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构成及沿革:近代中法教育交流成果

学校构成及沿革:近代中法教育交流成果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德学院承孔德学校而起,1917年,孔德学校成立于方巾巷,后来转移到北河沿,又在东华门大街设立分校。该院录取新生及学年考试向称严格,故经甄选的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常名列前茅。他们均为政界、文教界和经济界重要人物,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1938年6月,徐州陷落,敌伪强迫北平各校游行庆祝,两校均拒绝参加。

学校构成及沿革:近代中法教育交流成果

1.学校的组织构成

中法大学设下列各部:①研究部:包括镭学研究所和药物研究所,供教授及大学毕业生专门研究。②大学部:包括服尔德学院孔德学院、居里学院、陆谟克学院和药学专修科。③中小学部:包括附属高级中学商业专科学校、孔德学校(中小学、幼稚班)、西山温泉中学、温泉女子中学、碧云小学和温泉小学等。④海外部:包括里昂中法大学(法国里昂)、晓露槐工业专修馆(比利时晓露槐)、留学事务所(巴黎)和华侨教育事务所(巴黎)。⑤特设部:包括中西疗养院(上海)、西山天然疗养院(北平西郊)、温泉天然疗养院(北平西郊)、第一农林试验场(北平西郊)、第二农林试验场(北平西郊)和第三农林试验场(北平西郊)。

服尔德学院即文学院。该院注重研习法国文学,预科两年毕业,本科三年毕业,分甲、乙两部,甲部为中国学生而设,位于东皇城根39号;乙部为中国教员及法国教员而设,以便中国教员研究法国文学和法国教员研究汉学,设于京西西山金仙寺。1931年改称文学院,并向国民政府教育部呈报立案。1934年,文学院与社会科学院合并,称为文学分院,设有法国文学系、中国文学系、经济系、哲学系和社会科学系。1939年迁昆明,1950年停办,经济系并入南开大学,文史系和法文系并入北京大学。从1923年到1950年,该院共培养了350多名毕业生,其中49名到里昂中法大学留学,14人获得博士学位。

孔德学院承孔德学校而起,1917年,孔德学校成立于方巾巷,后来转移到北河沿,又在东华门大街设立分校。孔德学院成立于1924年,其设立目的首先是供孔德学校的教员进行科学研究、试验教育及编辑教科书;其次,为中法大学各学院学生开设哲学讲座。1931年申请立案时,改称社会科学院。

居里学院即中法大学理科,成立于1924年,初设于西山,1925年移设于吉祥寺,改称居里学院,设有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和数学系。1931年,中法大学申请立案时改称理学院,并设铁工厂作为实习场所。1939年迁往昆明,1946年迁回北平。从1925年到1950年,共培养了143名毕业生,其中33人到里昂中法大学留学,13人获得博士学位。

1918年初,陆谟克学院成立,专门研究生物学,并附设一所天然疗养院。1922年陆谟克学院开设讲座,招收学生约100人。1925年,又将生物研究所并入陆谟克学院。该院扩充为甲、乙部:甲部设于城内,有生物学讲座与实验室;乙部仍设于西山,并附设农场一所。1931年,改称医学院。其学生先后在中法两国学习:“中法大学医学院学生先在国内本校肄业两年,以北平法国医院为实习医院,两年肄业期满考试及格后,送入里昂大学医学院肄业至毕业为止。学生在国内肄业期间得逐渐延长,其在国外肄业期间随之逐渐缩短。”[86]学生一般共需6年才能毕业。1926年至1939年,该院共有28人被送到里昂中法大学学习,其中11人获得博士学位。该院录取新生及学年考试向称严格,故经甄选的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常名列前茅。该院学生学成归国服务医界,颇得社会好评。抗战期间中法大学南迁昆明,因环境关系,从1939年起医学院暂停招生。1946年复员回到北平,重新招生,原计划学生在上完两年预科后,仍按惯例资送里昂中法大学深造,但此时里大已经不再招生,学生只好在本校继续学习,直至毕业。1950年,医学院被并入北京大学。

药学专修科:中法大学较早即开始筹设药学院。考虑到上海人口众多,药店多,90%以上生产西药的厂家集中于上海,所以,1929年,中法大学拟在上海亚尔培路410号建立“中法大学药学院”,因未获教育部批准而改为“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开设饮食物化学、毒物化学、水分析和寄生虫学等课程,学制为五年,其中四年是课堂教学,一年是生产实习。学校每年招收新生60名,其经费来源于庚款,并聘请医学博士宋悟生任首任教务长。第一届学生于1933年夏毕业,被派至上海各大中外药房实习。实习期满后,伍裕万和王殿翔于次年2月赴法国里昂大学研习有机化学与药物学等科。[87]1936年11月和1939年8月,该校又先后派两批毕业生至里昂大学专习药学,每批各为3人。[88]1929年到1950年,该校共培养了301名毕业生。为了提高上海医药工作者的理论和技术水平,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初期还设有中法夜大学,专为上海市有高中文化水平的西药从业人员开设。学生白天上班,晚上到学校学习,考试合格后发给毕业证书。1949年8月,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由人民政府接管,成为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

