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活儒学:内向的生活领悟

生活儒学:内向的生活领悟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哲学的经典思维方式是超越于主客二元对立的对象性思维方式之上的悟性思维,西方哲学执着于思辩,而中国哲学则重生命的体悟。中国哲学的出发点是“生命的事情”,而不是“思的事情”,生命是中国哲学的思维起点。从而生活领悟的认识论路径不是向外的观,而是转向生命内在的悟。

生活儒学:内向的生活领悟

中国哲学的经典思维方式是超越于主客二元对立的对象性思维方式之上的悟性思维,西方哲学执着于思辩,而中国哲学则重生命的体悟。中西哲学的思维起点不同,西方哲学的起点是“思的事情”,即以思辨为核心,只有思辨才是哲学。而“思的事情”并不能代替“存在的事情”,尤其不能代替“生命的事情”,现象学追求“面向事情本身”,却不是“面向生命本身”,西方哲学的全部历史都是在人的生命之外游荡,游荡得越远,越与生命无关,从而无法安顿人的身心性命,不得不到宗教的上帝中寻找生命的安慰,而哲学却在迷失生命本性的游荡中走向终结。正是因为西方哲学固执于思维的世界,而思维的世界中只有理性是最可把握的,所以西方哲学固执于理性的思维方式而不能自拔。

中国哲学的出发点是“生命的事情”,而不是“思的事情”,生命是中国哲学的思维起点。中国哲学就是生命的哲学,而不是思维的哲学,中国哲学关注的是生命的存在状态与生命境界,而不是思维逻辑,这是中国哲学的优秀特质,避免了西方哲学的“思维与存在”的非同一性问题,避免了西方哲学与生命割裂的问题。在以西方哲学为本位的视角下,中国哲学因为缺少思辨,成为中国没有哲学的证明,黑格尔讥讽“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4]。黑格尔只把思辨作为哲学的本性或特质,当然会认为在孔子“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黑格尔沉浸在思辨的哲学中,当然更不知道孔子思想所内含的生命意蕴,因为思辨本身是与生命无关的,即使是面向生命本身的思辨也无法真正解决生命的安顿问题,因为生命本身不是思辨的,不是可以通过思辨来加以安顿的,生命是活泼的,生命是成长的,但生命的成长不是按照理性思辨的逻辑去成长,否则就不是生命了。故思辨对于生命而言是无本质意义的,只是人类智慧的副产品,所以西方哲学的理性只能做到“爱智慧”,却永远达不到智慧,而中国哲学就是智慧本身,因为其是源自生命本身,而不固执于思辨的生命智慧。

生命的智慧不能用理性的对象性思维来获得,只有用超越于对象性思维之上的悟性思维来获得,因为理性的思维永远在所思的对象之外,当理性思考生命时,理性仍然在生命之外,其给出的任何答案不是生命的本真和自在,而悟性思维则是透入对象本身,与对象融为一体,从而超越主体认知的时空局限性。生命的智慧只有透入生命本身,与生命融而为一才能获得,这正是悟性思维的本性。因而生活儒学给出的回归生活本源的又一思维进路是“生活领悟”,即以悟性思维领悟“生活—存在”的本源,这是与“观无”本质同一,却又在思维路径上相反的纯粹中国式思维方式。因为“观无”仍然是对象性的“观”,仍然是西方哲学对象性观察与思维路径的进一步发展,只是将其推至极致而达于“观无”,即无所观之观,从而破解西方哲学对象性思维的认知困境。“生活领悟”不是对象性地去领悟什么,而是直接“领悟”生活,“而生活不是‘什么’,因为生活不是存在者,而是存在本身”[5],即“生活即是存在,存在即是生活”。从而生活领悟的认识论路径不是向外的观,而是转向生命内在的悟。“观无”是外向的“观”,而“生活领悟”则是内向的“悟”,“悟”即“吾心”,即由外观转向吾心,“领悟”即领取吾心,明晓吾心,吾心即生命之本,而生命之本通于生活之本,“生活”是“生”而“活”着,生命是“生”而“命”之于“吾”,故于“吾心”,即悟之中可知“生”之所“命”,由“命”可知“生”之自在,而“生”之自在就是生而活着,就是生活,故由“领取吾心”,即“领悟”,可以回归生活本源,此即为“生活领悟”。(www.xing528.com)

与西方哲学理性的对象性思维方式恰相对反,生活领悟是中国哲学故有的内向型的悟性思维方式,因而不存在西方哲学的对象性思维困境,天然具有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思维就在存在之中,而不在存在之外,故悟性思维以话语的方式表达出来必然是非逻辑的,只能是一种感悟性的、论断性的,没有系统的逻辑性理论论证,悟性思维的表达方式迥异于西方哲学理性所表达出来的思辨逻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