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早在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在人际交往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之后,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各自关注的不同角度,论述了心理健康的标准。对什么是心理健康的标准,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说法。综合各家的见解,可以将心理健康的标准归纳为以下几点:
1.智力正常,认知完整
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专业操作能力的综合,它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也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指标。一般认为智商低于70分为智力落后,智商在80分以上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条件。心理健康的人能与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对环境作出客观的观察,进行有效的适应,而不是歪曲现实环境。心理不健康的人却往往对现实缺乏完整的认知,杯弓蛇影,心神不宁。
2.积极的自我观念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并对此有适当的自我评价,不过分自我炫耀,也不过于自我责备;即使对自己有不满意的地方,也不妨碍其感受自己较好的一面;他们悦纳自己,同时也觉得自己能为他人所接纳。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或者自高自大,目空一切;或者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对自己总是不满意,由于理想自我太高,与客观现实相距甚远,因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例如心理不健康的人会对自己说:“我不如期望中漂亮,我真是一无是处。”心理健康的人则会告诉自己:“我虽然不如理想中漂亮,但我仍有不少优点,我是快乐的。”再有,心理健康的人既有遵循社会行为规范的愿望,也不会过分压抑自己,能实在而坦然地看待自己。另外,一个人自己眼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是否一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两者愈趋于一致,显示心理愈健康;若不一致,则容易造成心理困扰。总之,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由于有积极的自我观念,“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应该自我”与“实际自我”、“镜像自我”与“真实自我”之间通常是协调一致的;即使有矛盾,也不会对其心理健康构成威胁,反而有可能促进自我的发展。
心理健康的人悦纳自我,也乐于与人交往,既能悦纳自我也能悦纳他人,认可他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因而也能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人际关系融洽。朋友可以满足个人的安全与归属的需要,满足爱与被爱的需要;朋友能替自己分忧解愁,有助于心理健康。在人际交往中,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待他人,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总是多于仇恨、猜疑、嫉妒、厌恶等负面态度。他们不一定有许多朋友,但一定是有一些与之亲近的朋友。良好的人际关系既反映出一个人的社交能力和“宜人性”的特质,同时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因为他在与人交往时令人感到舒服自在,感到安全可靠。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个人思想、目标、行动能融入社会要求和习俗,能重视团体需要,并能有效调控为他人所不容的欲望。
4.面对并接受现实
每一个人都是从过去经现在走向未来的。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而不会沉湎于过去或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中。他既能面对过去,也能正视现在、规划将来;既能重视现在,也能权衡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关系,预见即将来临的问题和困难,并事先设法加以解决。而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常常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责备环境不公而怨天尤人,对未来十分悲观。当然,心理健康的人也会遭遇挫折,也有面对失败的时候,但他对各种经历,无论成功与失败的经历都能持开放的态度;当其面对失败与挫折时,他既不会否认或推诿,也不会因此而否定自己,而能将其视为自身经历的一部分,坦然面对,从容应付。(www.xing528.com)
5.能调节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的人能恰当地协调自己的情绪,其心情以喜悦、愉快、乐观、满意等积极的情绪状态为主,虽然也会有沮丧、愤怒、悲伤、恐惧等消极的情绪状态,但不会长久持续。他的情绪表达是适度的,控制得恰如其分,不会太过或不及;情绪如果不加以控制或过分压抑都有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人当然不是没有七情六欲,而是他在情绪方面能恰当地估量并表现得合乎情境。疏解消极情绪对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如果不加以调控,经常以消极的情绪和态度看待人生,不仅情绪上会愈加郁闷和沮丧,而且会感到压力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身心不堪重负。因此,心理健康的人,心境通常是开朗、乐观的。
6.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热爱生活,并享受人生的乐趣,而不会视生活为负担。他乐于学习,积极工作,在学习和工作中施展才能,并从学习和工作成绩中得到满足和激励。对学习和工作的投入,能使人获得成就感并提高自我价值感,有益于心理健康。乐于学习和工作,既反映出一个人对待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同时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勤于工作的人。
7.人格完整独立
人格是个体的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行为方式的有机整合。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处理各种能量,使之不产生对立和冲突,保持人格完整、协调、和谐;当产生心理压力或欲求不能满足时,其统一的人生态度使自我保持相对稳定性,不依附或者盲从于他人,能果断地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和生活的磨炼,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会更加完善。
(二)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一个人的心理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很难作出非此即彼、简单而明确的界定,因为心理健康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可能因个体自身的发展而变化,也可能因个体所处环境的不同而不同。这样,就有大量的所谓“亚健康”状态存在。就一般人群而言,据学界一般的看法,真正称得上心理健康的只占10%~15%,真正有心理问题或心理不健康者只占5%~10%,而八成左右的人都处在亚健康状态。从个体心理的发展来看,心理健康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既存在由健康向不健康转化的可能,也存在由不健康向健康转化的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