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讲解
创建如图10-85所示的摇杆。
图10-85 摇杆
绘制步骤:
设置线框密度。设置线框密度为10。单击“视图”工具栏中的“西南等轴测”按钮
,切换到西南等轴测图。
创建摇杆左部圆柱。单击“建模”工具栏中的“圆柱体”按钮
,以坐标原点为圆心,分别创建半径为30、15,高为20的圆柱。
差集运算。或单击“实体编辑”工具栏中的“差集”按钮
,将R30圆柱与R15圆柱进行差集运算。
创建摇杆右部圆柱。单击“建模”工具栏中的“圆柱体”按钮
,以(150,0,0)为圆心,分别创建半径为50、30,高为30的圆柱,及半径为40,高为10的圆柱。
差集运算。单击“实体编辑”工具栏中的“差集”按钮
,将R50圆柱与R30、R40圆柱进行差集运算,结果如图10-86所示。
复制边线。选择菜单栏中的“修改”→“实体编辑”→“复制边”命令,或单击“实体编辑”工具栏中的“复制边”按钮
,命令行提示与操作如下:
命令:_solidedit
实体编辑自动检查:SOLIDCHECK=1
输入实体编辑选项[面(F)/边(E)/体(B)/放弃(U)/退出(X)]<退出>:_edge
输入边编辑选项[复制(C)/着色(L)/放弃(U)/退出(X)]<退出>:_copy
选择边或[放弃(U)/删除(R)]:如图10-87所示,选择左边R30圆柱体的底边↙
指定基点或位移:0,0↙
指定位移的第二点:0,0↙
输入边编辑选项[复制(C)/着色(L)/放弃(U)/退出(X)]<退出>:C↙
选择边或[放弃(U)/删除(R)]:方法同前,选择图10-87中右边R50圆柱体的底边↙
指定基点或位移:0,0↙
指定位移的第二点:0,0↙
输入边编辑选项[复制(C)/着色(L)/放弃(U)/退出(X)]<退出>:↙
消隐处理。单击“视图”工具栏中的“仰视”按钮
,切换到仰视图。单击“渲染”工具栏中的“隐藏”按钮
,进行消隐处理。
绘制辅助线。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构造线”按钮
,分别绘制所复制的R30及R50圆的外公切线,并绘制通过圆心的竖直线,绘制结果如图10-88所示。
图10-86 创建圆柱体
图10-87 选择复制边(www.xing528.com)
偏移辅助线。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偏移”按钮
,将绘制的外公切线,分别向内偏移10,并将左边竖直线向右偏移45,将右边竖直线向左偏移25。偏移结果如图10-89所示。
图10-88 绘制辅助构造线
图10-89 偏移辅助线
修剪辅助线。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修剪”按钮
,对辅助线及复制的边进行修剪。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删除”按钮
,删除多余的辅助线,结果如图10-90所示。
创建面域。单击“视图”工具栏中的“西南等轴测”按钮
,切换到西南等轴测图。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面域”按钮
,分别将辅助线与圆及辅助线之间围成的两个区域创建为面域。
移动面域。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移动”按钮
,将内环面域向上移动5。
拉伸面域。单击“建模”工具栏中的“拉伸”按钮
,分别将外环及内环面域向上拉伸16及11。
差集运算。单击“实体编辑”工具栏中的“差集”按钮
,将拉伸生成的两个实体进行差集运算,结果如图10-91所示。
图10-90 修剪辅助线及圆
图10-91 差集拉伸实体
并集运算。单击“实体编辑”工具栏中的“并集”按钮
,将所有实体进行并集运算。
对实体倒圆角。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圆角”按钮
,对实体中间内凹处进行倒圆角操作,圆角半径为5。
对实体倒角。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倒角”按钮
,对实体左右两部分顶面进行倒角操作,倒角距离为3。单击“渲染”工具栏中的“隐藏”按钮
,进行消隐处理后的图形,如图10-92所示。
镜像实体。选择菜单栏中的“修改”→“三维操作”→“三维镜像”命令,命令行提示与操作如下:
命令:_mirror3d
选择对象:选择实体↙
指定镜像平面(三点)的第一个点或[对象(O)/最近的(L)/Z轴(Z)/视图(V)/XY平面(XY)/YZ平面(YZ)/ZX平面(ZX)/三点(3)]<三点>:XY↙
指定XY平面上的点<0,0,0>:↙
是否删除源对象?[是(Y)/否(N)]<否>:↙
镜像结果如图10-93所示。
改变视觉样式。选择菜单栏中的“视图”→“视觉样式”→“概念”命令,最终显示效果如图10-85所示。
图10-92 倒圆角及倒角后的实体
图10-93 镜像后的实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