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人传统道德教育的成果

中国人传统道德教育的成果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个人的道德具有文化境遇性,作为中国人,独特的中国德行,就是在中国文化境遇中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道德习惯等方面的作为中国人共有的某些道德品质。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一些中国人身上的不良德行,包括恶、懒、愚、奸、丑、逆等,会受到严厉惩处,具有这些不良道德的人在中国传统的熟人社会里难以生存,他们只能乔装成符合正统道德要求的人。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就是一个训练服从的过程。

中国人传统道德教育的成果

通常当我们说,“我是中国人”,不仅指自己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也不仅指自己是中国公民,而是包含着我是中国文化养育的人,我是具有中国文化素养的人。如果从道德修养来看,则是指我具有中国人独有的德行。当自我陶醉时,宣称“我是中国人”,意味着,作为中国人,我感到自豪,感到幸福;当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时,言说“我是中国人”,可能是暗示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要对中国人整体的形象负责,承担一个中国人必须承担的责任;在事关国家民族形象和利益的时候,敢说“我是中国人”,即可挺身而出,牺牲自己,捍卫国家的独立尊严;置身异域,说“我是中国人”,可能是宣称,我理所当然地会讲中国话,懂中国文化,具有中国人的特质。

个人的道德具有文化境遇性,作为中国人,独特的中国德行,就是在中国文化境遇中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道德习惯等方面的作为中国人共有的某些道德品质。当说“我是中国人”,就是认同自己具有这些公共的品质。毫无疑问,中国文化是中国人德行的培养基,中国人德行具有中国文化的独特性,而中国文化是伦理型文化,伦理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基础,而且其发达的根系布满中国文化的每一个角落,由此形成中国传统道德是伦理型道德。它源于中国古代家天下社会政治理想和实践。家庭是以家长为核心构建的小型王国,处理亲亲之间关系的“孝”“悌”观念由此诞生。国家依靠血缘关系这个最可靠的生命奠基,构建出“忠”于帝王,以帝王为中心的巨大的社会关系网,“忠”是维持这个结构稳定的思想保障。随着帝王的疆域以某一地点为中心,向周边扩散,人口增加,人员杂居,仅靠血缘关系为唯一的纽带,无法维系这种复杂的关系,于是处理异姓之间关系的乡邻、地域概念被引入,逐渐形成“友”“信”观念。如何让大家做到孝、悌、忠、信呢?办法包括教人以礼,使民知耻,提倡重义轻利,廉以自律,《管子·牧民》以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总括起来就是“礼、义、廉、耻,孝、悌、忠、信”——“四维八德”。

作为个体,中国人德行的核心包括家庭伦理道德品性和社会道德品性两个层面,而德行养成就是宋明理学家所说的做修养功夫,《大学》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就是以自己个人为出发点,从理智认知开始,在情感方面加以克制,努力践行,要不断省察克治,通过做实事来磨炼。实践不仅可以将德行外化显化,更重要的是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形成习惯,养成稳固的道德品质。中国人传统德行的养成主要在家庭,家庭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实践基地,传统伦理道德在这里能够很好地做到“知行合一”。年龄幼小时,“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友爱兄弟、和睦邻里”等道德说教,随时由家长亲口言说,晚辈不仅能天天观摩实践,而且表情态度、行为动作随时随地都要受到检验和监督,只有合规正矩,才会受到表彰或免于惩戒。年龄长大时,有文化的中国人通常会努力自我修炼,追求个人的精神境界。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一些中国人身上的不良德行,包括恶、懒、愚、奸、丑、逆等,会受到严厉惩处,具有这些不良道德的人在中国传统的熟人社会里难以生存,他们只能乔装成符合正统道德要求的人。这些反面的典型,是很有价值的道德教育素材,它鞭策着社会成员“归正”,即遵从儒家伦理道德。(www.xing528.com)

儒家要求士人胸怀“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以天下为公,甘于奉献。对社会成员公德的要求则是所谓“国之四维”——礼、义、廉、耻。懂礼、仗义是社会成员交往的公德规范,知耻、清廉则是对官员的道德要求。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世界,“我是中国人”的德行表达式,包括:“我是孝子”;“我是忠臣”;“我讲义气”;“我清正廉明”;“我彬彬有礼”;“我心性高雅”。概括起来是:“我是泱泱天朝大国、礼仪之邦的‘善民’‘忠臣’”。

中国人“四维八德”的传统德育,是采用强制措施加以训练的,受教育者只有接受,只要“听话”,意思就是要顺从。“听话”成为中国文化,描绘中国人德行特有的词汇。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就是一个训练服从的过程。“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6]“孝者,顺也”,伦理道德教育就是学习顺从。“中国最根本的国法乃是基于子女绝对服从父母的原则”。[7]而社会道德教育就是“化民成俗”,使老百姓,服服帖帖,各安其分。因此,中国传统德育囿于儒家伦理纲常,只认可自己的价值观和叙事方式,排斥任何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以自己的价值观评价自己和他人——“是己之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