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工俭学生以自己的实践对留学教育进行了观念、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根本性变革,开创了留学教育的新纪元。与过去相比,勤工俭学运动在派遣方式、派遣组织、选拔资格、专业选择和留学管理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在派遣方式上,在公费和自费两种方式之外,开创了留学海外的第三种方式——勤工俭学。在派遣组织上,主导权由政府转到了民间组织——华法教育会。在选拔资格上,勤工俭学运动较为宽松,而以往的留学选拔多较严格。1916年,教育部出台了《选派留学外国学生规程》,规定考试分为第一试和第二试,第一试由各省主持,考试内容为国文和外国文;第二试由教育部主持,内容为国文、外国文、调研成绩和口试等四项。并规定公费选派资格为:曾任本国大学教授或助理教授两年以上者,曾任本国专门学校、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两年以上者,曾经留学于外国大学、高等专门学校、高等师范学校本科毕业者,本科大学毕业生,本国专门学校、高等师范学校本科毕业生。[49]在专业选择上,勤工俭学生主要从自己的需求和爱好出发,不再受政府政策的制约,所学专业涉及农科、理科、化学、航空、药学、美术、电学、文学、法学、矿学、医学、制革、造纸、军事等。在留学管理上,过去政府派学生监督对留学生进行管理,负责留学生的安置、功课的稽查、学费的支付及日常管理等。对勤工俭学生而言,则没有机构对其进行直接管理,华法教育会和法中监护旅法中国青年委员会都是为勤工俭学生提供服务的机构。参加过勤工俭学运动的子晖概括了其特点:“我们觉得最少做到了三件事:一,没有钱的穷学生,也能出洋,打破了官费阔少的专利;二,中学甚至小学的也出洋,打破定要大学专门然后出洋求高深学问,即人才教育贵精不贵多之说。尤其很特别的一件事,便是以素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中间出来的学生,一旦脱去长衫,亲自下马,进工厂、农场去做工,我们相信这真是极可纪念的事实。”[50](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