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法合作院校带来大量人才,提升中国教育竞争力

中法合作院校带来大量人才,提升中国教育竞争力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法合作院校不但为中国的教育部门输送了大量人才,充实了近代中国的师资队伍,而且还聘请许多世界级专家来校授课,在教学过程中,中外教师共同就教学问题组织教学研讨,有利于传播先进理念和教学方式,使中方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得以大幅提高。除此以外,通过中法教育交流,还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研人才,如严济慈,1923年自费赴法留学,毕业后于1930年任北平研究院物理学研究所和镭学研究所所长。

中法合作院校带来大量人才,提升中国教育竞争力

中法合作院校不但为中国的教育部门输送了大量人才,充实了近代中国的师资队伍,而且还聘请许多世界级专家来校授课,在教学过程中,中外教师共同就教学问题组织教学研讨,有利于传播先进理念和教学方式,使中方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得以大幅提高。通过中法合作办学,中国的一批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掌握教育规律,且法语优秀的师资队伍迅速成长起来,中法合作院校的教师可以说既是封建教育的批判者,又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引领者和建设者。近代中法教育交流促进了我国教育的普及化、终身化、个性化和国际化。

近代法国天主教传教士拉开了中法教育交流的序幕。自此以后,中法教育交流经历了从小到大、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变化,从震旦大学天津工商学院到波澜壮阔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从法国境内的里昂中法大学、巴黎大学中国学院到中国境内的北京中法大学、上海中法工学院等一系列高等院校的建立,使中法教育交流的范围更广、规模更大、数量更多、活动更频繁、内容更丰富。在日益频繁的中法教育交流中,出现了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毅李富春聂荣臻蔡和森、赵世炎、王若飞、陈延年、向警予、徐特立、蔡畅、李维汉等革命家。他们在法国期间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归国后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除此以外,通过中法教育交流,还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研人才,如严济慈(1901—1996),1923年自费赴法留学,毕业后于1930年任北平研究院物理学研究所和镭学研究所所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徐悲鸿(1895—1953),著名画家和教育家。1919年公费留法,1928年担任北平大学艺术院院长。赵承嘏(1885—1966),著名化学与药物学家,曾任法国罗克药厂技术员、研究部主任,1932年创办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任所长。徐炳昶(1888—1976),哲学家和历史学家,1913年公费留法。1934年担任史学研究会考古组主任。1936年担任史学研究所所长。钱三强(1913—1992),核物理学家和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1937年留学法国,进入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1948年回国后任原子学研究所所长。后来他成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中国原子弹之父”及中国科学院院士。此外,童第周、巴金、肖三、冼星海等都在法国学习和工作过。

从近代到现代,中法教育交流始终在发展。中法建交50年来,两国教育领域的合作尤其活跃。中法近年来签订了24项教育交流合作项目,定期举行磋商会议,每年互换奖学金学生,开设语言课程和教学节目。据不完全统计,已有3万中国留学生在法国各地学习,在华的法国留学生也超过了5000人。2005年10月3日,法国首家孔子学院——普瓦提埃大学孔子学院在普瓦提埃大学挂牌成立。至今中国在法国已建立起将近20所孔子学院。法国的孔子学院在中法文化、教育的交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法国从小学到大学,约有4.4万学生将汉语作为专业或选修课。法国公众学习汉语的热情和积极性反映了中法两国教育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两国人民的友谊不断加深。随着中法两国文化关系的不断深入发展,1999年和2000年中国在法国成功举办了“巴黎中国文化周”和“中国文化季”等大型文化活动。中国于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在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法国于2004年秋季至2005年7月在中国举办法国文化年。2006年两国又举办了“中法文化交流之春”,这是建国后中国和外国间举办的最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国前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曾说:“中法两国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都十分重视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都主张进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新的世纪里,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可增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从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对于更好地维护和发展各自民族的文化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衷心祝愿中法人民的友谊之花开得越发绚丽多彩!

【注释】

[1]李长久、施鲁佳主编:《中美关系二百年》,新华出版社,1984年,第66—67页。

[2]遐庵年谱汇稿编印会编:《叶遐庵先生年谱》,《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6辑(总第158册),文海出版社,1968年,第74页。

[3]遐庵年谱汇稿编印会编:《叶遐庵先生年谱》,《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6辑(总第158册),文海出版社,1968年,第74页。

[4]吴稚晖:《海外中国大学末议》,梁冰弦编:《吴稚晖学术论著(第3编)》,上海江湾出版社,1927年,第169页。

[5]A.Boppe,Ministre Plénipotentiaire de la République Franaise en Chine, à M.Briand, Président du Conseil, Ministre des Affaires Etrangères, Pékin, le 18 Mars 1921, Archives du Ministère des Affaires étrangères, Asie 1918-1940, Chine, V.47, pp.51-52。

[6]《巴黎大学中国学院请就法庚款项下年拨经费》,《世界日报》1926年6月12日,第7版。

[7]《巴黎大学中国学院欠费仍无着落 驻法陈使函请外部维持》,《世界日报》1927年6月3日,第6版。

[8]《巴黎中法学院,外部与陈箓电商经费问题》,《世界日报》1927年10月17日,第6版。

[9]北京市档案馆:J026-001-00242。

[10]北京理工大学校史丛书编审小组:《中法大学史料》,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47页。

[11]《私立中法大学民国廿年呈请立案的报告、报表及北平教育局批复》,北京市档案馆:J26-001-00003,第18页。

[12]《北京中法大学要览》(1928年),北京市档案馆:J026-001-00010,第16—18页。(www.xing528.com)

[13]《私立天津工商学院一览》,河北大学档案馆:1935-CB13-7,第119页。

[14]《关于土木系》,《工商向导》,河北大学档案馆:1940-CB13-7,第40—41页。

[15]Procès-verbal des examens de fin d’année scolaire 1924-1925;Procès-verbal des examens de fin d’année scolaire 1925-1926, Centre des Archives Diplomatiques de Nantes, Pékin,Série A, No.447 bis.

[16]Civet et Tsu, Procès-verbal des examens de fin d’année scolaire 1931-1932, Changhai, le 13 Juillet 1932, Centre des Archives Diplomatiques de Nantes, Pékin, Série A, No.362.

[17]Civet-Tsu Min-Yee, Les Directeurs,Procès-verbal des examens de fin d’année scolaire 1938-1939, Changhai, le 31 juillet 1939, Centre des Archives Diplomatiques de Nantes, Pékin, Série A,No.362.

[18]《本院概况》,《中法国立工学院院刊》,1934年12月1日,第2页。

[19]刘美:《工商大学的设立和经过》,《工商大学公教学生季刊》第1期,河北大学档案馆:1930-CB13-1。

[20]《私立天津工商学院一览》,河北大学档案馆:1935-CB13-7,第119页。

[21]李石曾:《教育谈》,北京理工大学校史丛书编审小组:《中法大学史料》,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331页。

[22]《中法大学医学院概况》,北京市档案馆:J026-001-00260。

[23]《私立中法大学和中法大学医学院概况》,北京市档案馆:J026-001-00260。

[24]《毕业生资送留学简章》,《私立中法大学民国十九年服尔德学院要览》,北京市档案馆:J026-001-00011,第14—15页。

[25]《私立中法大学留法学生名册及学位记载》,北京市档案馆,全宗号J26,案卷号338,第1—8页。

[26]陈学飞等:《西方怎样培养博士:法、英、德、美的模式和经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6页。

[27]Université L'Aurore,上海市档案馆,Q244,卷751-1、卷17、卷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