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构化分析和设计方法论
结构化分析设计方法也叫数据流建模方法论或者面向过程方法论,它是把现实世界描绘为数据在信息系统中的流动,在数据流动过程中数据发生转化。它通过自顶向下的程序设计思想将复杂的程序分解为程序模块,形成软件的层次关系。
结构化的程序遵循面向过程的问题求解方法,其中心思想是用计算机能够理解的逻辑来描述和表达待解决的问题及其具体的解决过程。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核心就是算法加数据结构。数据结构利用计算机的离散逻辑来量化表达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算法则研究如何快捷、高效地组织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面向过程即是面向机器。
然而,面向过程方法大多基于瀑布模型,需要对整体结构有通盘的掌握。这种方法将用户需求对应到软件功能上,采用面向过程的处理方式来应对用户提出的功能上的变更。当用户的需求发生变化时,整个软件功能就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整个软件结构的不稳定,同时,过程分析和数据分析始终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边界,这个问题始终在结构化方法中未能解决。
2.信息建模方法论
信息建模方法论也称数据建模方法论或信息工程方法论,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很多公司开始接受数据库管理系统。它主要是从信息角度来开发信息系统。客观世界被描述成数据、数据属性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www.xing528.com)
结构化方法论和信息建模方法论都考虑功能和信息,但它们处理功能和信息的策略不同。信息建模法从信息角度开发系统,而不像结构化那样从功能入手考虑问题,就是说通过信息建模的方法,首先拿到的是数据实体模型。从信息角度对系统进行分析,系统分析人员考虑的是系统将向用户提供什么信息,但是,信息建模法缺乏灵活性,不适用于小型的桌面应用程序和客户-服务型应用程序。
结构化方法和信息工程方法都是通过查看过程、数据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定义信息系统的需求、设计和构造信息系统的,因此统称为传统方法。
3.面向对象方法论
对象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核心,它由描述状态的属性(变量)和用来实现对象行为的方法(函数)组成,完成了从数据模型到处理模型的结合与统一。面向对象方法论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是尽可能模拟人类习惯的思维方式,使开发软件的方法与过程尽可能接近人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也就是使描述问题的问题空间(也称为问题域)与实现解法的解空间(也称为求解域)在结构上尽可能一致。这样就解决了系统在分析过程中获得的分析模型与设计过程中所获得的设计模型进行转换时,由于理解上的差异而造成的系统不稳定性。面向对象方法论中产生的设计模型是分析模型的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使得模型之间的转换成为一种平滑的过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