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把梦留住》:支教队员播撒希望,光明照进中国梦

《把梦留住》:支教队员播撒希望,光明照进中国梦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2007年《把梦留住——叶楠西部支教纪实》出版后,时隔六年,当年支教队员播下的梦想,已焕发出异彩,汇入伟大中国梦的满天云霞。本书作者和他的同伴们,用自己的青春播撒希望的种子,点燃梦想的光明,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也洗涤了自己的心灵。每个时代的青年有抒写自己青春的方式,《把梦留住》所表现的精神追求,值得发扬光大。

《把梦留住》:支教队员播撒希望,光明照进中国梦

(本文原载《厦门大学报》2014年1月3日)

自2007年《把梦留住——叶楠西部支教纪实》出版后,时隔六年,当年支教队员播下的梦想,已焕发出异彩,汇入伟大中国梦的满天云霞。此次重版,作者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参加支教后对生活、对梦想新的理解和感悟,增加了本书初版后当年那些西部孩子们的追梦足迹。当初,在本书初版的扉页上,时任教育部思政司司长、现任厦门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题词:“把青春的激情燃烧在奉献民族复兴的伟大岁月。”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教授在序中对本书所表现的当代中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并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实现高层次的精神满足作了诠释。时任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潘世墨教授在书后写了跋,表达了他的感触——共鸣、震撼和理解,对当代青年的理解。显见这是一部弘扬主旋律的纪实性文学作品,笔者也注意到这也是一部有着时代审美感的作品。

作品所表现的环境是宁夏西海固地区,是一片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荒原黄土、干旱缺水、贫困落后,“支教志愿者”们从东海之滨来到那不毛之地,所谓“西部”可以想象出它的“风光无限”,“支教”又能演绎出什么精彩篇章?在那特殊的人生舞台上,志愿者们以自己的激情和行动,唱响着新世纪的青春之歌,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没有寻觅到所谓“垮掉的一代”的精神影子,支教志愿者们的青春激情、乐观豪情和真挚爱心力透纸背,令人荡气回肠。

当代青年在他们呱呱坠地的时候,神州大地已涌动起改革开放的春潮;当他们稍懂人事的时候,信息爆炸已催生了多元的价值观;当他们初涉人生的时候,社会竞争已充斥着种种个人的无奈。莫非当代青年在这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面对多元的价值观,他们的心中只发酵着小我,狗苟蝇营自囿于一己私利的狭窄天地?他们的父辈曾是高歌“振兴中华”的呐喊者、践行者,他们不无忧虑,当代青年在时代急剧变迁的面前,是垮掉的一代,还是擎天柱地的可用之材?我们高兴地看到,《把梦留住——叶楠西部支教纪实》生动地记录了作者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支教团的一员,他和同伴们在宁夏海源县的支教经历和见闻,细腻地描述了西部大地的社会图景,表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追求,让我们对当代国情有更深入的了解,对西部大开发国策有更丰富的体认。古人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通过本书,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关爱社会,激扬青春,以天下为己任,依然是当今青年的精神主潮。本书作者和他的同伴们,用自己的青春播撒希望的种子,点燃梦想的光明,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也洗涤了自己的心灵

支教队员们在环境反差极大的西部,以一颗火热的心,在点燃西部孩子们的希望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升华。作为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西部的现状使他们产生了悲悯之心,他们“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看作了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不能替人类分担苦难,也要与他们一起沉浸在痛苦之中,为宇宙的不公而怨天尤人或者哀叹不息”。他们眼前的学生,眼睛清澈明亮,脸上泛着特有的高原红,可是“他们穿着杂乱无章的破旧衣服,头发蓬乱脸蛋黑黝,干裂的嘴唇在诉说自己从来没有喝够水,瘦削的身体提示着自己日子的清苦,但是却没有人放弃,他们有自己的精彩,有自己的生命中的追求。或许我不远千里来到这里,不仅仅是要给予我原来所自然迸发的感情,更要从贫瘠的土地中挖掘出属于这里的梦,属于孩子们的达观快乐”。他们在中流击楫,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创造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他们不仅仅发出感慨,更多的是誓言和行动。“宏伟蓝图等着我们去添砖加瓦,相信后人重新翻开复述今朝历史的书籍,一定会对这个时代的精彩而赞叹,毕竟,我们有一个前无古人的平台支撑着。”(www.xing528.com)

在万花筒似的时代面前,我们的青年承受着亘古以来从所未有的压力。压力无所不在。压力可以使人畏缩不前,压力可以让人消解自信,压力也可以催生激情。让我们欣慰的是,《把梦留住——叶楠西部支教纪实》展现出当代青年充满激情、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他们在恶劣的生态环境中,喷发出充满使命感的激情,在艰难困苦面前,青春的热血流淌着无所畏惧,散发出积极豁达。

这是一部文笔清新、描写细腻、风趣幽默的文本,在当今纪实文本中无疑令人耳目一新。好的纪实作品必须贴近时代,贴近现实,贴近人生,不仅要有翔实的材料,更要有思想和情感的贯穿;不仅要有充实的内容,还要有富有个性的文字表达。

他们住的黄土平房宿舍,其简陋难以想象。“墙上泛黄的报纸可以进博物馆,地面是砖头铺垫的,砖缝中偶尔几根杂草生机盎然,门的材质很特殊,最先是由木材制造,后来由于破损不堪,拼凑装订了一些三合板、纸皮等材料。”零下几十度的天气寒风推搡着老门嘎吱嘎吱叫苦不迭,从房子的各个缝隙角落灌进来。他们喝的水,不仅苦咸很重,而且有浓浓的泥腥味,但那一滴滴咸苦难咽的窖水却是当地最宝贝的财富。“都说水是‘生命之源’,此时已成为了‘生病之源’,每次腹痛难捱的时候,感觉无数扫帚在肚子里搅动”。他们的肠胃受到强烈的挑战和考验,“如何安慰老是和我们身体过不去的肠胃成了我们主要的议题,它时而像个无底洞,怎么喂土豆片也哄不了,时而像个漏斗,让我们只能在寒风中旱厕中忍受煎熬;时而像个搅拌机,闹得五脏六腑一齐不得安宁;时而有如小喇叭,发出各种声调不一的旋律”。在这恶劣的环境中,他们的日记却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我们仍然活蹦乱跳地活着,身体虽然消瘦,精神却是矍铄了许多,肠胃在经受当地的水土不断的软硬兼施之后也成功完成了本土化。”本书文笔清新隽永,形象鲜明生动,笔端流淌着丰富的情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思想性、纪实性、文学性俱佳的力作。

每个时代的青年有抒写自己青春的方式,《把梦留住》所表现的精神追求,值得发扬光大。这部作者、内容、出版者都共生于厦门大学这一母体的作品,定能够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并发挥它应有的教育、认识和审美功能。在本书再版发行式上,厦门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向所有参与支教的志愿者致敬,呼吁青年学生在参加与民众结合的实践中汲取营养,在为他人的无私奉献中收获快乐。我想这就是本书再版发行的意义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