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跨文化比较:中美高校图书馆建筑特点

跨文化比较:中美高校图书馆建筑特点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此之外,各个高校还十分注重图书馆的展示区域建设。宽敞的阅览环境配备全新的阅览桌椅,共计240个阅览座位、面积640平方米:东四楼的第一视听室和第二视听室,由图书馆原五楼搬迁至图书馆东四楼的,新装修后的视听室,环境更加轻松、舒适。

跨文化比较:中美高校图书馆建筑特点

到了21世纪,世界进入了“E时代”,光纤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一起成为新世纪高科技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在这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中国图书馆也开始由传统的以纸本型文献为主的图书馆,向以电子数字和纸本相结合的图书馆转变,纸本书的空间会慢慢压缩。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21世纪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变化会有以下几个方面变化:

(一)空间变化,增加展示区、休闲区、和交流区

现在,走进任何一个大学图书馆你就会发现,在图书馆里面都设有一个休闲区域,或者是书吧,或者是咖啡吧,或者是阅读吧,这种休闲区域的开辟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来图书馆里面看书学习和交流,换一句话说就是给图书馆造人气。这是因为随着电子图书和网络移动图书馆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和老师更愿意在家中和寝室里上网看书查资料,而不愿意往图书馆跑。图书馆能够提供这种休闲吧,让学生老师在阅读过程中还能享受到饮食的快感,他们何乐而不为。更有一些学生和老师会约一拨人来图书馆的休闲区域进行交流互动,或者小组讨论。除此之外,各个高校还十分注重图书馆的展示区域建设。这些展示区域大都是设在门厅或图书馆大厅内,而原来这些大厅都是被用来放目录柜。这些展示区会用来作为学生作品展、图书馆新书展、学校或者图书馆的各种专题展览,以此吸引更多的学生和老师来图书馆。图书馆是文献信息中心,又是一个知识交流的场所,所以图书馆也积极营造一种师生交流学习的氛围,形成一个交流的中心。图书馆会在一些空旷的地方放置一些沙发和休闲座椅,供学生老师平时的休闲和聊天。

(二)环境变化,贴近生活、服务师生,体现人文

过去,大学图书馆在新馆建设的选址上总要突出其中心地位,突出图书馆“高、大、尚”,而进入21世纪后,这种观念有了新的变化,在图书馆新馆选址上要强调服务师生,贴近生活,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要强调图书馆的优美环境,图书馆的内部设计上也要从方便学生学习交流角度考虑。例如,2008年9月建成的上海交通大学包玉刚图书馆,选址是位于闵行校区思源湖畔。包玉刚图书馆当时定位是人文社科综合馆,其内部格局以全新的理念进行设计和布局,具有空间广阔的优势。新开放的东三楼赠书阅览室,是一个集国内外各种赠书于一体的阅览室,充分展示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丰富的赠书类型,并将提供无线上网区域(在建中)。阅览室赠书包括:日本科学协会的赠书、高教出版社赠书、中文赠阅期刊、国外大学介绍以及交大学生捐赠的图书。宽敞的阅览环境配备全新的阅览桌椅,共计240个阅览座位、面积640平方米:东四楼的第一视听室和第二视听室,由图书馆原五楼搬迁至图书馆东四楼的,新装修后的视听室,环境更加轻松、舒适。第一视听室提供VOD及上网和电脑数字语言听音;第二视听室提供“两人一机”外语原声录像和复读机传统听音。98个阅览座位、面积450平方米:东四楼综合阅览室,位于图书馆东楼404室,即学生图书管理委员会所在地,这是一个完全由学生们自己组织、自己管理的阅览室,阅览室内陈列有交大学生社团、协会等主办的校园刊物。72个阅览座位、面积160平方米:五楼外文、农科阅览室,有图书近五万册。其中外文图书是图书馆原三楼搬迁上来的,23235册农科图书是由农学院图书馆搬迁过来的,这是为了满足已经搬迁至闵行校区的农学院师生的文献需求,将近年的常用农科类图书集中在该阅览室,并实行“借阅合一”的服务。本阅览室有112个阅览座位、面积400平方米。

