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律方案

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律方案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慎独:网络行为自律的道德境界“慎独”是指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即使独自一人,无人监督,也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实践道德行为。在网络行为中,做到“慎独”并非易事。大学生们在网络这一缺少社会和他人监督的虚拟空间中,需要自觉地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坚守网络道德防线,按照网络规则和公约行事,履行一个网民应尽的社会责任。

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律方案

在网络社会中,个体自主性的体现是任何传统通信方式所无法比拟的。网络道德环境缺少他人的干预、管理和控制,要求人们有较高的自律性。如果说传统社会道德主要是一种依赖型道德,那么网络社会中人们建立起来的应该是一种自主自律型的新型道德。在这种道德环境中,需要倡导人们网络行为的自律,倡导网络秩序的自治。

马克思曾说过:“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规范对人们生活行为的作用不具有强制性,而是依靠人们内在的道德需要和外在的行为自律来实现的;网络行为法规除了对网络主体行为实施强制性的约束和规范之外,还发挥着促使网络主体网络行为自律意识提高的功能。

1.自律:网络行为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道德和行为规范涉及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大学生的行为起着导向调节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只有通过大学生们的行为自律才能得以发挥。由于网络自身和大学生群体都具有独特的属性,这种属性决定大学生更应该把网络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需求,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这也是大学生自律的深刻含义之一。

大学生是生理成熟但心理相对不够成熟的群体,他们的网络行为表现为认知上的理性和行为上的缺少自控、不够成熟的特征。2002年4月23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晚间新闻》有这样一则报道:中国广大的大中小学生网民中,有46%的学生坦言进入过色情网站(事实上远不止这个比例)、76%的学生利用网络在线玩游戏,55%的学生网络聊天,只有不到20%的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搜索。某新闻杂志上曾刊登一则题为“全国十所高校大学生应用网络状况”的调查报告,报告表明:在200名调查对象中,有超过50%的人上网主要是为了收发邮件、看新闻及评论、发送贺卡及用OICQ、ICQ、MIRC聊天识友;1/3以上的人是在关注感兴趣的论坛,写帖子,下载音乐,在线看片子,玩游戏、棋牌等。200名对象中,仅有3人(约占1.5%)上网主要是为了接受远程教育,入网校进行电脑知识培训等,很多网民对电脑的专业知识要么知之甚少,要么一问三不知,而一谈论起网络游戏、在线碟片则津津乐道、眉飞色舞。某重点高校大一学生小张,高中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该校某热门专业,结果入学第一个学期下来,期末考试的八门课程中,有六门“挂红灯”,而且大多低于30分,仅有两门及格课程均为60分。当老师对他做思想工作时,他长叹道:“我以为上了大学该放松自己了,整天泡网吧,沉迷上网,别人的规劝听不进去,是我管不住自己才害了自己。”

大学生由于过度上网,沉溺网络不能自拔而退学、影响学业、影响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的现状已相当严重,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事实上,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问题并不在于网络本身,而在于大学生自身缺少自律,不能合理上网。自律是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必然要求。

2.自律: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根本体现(www.xing528.com)

现在,大学生住宿正朝着新型学生公寓的模式发展,不仅实现了老宿舍楼的改造,还建造了新的公寓大楼。另外,宿舍楼已由校内向社区扩展,实现学生公寓校内—校外的二元格局。

新时期的大学生宿舍大多都装置了光纤网线,学生坐在寝室里就可以实现“睁眼看世界”,广交八方朋友,周游全球各地。电脑在高校大学生寝室已经相当普及,大学生个人拥有电脑的人数日渐增加。在这种社会信息网络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新型学生公寓管理模式下,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除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之外,更要注重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强化自治意识。大学生实现“三自”的根本体现和核心在于大学生的自律。目前,各高校纷纷成立大学生自治性组织,如大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大学生自律中心、大学生执法队伍及其他类型的大学自治性群众社团,在自我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校应该成立大学生网络自治性管理组织,用自律来优化大学生网络行为,维护网络秩序。

2002年3月18日,我国互联网协会第一届责任与道德工作委员会宣告成立;同年3月26日,我国互联网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签约大会,并正式发布《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共31条,分别对我国互联网行业自律的目的、原则,互联网信息服务、运行服务、运用服务、上网服务,网络产品开发、生产以及其他与互联网有关的科研、教育、服务等领域从业者的自律事项等作了规定。团中央等有关部门也针对青少年纷纷触“网”问题,颁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这也是一个要求自律性的公约,提出青少年上网要做到“五要五不”: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这些公约都为大学生网络行为自律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大学生应该引以为鉴,自觉履行。

3.慎独:网络行为自律的道德境界

“慎独”是指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即使独自一人,无人监督,也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实践道德行为。网络社会的超时空性和人们交往的匿名在线的特点,决定了网络崇尚自由与自我,“e”空间是以完全自由编辑为标志的,这就使人们的网络行为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现实道德所依靠的公共监督的功能在网络社会中大大弱化。崇尚“慎独”,倡导道德自律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行为中,做到“慎独”并非易事。所以,可以说“慎独”是一种网络行为自律的道德境界。大学生们在网络这一缺少社会和他人监督的虚拟空间中,需要自觉地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坚守网络道德防线,按照网络规则和公约行事,履行一个网民应尽的社会责任。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形象是可塑的,要通过自塑和他塑两种机制来提升大学生的自律品格,并充分发挥自律的律己和律他的双重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