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体形态对中长跑成绩的影响。中长跑受身高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身体形态也是影响中长跑的主要因素之一。身体形态比较干瘦、匀称,腿长体轻,骨盆、胸围小,膝、踝关节围度小及跟腱明显、足弓较大的运动员的中长跑成绩会相对好些。体重、身高、下肢三者之间的结合关系,是评定运动过程中能量节省化的重要指标,这一指标较小者为好,即体重较轻、下肢较长的运动员耗能较少。我们可以参照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这三者结合的比例: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男子身高为170±4.5、女生为159±4.0;下肢长度,男性为87.5±2.7、女性为81.7±2.9(单位:厘米)。此外,中长跑项目还要选红肌纤维百分比比较高、疲劳恢复能力强的运动员。也就是说,身体形态虽然不是影响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但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中长跑运动成绩的提高。
(2)心理因素对中长跑运动员成绩的影响。心理因素对竞赛成绩的影响是复杂的,难以用具体的比例做出精确的估计,也难以用直接的方法解释。影响竞赛成绩表现在基础因素和心理因素两个方面:基础因素有技术、战术、身体素质三个要素,在竞赛中是通过相对技术能力、战术运用水平、体力三个要素表现出来;心理因素包括动机、认知能力、意志、情绪等因素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对竞赛成绩有直接影响,还会对基础因素中的体力和战术运用产生作用,间接地影响竞赛成绩。心理训练已成为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情绪控制是心理训练的一个主要方面。情绪稳定的运动员,在比赛中能较好地控制自己,不受外界各种刺激因素的干扰,能根据比赛的目的、任务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形成赛前最佳心理状态,以便在极度紧张的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体能和技能,取得优异成绩。反之,则会因情绪波动,致使动作忙乱,导致比赛失败。虽然他们的表现形式是因各种因素而产生的,但归根到底都是因为不良的情绪得不到及时的控制,特别是在赛前,大多数的运动员都会承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如果运动员不能很好地克制自己的情绪,就会产生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现象,紧张、焦虑情绪一般在临赛前加重。帮助运动员控制不良情绪的方法一般有:想象训练法、自我暗示法和注意力转移法。
(3)生理机能对中长跑运动员成绩的影响。决定中长跑成绩的主要因素是速度和速度耐力水平。速度耐力是基础,速度是核心,力量耐力是保证。训练实践说明,中长跑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耐力主要依赖于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代谢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和提高,强调在有氧代谢后进行有氧——无氧混合训练,最后进行ATP-CP和无氧糖酵解代谢为主的大强度高速度训练,以发展速度能力和速度耐力能力。生物化学研究表明,在现代中长跑中ATP-CP糖酵解能量代谢占20 %—30 %,这就足以说明速度在中长跑中的地位。在发展速度的同时,要注意速度耐力的发展,二者应同步进行。发展一般耐力和速度的训练手段均可导致其对应素质的生化因素产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因此不应忽视一般耐力的训练。
(4)营养的合理调配对中长跑运动员成绩的影响。由于中长跑的训练量比较大,运动员在训练中往往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中长跑项目的营养补充就显得格外重要。合理营养是运动员保持良好训练状态的物质基础,对运动员的体能状态、体力适应过程、运动后体力的恢复以及防治运动性疾病有良好的作用。合理营养能提供运动适宜的能量物质,保证能量物质的良好供应和利用,肌肉中的能源物质(糖元)的水平还与运动外伤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合理营养有助于剧烈运动后的恢复,减轻运动性疲劳的程度或延缓其发生,同时还可以解决运动训练中一些特殊的医学问题,如赛前控制体重、运动性贫血和青少年的特殊运动营养,运动营养与恢复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根据现代中长跑运动训练的特点,必须加强训练过程中的恢复和训练后的恢复。合理的营养是保证运动员正常训练的基本条件,也是训练后消除疲劳的主要因素。不同运动类型、不同运动项目则需要不同的营养物质:速度型中长跑运动员需要营养素的全面和均衡;力量型中长跑运动员需要优质的蛋白质食物;耐力型中长跑运动员需要充分的糖、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混合型中长跑运动员要根据项目特点具体安排。同时要注意利用医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化学性等恢复手段,充分利用高科技、医疗手段为运动训练服务,树立“训练—恢复—营养”三位一体的现代训练观。
