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儒家哲学中的爱:工具性的价值与关系的概念

儒家哲学中的爱:工具性的价值与关系的概念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在儒家哲学里面,我认为“爱”只是一个工具性的价值,它可能算不上一个本体的价值。因此,在儒家里面,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普遍的“爱”。儒家的“爱”同时也是一种差等之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并且逐渐由内而外生发的。因为“爱”表达的是一种关系,它绝对不是为爱而爱,而是爱他人,比如爱父母。通过关系,我们才能理解它的道德,它的伦理,我们才能对儒学、对“爱”这个概念有一个比较深的理解。

儒家哲学中的爱:工具性的价值与关系的概念

我的第一本英文著作,实际上就是比较“仁”与“爱”,这里的“爱”指的是基督教教义中的“爱”这样一种观念。[12]我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爱”在基督教里面是一种核心价值,具有一种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没有爱就没有上帝,也就没有耶稣。爱就是耶稣这个化身,这是一个根本。但是在儒家哲学里面,我认为“爱”只是一个工具性的价值,它可能算不上一个本体的价值。所谓“仁者,爱人”,它是通过“爱”来表达、表示、或者说表现“仁”这样一种本体性的东西。因此,在儒家里面,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普遍的“爱”。就是说,一定要和具体的东西相联系,我们才能够把儒学这个“爱”说清楚;如果没有一个具体的对象,很难说儒家的“爱”是一种普遍的“爱”。儒家的“爱”同时也是一种差等之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并且逐渐由内而外生发的。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13]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14]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15](www.xing528.com)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6]

当然,儒家的“爱”也并不止于亲亲之爱,而是可以逐层逐级扩散开来的,但这是否就是一种“博爱”,是否就是一种普遍的甚至是本体意义上的“爱”,我持怀疑态度。如果儒家确实没有这样的普遍的“爱”的话,那么我们如何能把“爱”作为儒学根基性的概念,还是值得考虑的。当然,如果把“爱”作为一个工具价值,我觉得是完全可以的。因为“爱”表达的是一种关系,它绝对不是为爱而爱,而是爱他人,比如爱父母。这就是说,儒学是一种关系性的学说,关系是一种根本性的价值;离开了关系,我们很难来理解儒学的基本价值。通过关系,我们才能理解它的道德,它的伦理,我们才能对儒学、对“爱”这个概念有一个比较深的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