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网络
在部门网建设方面,水利部机关及其直属单位、7个流域机构机关和31个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均建设了局域网,流域机构二级、三级单位和地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83%以上建设了局域网;网络性能基本满足当前业务应用需求;各级单位网络均配置了适量的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设备,水利部机关及其直属单位、7个流域机构机关和31个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多数配置了数据库系统,部分单位配置了存储备份系统。
在网络互连建设方面,连接水利部机关、7个流域机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水利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的水利信息网政务外网骨干网已建设完成;2个流域机构、16个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完成了流域省区网,还有5个流域机构、4个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部分建成了流域省区网;水利部机关、7个流域机构、31个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园区网基本建设完成;水利部机关与海委、部分在京直属单位政务内网已实现互连。
在网络安全建设方面,多数单位采取了一定的安全措施,水利部机关及其直属单位、7个流域机构机关和31个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大多配备了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网络入侵监测以及漏洞扫描软件等以保证网络安全。
在因特网接入方面,水利部机关及其直属单位、7个流域机构机关全部接入了因特网,31个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只有一家单位没有接入,其余单位均接入了因特网(接入率为96.8%),流域机构二级单位、三级单位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直属单位、地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接入因特网的比例在75%以上,因特网接入总带宽为15.69Gbit/s,平均每个单位接入因特网带宽为18Mbit/s。
2.网络应用
在网络办公方面,水利系统有54.6%的职工利用网络处理日常工作,其中水利部机关与7个流域机构、31个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利用网络办公的职工比例达到91%以上。水利部机关已通过政务内网实现综合办公,政务内网已经成为机关办公的主要平台。
在网络服务方面,多数单位网络能为用户提供邮件、FTP等多种网络基础服务;各单位局域网承载着多种业务应用系统和数据库,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监测、水利行政资源管理等跨网络运行的行业业务应用在全水利行业逐步推进。防汛抗旱所需的水雨情、工情、旱情等信息通过水利信息网从基层水利部门传送到各级水文及防汛抗旱部门,汛期每天有10多万份的实时水雨情信息通过水利信息网传输,这些实时水雨情信息通过水文站到分中心、到省(流域)中心、最终汇集到国家防办,这些信息的准确和及时对于防汛抗旱等决策至关重要,在水利信息网的支撑保障下,信息及时到达率达到92%,数据准确率达到99.7%;其他业务系统,如水土保持监测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灌区信息化等信息系统也依托水利信息网快速发展。(www.xing528.com)
在视频会议应用方面,视频会议系统发展迅速,已实现水利部机关与7个流域机构、31个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互通,16个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将视频会议系统延伸到下属的所有地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6个流域机构、2个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将视频会议系统延伸到部分下属单位。2007年5~10月共进行了16次异地视频会议,有近7000多人次参加了会议,充分体现了网络的巨大作用和效益。
在网站建设方面,水利部、流域机构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除黑龙江省水利厅外)已全部建有本单位的政府网站,地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有75%建设了网站。行业网站向社会公众及时提供水利信息服务,促进了信息沟通,加强了水利宣传,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部分网站还开设了网上行政审批业务,促进了政务公开,接受了社会监督,增加了水利政务透明,提高了办公效率。
3.运行保障
在管理制度方面,水利部颁布实施了《水利信息网命名及IP地址分配规定》(SL307-2004)、《水利信息网运行管理办法》(水办[2006]495号)、《水利部政务内网身份认证系统及数字身份证书管理规定》(办水文[2006]189号)和《水利部政务内网命名及IP地址分配规定》(办水文[2006]183号)等一系列运行管理标准及规定,水利部机关、7个流域机构机关及31个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大多数制定了本单位网络运行管理制度,初步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
在运行管理手段方面,水利部机关、7个流域机构机关及31个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正在进行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部分单位网络管理系统已投入使用,提高了网络管理水平;部分单位引进先进的运行维护理念,开始了IT服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在规范化管理上迈出了一步。
在网络运行环境方面,地市级以上单位80%以上建设了专用机房,并配置了空调及UPS设备。
在网络运行管理机构及人员方面,水利部机关及其直属单位、7个流域机构机关和31个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大多有统一的运行维护单位负责网络运行管理工作,各单位比较重视人员培训,运行维护人员素质和能力水平明显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