孔德学校:1917年到1950年,中法大学先后创办了6所中学。1917年,蔡元培、沈尹默、李石曾等在北京东城方巾巷,创立孔德学校,有高中、初中、高小、初小及幼稚各班。校长为蔡元培,北京大学的多位教授,如马裕藻、徐祖正、张凤举、周作人钱玄同等,都曾在孔德学校任教,并担任学校董事会的常务董事或董事。[89]学生多数是北京大学和中法大学教职工子女。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1922年迁到北河沿,1928年又迁到东华门。1952年,由北京市教育局接管,中学部改称北京市第27中学,小学部改为东华门小学,幼稚园改为东华门幼稚园。

温泉中学和温泉女中:1923年,李石曾在北京西郊温泉村创立温泉初级中学及温泉小学各一所。1924年,温泉中学迁到环谷园,李石曾又在原校址成立了温泉女中。两校的董事会成员包括:李石曾、吴稚晖陈诚、张静江、魏道明、顾孟余、彭济群、段宗林、王绍贤、钱永铭、齐致、萧文熙、郑毓秀、李书华、李麟玉等。他们均为政界、文教界和经济界重要人物,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在经费方面,每年由中法大学补助法币一亿两千万元,学费收入每年约两亿元。抗战时期,敌伪窃据北平,施行奴化教育,两校在恶劣环境下,继续培育爱国抗敌青年,遂为敌伪所仇视,屡次对两校压迫恫吓,甚至横加种种摧残,但两校不为所屈服。1938年6月,徐州陷落,敌伪强迫北平各校游行庆祝,两校均拒绝参加。事后伪北平教育局强迫两校停办,两校当时虽拒绝接受伪令,但以环境极度恶劣无法继续,不得已于1938年暑假停止招生,将两校在校学生分别送至后方。两校教职员,除少数留北平负责保护校产外,其余分赴后方。抗战胜利后,两校教职员先后返回北平,一切校产校具虽多被敌伪意图侵夺,然而在留守教职员的保护下,幸能保全,尚无遗失破坏。两所学校迅速复校,其经费仍由中法大学拨发。[90]1947年,温泉女中和温泉中学合并,称温泉中学。1953年,温泉中学由北京市教育局接管,改名为北京市第47中学。

中法大学附属高级中学:1930年,按照国民政府教育部的要求,中法大学停办各学院的预料,改设中法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同年9月,在文、理两院各成立高级中学一年级与二年级各一班,分为甲、乙两部,甲部定名为私立中法大学文学院附属高级中学,乙部定名为私立中法大学理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并在社会科学院成立高级中学一年级一班,作为丙部,定名为私立中法大学社会科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中法中学:1938年,中法大学迁到昆明后,建立了附属中法中学。1946年中法大学迁回北平,中法中学则留在了昆明。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改名为昆明市第五中学。(www.xing528.com)

法文商业专门学校:1927年中法大学在北平成立了商业专科学校,校址在东单西观音寺官帽胡同甲12号,设立银行职业班、英文班和法文班,当年共招收76名学生。京汉铁路局每月津贴学校巨款,学校对于京汉铁路局职工的子弟实行优待。[91]1934年,奉教育部令停办。

碧云小学原位于碧云寺附近,1924年4月由中法大学接办后,曾以西郊私立碧云小学名义立案于北京学务局,其时学生共25人,学生的午餐和纸墨书籍等一律由学校发给。1925年秋,因学生人数增加,原有校舍不敷使用,遂在北辛村建筑校舍一座,并迁入授课,聘教员2人,学生计38人,惟因当地地瘠民贫,入学学生多有辍学者,所以1926—1929年间学生人数未有增加,到1930年夏天才扩充编制,招收高级学生一班,聘教员三人,有教室两座,连同初级四班计学生61人。1931年夏,添教室一座,再招高级一班,全校学生共6班81人,聘教员四人,分三个教室授课,改称中法大学附属碧云小学校。其经费由中法大学西山初级中学校按月拨付,每月经费170元,每年2040元。学校有主任兼教员1人,级任教员3人。学校计有高一一级,高二一级,初三、初二和初一各一级。课程有党义、国语、社会、自然、算术、工作、美术体育音乐。免收学费。采用新学制教科书。

中法大学海外部包括里昂中法大学和中比大学,详见专章。

镭学研究所:1931年春,中法大学和北平研究院在北平研究院理化楼联合建立了镭学研究所,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严济慈兼任镭学研究所主任。严济慈(1901—1996),物理学家,1923年自费赴法留学,1930年应李石曾之邀,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直至里昂中法大学毕业生郑大章回国加入镭学研究所,其研究工作才开始得以展开。郑大章(1891—1960)在居里夫妇的指导下,完成关于放射性矿物中镤元素稳定亲合性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其论文于1933年出版。郑大章回国前,居里夫人赠送给他供研究用的放射源。他回国后,立即着手放射物质的研究工作。镭学研究所共有8名研究员和副研究员,其研究经费主要来自法国退还的庚款,每年约45500法郎,合国币7000元。[92]抗战期间,研究所的工作基本陷入停顿状态。抗战胜利后恢复工作。1950年,该所划归中国科学院,改为物理研究所和应用物理研究所。

