善述领导的芦荡起义(兴安省)、宋维新领导的雄岭起义(清化省)、范澍领导的巴亭起义(清化省)等。
[44]在不同时期还使用过“印支共产党”、“越南劳动党”等名称。
[45]940年9月27日,北江县人民举行抗日、反法武装起义,并建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支武装力量——北山游击队。
[46]这一天成为越南人民军的建军节。
[47]摘引自胡志明主席《独立宣言》。
[48]953年11月,驻印度支那法军总司令纳瓦尔开始实施其18个月内消灭越军主力、夺回战场主动权的作战计划,该计划俗称“纳瓦尔计划”。具体内容:出动5 000名空降兵占领越南西北战略要地莱州省的奠边府,然后逐步增加兵力,将奠边府建成一个包括49个支撑点,分成8个据点群和北、中、南3个防御分区,拥有两个机场的防御枢纽部。法军企图以此切断越、老抗法武装力量之间的联系,并为驻老挝上寮的法军提供掩护。
[49]为粉碎法军企图,越军决定在奠边府实施战略性进攻,由武元甲任前线总指挥。越军集结4个步兵师、1个炮兵师及其他兵种部队约4万人,从北、南两个方向对奠边府形成合围,采取稳扎稳打、分阶段歼敌的方针。1954年5月7日,战役取得全面胜利,全歼法军主力,俘虏法军指挥官卡斯特里准将及其全部参谋人员。中国为该战役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在越南军事博物馆的奠边府大捷专馆中,反映中国援助的只有两张照片,个中情由引人深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