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改:全面提升中华民族文化创新能力的实践

新课改:全面提升中华民族文化创新能力的实践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课改就是落实这一目标的具体实践,所以新课改的文化理想是要实现全面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能力,是中华民族文化创新的实践。因此,新课改如果脱离了中华民族的当代文化,就没有任何存在的可能和必要。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创新的实践,新课改负有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要反映民族文化的内容与形式、组织与制度、物质与精神,还必须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革新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创新成为未来新一代公民的内在品质。

新课改:全面提升中华民族文化创新能力的实践

改革少不了设定一个理想的目标,然后根据这个目标来设计方案,并以该目标作为努力方向,指导改革实践朝着这个目标发展。课程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的改革必然有一种文化变革发展的目标。但是,文化十分复杂,课程改革往往只是涉及部分文化因子的改变,因为文化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在某些方面,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相比处于竞争态势,这就需要不断地借鉴处于优势地位的文化成果,向它们学习。但是,外民族文化知识只有被本民族消化吸收,成为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才能进入学校课程,也才能进行变革,成为自己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现代科学文化发展方面,中国落后于西方各国,但科学文化是现代文化的核心要素,只有赶上科学文化,才能取得现代文化发展的优势,正如《学会生存》一书中所指出的,“发展中国家只有把科学吸收到它们的传统文化中去,把世界思潮吸收到它们自己的民族生活中去,才能更新它们自己而又保持它们的民族特点。一个文化只有由于它自己能够进行变革,才能生存下去。”[1]因为文化是属于民族的,人生活在文化之中,受文化的制约,而“文化造就它自身”,[2]人唯有“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3]才能深入地认识文化,能动地作用于文化。科学知识也是这样的一种特殊建构。诚如富勒(Fuller)所说,科学就是一种文化形式的文化,它有自己的信条、语言、实践材料、观念、理论和信仰。[4]“学习科学就必须参与这种特殊的文化实践”。[5]在当今时代,文化全球化和民族化是双向发展的,全球化要求世界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谋求共同发展,因此相互学习人类文化的普遍知识,越来越成为共识,科学知识作为以自然世界为认识对象而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成为能够为世界各民族接受的知识,具有普遍性。因此,自近代以来,发展科学文化一直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目标。经历上百年的不懈追求,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了初步的科学文化知识普及教育,但是,直到今天,我国在科学文化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努力追赶西方国家,缩小与西方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差距,仍然是我国教育文化发展的重要目标。当然,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对于不同文化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差异,由于不同民族认识世界的传统习惯存在着某些差异,他们在学习科学知识时也就存在许多困难,因此,多元文化科学教育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倾向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并要努力发掘各民族文化中的科学研究成果,将它们引进到科学课程中来。[6]

作为新课改的文化基础,中华民族的现代文化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古今中外的文化有着广泛的联系。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国际文化不断为现代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着养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方面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古为今用;另一方面大力提倡学习西方文化,博采众长。因为文化对人具有决定性的约束力,比较容易沿着自己的传统方式运行,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惰性,所以民族文化现状既是改革的现实基础,又是文化变革须要突破的阻碍。这时往往须要借助外界力量来打破这种文化的稳定性和惰性。因此,国际文化是民族文化重要的参照系。一种高度发达的文化,能够自觉地从与其他文化的对比中发现自身的不足,采取措施,适时地进行改革,实现创新。中华民族文化正是这样一种文化。当今,信息革命使人类文化走出了长期相互隔绝、彼此封闭的时代,进入了一个往来频繁、交叉渗透的新时代,导致文化的全球化与民族文化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且西方文化国家利用其强大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对其他非西方文化地区实施文化扩张战略,加剧了“具有不同文化的国家发生冲突”。[7]作为东方文化国家,中国回避冲突是不现实的,只有积极应对冲突。因此,新课改要立足民族文化环境,根据民族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积极应对国际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时代挑战,虚心接受其他文化的成果,努力创造自己民族的新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在近现代经历了种种艰难和磨炼,发展到20世纪末,迎来了实现全面复兴的伟大历史机遇,但面对国际竞争和文化变革,中华民族文化又面临着增强创新能力的关键问题。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不能成为强大的民族,一种没有创新精神的文化不能称为现代文化。为此,我国政府努力倡导建立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社会。于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公民,就成为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实施素质教育要把培养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新课改就是落实这一目标的具体实践,所以新课改的文化理想是要实现全面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能力,是中华民族文化创新的实践。(www.xing528.com)

没有当代中华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需求,就不会有新课改的实践,也就不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改文化。因此,新课改如果脱离了中华民族的当代文化,就没有任何存在的可能和必要。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创新的实践,新课改负有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要反映民族文化的内容与形式、组织与制度、物质与精神,还必须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革新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创新成为未来新一代公民的内在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