药物研究所:1932年,在北平研究院理化楼北侧的平房里,中法大学和北平研究院合办了药物研究所。该所利用世界先进的工艺设备来研究中国传统中药,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抗战期间迁往上海。新中国成立后并入中国科学院。

2.学校的沿革

中法大学成立后,各项工作蒸蒸日上。1926年1月22日,中法大学正式得到政府的认可。当时中法大学大学部和中小学部学生合计约1000余人。[93]“查私立中法大学呈请立案一案,前经本部派员视察,兹据报告,该校办理情形,尚无不合,自应准予立案。”[94]“惟查该大学组织编制,与大学组织法大学规程及私立学校规程,殊有不符,应于最短期内,依法改正,并成立校董会。”[95]很快学校组成了校董会,由中法两国人士组成,其成员为:韦尔敏(法国驻华公使)、蔡元培、李石曾、王宠惠、孔祥熙、贝熙业(法国)、沈尹默、李书华、李麟玉、吴稚晖、班乐卫(法国)、周作民、胡若愚、高鲁、常耀奎、彭济群、张静江、张继、张嘉璈、爱理友(法国)、雷宾(法国)、褚民谊、齐致、刘锡昌、熊希龄、郑毓秀、穆岱(法国)、萧瑜、韩德卫(法国)、魏道明、铎尔孟(法国)。[96]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法大学因与法国的特殊关系,得以维持,但日伪对学校威逼利诱,无所不施。学校抱绝不妥协屈服的态度,与之周旋一年,敌人未能迈进校门一步,且课业均能照常进行。但到1938年,日伪对学校的迫害变本加厉,学校既不能公开上课,也不能招收新生。1939年,中法大学派代表潜行南下,向教育部请示方针,教育部为方便爱国青年升学,并展示政府施教的决心,要在平津沦陷区一带,保留仅存的中国最高学府,所以嘱托学校在平津继续支撑,暂缓南移。此后日伪压迫与日俱深,学校最后陷于半停顿状态,1939年7月,所有附属学校均因不与日本人合作而被迫停课。大学部不得不重作南迁的计划,于是再向教育部申请先将理学院迁至昆明,以期造就建设人才,而供抗战之需。1939年7月,教育部批准中法大学南迁。1940年,中法大学理学院在昆明复课。1941年,文学院开始在昆明招收新生。一部分教职员、学生相继到达昆明,图书仪器也暗中运抵昆明。1942年12月,中法大学鉴于中国科技落后,抗战开始后,专门技术人才供不应求,希望以较省的人力财力,而获较大的教育效果,遂联合国际无线电台和空军军官学校,开设无线电人员培训班。至1946年7月,共训练通讯人员四期400人,机务人员四期300人。毕业学生先后参加抗战,颇著成效。虽然中法大学已经南迁,但是李麟玉校长和一些教授继续留在北平,一面从事研究工作,先后出版理学院特刊20期,文学院特刊2期;一面照管校产。敌伪对于大学部校舍久为垂涎,或施以压迫,或利以重租,均被严词拒绝。1941年7月,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先后两次发布命令,将中法大学的校舍全部转于伪北京大学法学院和伪北京女子师范学院,中法大学留守人员被迫迁至镭学研究所。[97]1945年7月,日本侵略者又占领了镭学研究所,中法大学留守人员被迫迁到铁工厂,损失了大批仪器和化学药品等。

抗战胜利后,中法大学将绝大部分的校产收回。1946年暑假,中法大学大学部从昆明迁回北平。同年10月19日,文、理、医三院各系在北平复课。当时有教员63人,职员28人,文学院学生82人,理学院学生124人,医学院学生10人。1948年秋,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中法大学学生纷纷奔向解放区,在校学生锐减。留校师生共同护校,迎接北平解放。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又有不少学生离校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6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叶剑英发布第152号令,派周扬、张宗麟、恽子强为军管会代表,前去中法大学负责商议并办理接管事宜,中法大学教授会、学生会、职员会、讲助会、工会等均表示欢迎人民政府接管。[98]“接管3个月后,军管代表及接管小组全部撤销,仍照以前如‘校长制’,成立校务委员会,在未成立前成立校务委员会筹备委员会,由校长、秘书长、教务长、总务长、工会代表、学生代表共9人组成,协助校长处理校政。”[99]1950年10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下发第811号令:“查中法大学业经本部呈奉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自1950年暑假终了后停办,该校原有之文史系、法文系合并于北京大学,经济系、生物系合并于南开大学,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合并于华大工学院。但数理化三系学生如有不愿去华大工学院者可去北大就学。”[100]另外,医学院与北京大学医学院合并,由卫生部领导;中法大学的校舍、房屋均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上海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并入上海医学院;中法大学附属的各中小学、温泉疗养院、西山农场及其他校产,均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至此,北京中法大学正式停办。从1920年到1950年,中法大学共培养了4500多名毕业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