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后现代道德理论中的解构完全责任:探索文化变革

后现代道德理论中的解构完全责任:探索文化变革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现代道德的理论建树主要表现在对现代理性大加讨伐的破坏和解构,他们与康德时代的学者不一样,不再试图建立庞大的体系,去解释世界,去规范理论。确实,哈贝马斯与其他许多后现代道德理论家一样,都在把康德为代表的现代理论范式作为靶子,他指责“康德把自主的意志与全能的意志混为一谈”,“把它放到理智领域当中”,[13]无法获得现实意义。

后现代道德理论中的解构完全责任:探索文化变革

后现代道德的理论建树主要表现在对现代理性大加讨伐的破坏和解构,他们与康德时代的学者不一样,不再试图建立庞大的体系,去解释世界,去规范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家让-弗朗索瓦·利奥塔认为,现代哲学家和伦理学家造就的、客观的不变的道德规范和律令将不复存在,然而生活一如既往,原本各有各的意义。后现代生活的快速变化,使旧有的道德化为乌有,带来的变化是绝对性的。在后现代者眼中,生活是碎片,道德即享乐,享乐即道德,他们中大部分人认为,道德还是“个体语言”的游戏,人们努力颠覆的是现代的统一、规范、大叙事。否认存在一个客观的自然世界,认为只存在一个交往的世界、言说的世界。“世界必定已经被包裹在语言之中了”,“沟通以及与他人合作建构世界,是你唯一真实的生活。”[10]这个出自英国的后现代宗教哲学家唐·库比特的观点,基本上代表了后现代主义者道德理论构建的思路。哈贝马斯更是直接地批评康德的实践理性——经过论证的规范,缺乏合法语境,其普遍化的道德理论应该不能得到应用,所以康德所谓的善良意志与他的实践理性一道,是“处在一定的历史语境之中,相对于未来而言是狭隘的”,“正确的而又脆弱的”。[11]“根据绝对命令,只有当所有的人都能希望一个准则在同等的条件下为每个人所遵守的时候,这个准则才是正当的。”[12]而这种可能性有多大呢,显然,在哈贝马斯看来,这几乎是没有可能的。确实,哈贝马斯与其他许多后现代道德理论家一样,都在把康德为代表的现代理论范式作为靶子,他指责“康德把自主的意志与全能的意志混为一谈”,“把它放到理智领域当中”,[13]无法获得现实意义。

其实,看似否定一切现代性的后现代理论,并未超越现代的思维逻辑。仅从支配行为的思维方式看,后现代“并不意味着现代性已经终止”[14],而是现代性的延伸,是“真正的现代性”,因为许多现代思想的精髓在后现代得到发扬,至少在伦理道德领域是这样的。“把别人的观点看作更高的权威而不尊重自己对现实的把握”[15],这既是对现代社会道德理论的强烈批判,又被现代社会道德实践谨遵,如奴性服从、暴力统治、集体思考等,是不理性的行为。因为“独立是理性判断的前提”[16],“是担负一个你必须负起判断的责任”[17]。一个独立的人只能依靠理性,而不是情感行事。特立独行,这种后现代的个人道德主义观点,其实不正是现代理性张扬的结果吗?现代理性已然深入人的生活,尽管“作为完全责任的善良意志”等一大批的术语和理论确实是现代的创造物,不管它有没有描绘客观存在的刚性事实,但至少,作为道德语言它存在了,而且今天它还在被大量地传播,即使我们完全接受后现代的理论,遭受后现代理论家批判的现代语汇仍然是人们交往的必要情境或媒介,后现代者们也并不是不承认这一点,其实,他们真正反对的是现代性的“僵化”,即把道德律令、道德理论作为一成不变的标准限制着现代理性赋予人们的独立、自由和民主,尤其是某个国家如强化其暴力统治,则个人的独立、民主和自由,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条件,强调奉献、牺牲、义务和责任,本来是现代性的重要成果,但当它们被对象化之后,就成为束缚人们的道德戒律,甚至成为别有用心之人奴役他人的工具。20世纪发生的人类自毁的世界大战和绵延不断的局部战争,哪一个不是借正义、责任、牺牲的名义;现代性的另一巨大成就——科学和技术是人类理性发展的光辉,但其中非理性的成分不也显而易见吗?核问题的潜在威胁、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哪一件是理性早就预料到了的?然而,人作为人的存在,生存是具有根本意义的最大的善。道德体系已经存在,而且还会继续存在,人类存在,道德就不可废。后现代喧嚣没有也不会改变这一事实。善良意志作为现代道德的基石,是康德的伟大创造,他完成了对它的精心定义,他试图把它雕琢成一尘不染的道德明珠,尽管它受到后来的哲学家、伦理学家无缘由的批驳,但事实是,善良意志就是你的存在、你的生命,是合理的,无须证明。(www.xing528.com)

后现代是个人主义的狂飙、独立、自持,它用各种表述全面反叛现代性。从表面上看,后现代造成了传统道德规范的分崩离析,而实际上,后现代对现代伦理学展开了批判,但却发展了现代伦理学中的个体精神,个体自主、自治、自为、自觉,完全不依赖于他人,不应是个体堕落,而应是对自己的行为完全负责任。它是非制度的、独立的,是自我的但不损人的。在现代德育实践中,人们对普遍责任的追求为传授道德律令所取代,个体自主权受到压抑。根据定在的道德律令行事,能否遵守道德律令,成为道德价值判断的标尺,而不是个体的自主意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