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提出高校出版人必须是学术平台的创造者呢?例如,当某一编辑根据社会的文化需求和现有高校的科研动向,策划出一个选题,这一选题的策划过程,也就是学术平台的创造过程。如此才有可能扮演学术平台创造者的角色。
高校出版社的出版人其主体意识发挥的程度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元素。高校出版社的作者主要是高校的教师,都有自己的学术专长和学术方向。专家教授们的智慧劳动多呈个体的形式,其成果体现的是个人研究的结果。这是大学理念中学术创新、学术自由的产物,即“象牙塔”现象。此外,大学的社会关怀精神还要求专家教授们为国家的先进科技、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承担研究课题,这是国家为学者们提供的学术平台,与出版社无涉。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提出高校出版人必须是学术平台的创造者呢?当今的出版社已不是仅仅对学术作品进行筛选优选、编辑加工后,进行物化推向社会的机构。出版人必须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其中之一就是就某一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前景的出版项目创造学术平台,让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教授学者汇聚到这一平台中,将分散的学术成果转化为出版项目。例如,当某一编辑根据社会的文化需求和现有高校的科研动向,策划出一个选题(可以是丛书套书系列书,也可以是单本书或其他出版物),这一选题的策划过程,也就是学术平台的创造过程。这一创造者的角色,要求创造者即出版人,既要有求同思维、综合分析的思维,还需要有发散性思维。在信息传播如此迅速的时代,出版物的选题已无空白,编辑构思选题若不善于逆向思维则难以开辟新的方向、新的形式,把握读者阅读心理、阅读需求的流变。创造意识是以广博的知识结构为基础的,高校出版人应建设与时代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容量,做到知识结构的多维性与知识容量的丰厚性相得益彰。如此才有可能扮演学术平台创造者的角色。(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