(5)疲劳恢复对中长跑运动员成绩的影响。中长跑项目训练的最大特点是大运动量,大运动量增加了训练负荷,也加深加重了机体的疲劳,如果不能很快地恢复,就不能连续完成训练任务,使训练水平下降,并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文化课学习。因此,要把青少年中长跑疲劳程度判断和训练的恢复提高到重要位置,这对教练员合理安排运动员的训练量和运动强度,以及对运动员成绩的稳定提高和运动潜力的发挥,均具有实际性的指导意义。疲劳是大脑产生的一种“保护性”抑制的正常生理现象,经过一定时间、一定方式的休息,身体功能才能逐渐恢复。然而,大多数青少年运动员对如何很好地进行疲劳的恢复经验不足,这时就需要教练员及时地、正确地引导他们。其实,提高恢复效率的方法有很多,例如:①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睡眠是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占优势,能量物质的合成过程也占优势,体内的一些代谢产物得到重新利用和排除。只有充足的睡眠,大脑皮层和其他器官系统的功能才能得到恢复。②营养的补充。在进行长跑运动后,及时地补充一些蛋白质、糖、维生素B和C以及无机盐等,对疲劳的恢复很有必要。③训练后的整理活动。在中长跑运动后,认真地进行整理活动有利于呼吸、循环系统的调节,神经的松弛以及肌肉的放松。有效的整理活动、运动按摩与推拿,能有效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肌肉中排除乳酸及其他疲劳物质,以促进疲劳的消除。④泡温水浴。水温一般在42±2℃为宜,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每天不超过2次,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和调节血液分配,是帮助消除疲劳的一个很好的辅助手段。除此之外,慢跑放松走、适当的柔韧性练习、心理辅导等同样是消除疲劳的有效方法。(www.xing528.com)
(6)动作技术对长跑运动员成绩的影响。掌握正确的中长跑技术动作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中长跑的技术也和其他事物一样,都是逐步向前发展的。最初采用后蹬伸直有力、步幅较大、步频较慢的跑法,之后出现了速率快、动作自然、后蹬迅速有力、步幅较小、步频较快的跑法。现代中长跑技术是要保持较高跑速、步幅舒展均匀、高步频、重心平稳、协调省力、落地积极、柔和有力、轻松自如。在中长跑训练过程中,途中跑是中长跑的主要阶段,距离较长。在较长的跑程中,掌握正确的技术和合理地分配体力显得特别重要。要跑得轻松协调、身体重心平稳、直线性强、效果良好,应尽量提高肌肉用力和放松能力。为了不过多地消耗能量,在跑动中始终做到放松自然、不紧张,跑时既省力,又有实效,是衡量中长跑技术好坏的标准。
(7)意志品质对中长跑运动员成绩的影响。意志是人为确定目的,支配自己的行为并在行动时自觉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良好的意志品质指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自控力,意志品质对中长跑运动员尤为重要。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特别是坚持性和自控力。具有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以自控的行为特点的运动员更适合于中跑;而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弱、内心少外露的运动员更适合于长跑。我们应该根据运动员的气质类型特点调整训练方法,分配项目和进行心理训练,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合理的训练内容对中长跑运动员成绩的影响。从中长跑供能系统的复杂性和其对两类肌肉纤维要求较高的方面来看,可以认为在跑类训练中,中长跑训练对科学性要求更高,内容方法上安排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中长跑成绩的提高。由于受训练时间因素的影响,部分教练员一开始只重视运动员的有氧耐力训练,而忽视了动作结构的经济性和实效性,如果错误动作一旦定形,对运动员进入成年后发挥最大运动潜能、延长运动寿命、创造成绩非常不利。应密切注意运动员在跑动过程中的动作结构,当出现错误动作时,应及时给予提醒纠正,直至正确动作定形。但一些教练员为了应付比赛,仓促集训,没有科学的训练计划,一开始就加大运动量,进行强化训练,存在短期行为。在短时期内,虽然可以收到一定效果,但从长远角度看,这样做存在明显的弊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