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本源、展开与意义的探讨

研究:本源、展开与意义的探讨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8]就生活儒学就在对于生活的强调而言,其基本的视野在于透悟了“出离生活的不可能性”[9]。在以生活作为本源及其展开中,黄玉顺教授又有一个价值取向,或者说意义目标、信仰归属,即生活儒学皈依于儒家。因此,就生活儒学的整体创构而言,所谓生活之为本源,本源之展开自身而生成世界与万物(人和物),以及儒学与生活和哲学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就成为理解生活儒学的基本方面。

研究:本源、展开与意义的探讨

郭美华

生活儒学”是黄玉顺教授提出的一个具有创构性的概念:“所谓‘生活儒学’,是作者创构的一种儒学理论,其宗旨是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承认,前现代的儒家形下学(如帝国时代皇权社会伦理学政治哲学)及其为之奠基的形上学(如心性本体论)不能被照搬到今天的现代性生活方式中来,即必须重建儒家的形上学和形下学,那么在逻辑上就意味着:存在着某种观念,这种观念比形上学和形下学更为本源,然而这种观念又是儒学所固有的,不过后来被遮蔽和遗忘了。因此,生活儒学在理论上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突破两千年来传统哲学的那种‘形上—形下’的观念架构,重新发现更加本源的观念层级,在这种本源上重建形上学、形下学,于是形成‘本源—形上—形下’的三级观念系统。对于传统哲学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视域:如果说,传统的形上学思考的是形而上的存在者,形下学思考的是形而下的存在者,它们都是存在者,而不是存在;那么,生活儒学揭示的则是存在,亦即生活。”[2]这一简略的说明,将生活儒学的基本主旨及其展开环节都进行了提示,即以生活为本源,并由之生发出世界、人和万物。

可以很明确地说,“生活儒学”并不是一种简单而抽象的语词标签或派别符号,而是一种与胡塞尔、舍勒尤其海德格尔的具体对话,这种对话的具体性拒斥所谓中西之别:“这种对话实质上是我们自己的生活的展开,亦即生活本身的一种显示形态”[3]。简言之,生活儒学本身的致思,就是生活本身及其展开的一种样式。因此,进入“生活儒学”的视域,得有一个“入口”,一个作为起点也作为终点的“入口”——既从之出发,又回归于它的本源:“形而上学正是以生活本身为自己的本源”[4],“生活儒学所要回归的,乃是非先验性的、前主体性的本源情境,即生活本身”[5]。既从自身出发,又回归自身,作为本源的生活就具有“在生活并且去生活”的本源结构。[6]如此作为本源的生活之为生活当然就是动词,是一种以自身为宾语并自为内容的活动:“人们生活着(vit)他们的生活(vie)。生活(Vivre)就像及物动词一样,生活内容是它的直接宾语。而根据这一事实,生活着这些内容的行为,也是生活的内容。”[7]生活就是生活内容与生活活动本身的统一。

因此,生活自身内在地蕴含着“去生活”,或者说,生活就是生活本身的绵延:“生活的每一环节,无不处于与不同于这一环节本身的另一环节的关系之中。”[8]就生活儒学就在对于生活的强调而言,其基本的视野在于透悟了“出离生活的不可能性”[9]。因此,作为本源的生活,在其本质上就自身展开着,而本源生活的展开,也就是在生活本源中绽放出形而上学的实体、主体,认识论的客体,以及世界和世俗生活等,从浑沦的本源生活绽放出世界及其万物。浑沦的生活本身是无:“在本源的意义上,生活背后没有任何物,生活本身也无任何物,在这种意义上,生活是无”,“生活是无:生活本身一无所有”。[10]而从一无所有中,人和万物都要生成、绽放出来:“人被生活生成,人诞生于生活;物亦然,任何存在者皆然。”[11]从生活本源作为浑沦之无,到世界、人和万物的生成、绽放,黄玉顺教授称之为“无中生有”:“究竟是怎样在‘无’的情境中生成了存在者?究竟怎样‘无中生有’?”[12](www.xing528.com)

“无中生有”本来是道家老子)的观念,但黄玉顺教授认为:“对于儒家来说,作为‘无’的‘存在’或‘生活’并不是道家之所谓‘道’,而是儒家之‘道’,即儒家所说的‘仁爱’,亦即自然本真的情感,在儒家的观念中,仁爱情感乃是万事万物的大本大源,也是一切形而上者、形而下者的大本大源,所以也是一切形上学、形下学的大本大源。正是在这种本源上,儒家因应着生活方式的转换、社会形态的转型,不断地重建自己的形上学、形下学”[13]。在以生活作为本源及其展开中,黄玉顺教授又有一个价值取向,或者说意义目标、信仰归属,即生活儒学皈依于儒家。生活儒学本身以生活为本源,但是在黄玉顺教授看来,只有儒学所提倡的本真情感或仁爱或亲子之爱才是本源之本源,即最终的本源:“儒家观念的大本大源:生活情感。”[14]“‘存在’的意义,乃渊源于本源的生活情感的意义:没有生活情感,也就没有存在。而这正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所在:没有爱的情感,就没有存在”;“存在作为一种生活领悟,在本源上不过是说的生活本身的生活情感,而其源头,乃是母子之爱。这一点,对于儒学来说乃是最本源的感悟:亲子之爱乃是本源的本源。”[15]儒学的最终皈依,在儒学与生活和哲学的关联上,显露出生活儒学的意蕴底色。

因此,就生活儒学的整体创构而言,所谓生活之为本源,本源之展开自身而生成世界与万物(人和物),以及儒学与生活和哲学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就成为理解生活儒学的基本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