又比如,浙江农林大学衣锦校区图书馆坐落在东湖校区的东湖馆于2003年10月启用,面积为21550平方米,馆舍造型别致,主体为圆形框架结构五层阶梯形式,屋顶采用弦上环状钢结构造型,主墙采用通透隐框玻璃幕墙,错落有致,美观大方。馆内设有休闲吧、检索大厅、多功能厅、休息区、展厅等,可以举办各种展览如画展等。现有阅览座位2650余席,还设有配备同声传译、影视播放等功能的192人和538人报告厅各一座。馆舍四周绿地环绕,小桥流水,有山有亭;室内环境宽敞、明亮、通透,绿色植物帘垂,四季常青,与宁静的阅读氛围呼应,与室外山光湖色融为一体,整个建筑充满了现代气息。(www.xing528.com)

(三)功能变化,自助服务、信息交流、学习共享

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电子资源的不断涌现,网络信息技术和移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人们的阅读习惯也随之而变化,读者到图书馆借还图书的数量不断减少,尤其是现代大学生,他们到图书馆更喜欢的是追求和享受一种阅读的环境。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图书馆开始重视图书馆内部空间的功能建设。现代图书馆以用为主,从功能实用出发,讲究实用、造型简洁明快、经济高效、平面紧凑、空间舒适,重视节省能源,不追求高大空间,追求温馨的意境,注重创造宁静淡雅、亲切怡人的气氛,注重其实用性、效率性、社会性和经济性。尤其对室内环境的设计,重视室内空间处理、形状大小、比例尺度、明暗虚实、色彩质感和空间与人的活动关系。

现在的图书馆已不局限于传统的长条空间,两边开窗取得自然光和通风方式,而追求开散的大空间,或增大进深的矩形,或带庭院落式中庭的方形,或在馆顶采用大块面的玻璃瓦、馆侧建玻璃幕墙等,这些手段都是努力地获取自然光,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视觉舒适。例如,湖北大学图书馆为确保阅览空间的自然采光、通风,该馆三角形式的引入使最长的斜边成为南北朝向由于合理的平面布局使阅览空间南北向都可采光,充分地引入三角形直角边的锯齿形窗更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南北向光线,让阅读变得轻松、自在。同时,有效地防止了位于中间的书库受到阳光的直射,减少了对书籍的损害,这种新颖的布局还通过扩大南北两向的面度,使所有房间均能南北向自然采光和通风,从而降低了能源消耗。尤其在平面布局上利用生物气候学原理,北高南低,有效阻挡了冬季主导风,夏季时则疏导东南风,产生穿堂风,以达到冬暖夏凉,成为可持续发展建筑。

再如,新扩建的河北农业大学图书馆。该馆主入口前设计一大型半圆浅水池,从中看到建筑物和周围环境。为减小广场尺度,使之与水池组成螺旋形构图,并做到与两侧的草坪尺度相宜。十字形的道路与螺旋形的叠合,丰富了室外环境。沿水池曲线,设置一组空透的混凝土廊架,组织起一个具有良好外部环境的交往空间。夏、秋垂直绿化植物蔓生于廊架之上,既可使西向的入口大厅免受直接的日晒,又创造了一个适于读者室外阅读、交往的场所,形成一个亦外亦内的过渡空间。水池、绿地、廊架的运用,在广场中构成一个场所的心理重心,将建筑、环境、绿化融成一体,从而体现一个新的场所精神。

还有,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主馆图书馆服务实现“藏、查、借、阅、参”五位一体的有机服务机制;延长服务时间,延伸服务场所;增加借还书、复印、扫描、打印等自助服务;主馆通过各种形式的创新服务,为全校师生提供安静自习区、小组讨论室、课题研究室、多媒体试验区、多媒体制作室、多媒体演播室,同时提供外语自主学习中心,设计和构建具有主动生长特征的智能化综合服务设施,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研究氛围,成为能够容纳不同学习风格、研究习惯和使用需求的学术交流中心和信息共享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