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机制问题
我国高校图书馆联盟的管理主要是政府主导的过程,而各高校又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各个高校图书馆分别履行着管理部门规定的不同职能,从而造成各成员馆合作较难开展。有些高校图书馆联盟成立时间较短,发展水平较低,缺少健全规范的管理机制,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缺少有效的契约关系,各成员馆资源配置有浪费现象,效益费用比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在于管理机制的落后。总之,建立的各级机制体系必须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才能更好地发挥联盟整体作用。
(二)意识形态问题
由于经费与专业人员的欠缺,导致各成员馆之间在资源品种与数量上,软硬件技术水平、专业人员服务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一些成员馆服务理念落后,不能在联盟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无论做什么事均从局部出发,只满足本馆信息需求,不少图书馆联盟在发展一段时间后,由于利益不均而解散或名存实亡。各成员馆应该从整个联盟的大局出发,依照分工协作的方式,在联盟内部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到优劣互补,互惠互利。
(三)技术问题
图书馆联盟的发展高度依赖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没有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各高校图书馆联盟是根本无法实现资源共享的。各成员馆采用何种图书馆管理系统,各成员馆管理系统能否实现数据共享,各成员馆目录数据能否通过统一的服务平台进行编目、检索,这些都需要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做保障。由于各高校图书馆在发展规模和网络技术方面存在差距,且使用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也都不一样,致使数据库建设没有统一标准和统一的数字处理技术,成员馆之间无法进行正常互访,严重影响了图书馆联盟的资源共享更。(www.xing528.com)
(四)人员素质问题
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以来,成员馆的通信技术和图书馆自动化都有较快发展,但由于我国图书馆员不能像国外那样接受职业化教育,造成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目前我国有许多图书馆都存在以下问题:馆员年龄偏大,学历也普遍较低,有的图书馆员是教师家属,更无继续学习的动力。这种人员素质现状不能适应高校图书馆联盟服务的要求,特别是与数字化时代信息服务对图书馆员的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五)经费问题
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七章明确规定了有关高校图书馆的经费投入问题,“高等学校应保证图书馆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经费和物质条件。高等学校图书馆应注重办馆效益,科学合理地使用经费。”连续、稳定的资金投入是任何一个图书馆联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随着信息资源种类的不断增多及其价格的持续上涨,造成各高校图书馆用于购置信息资源的经费非常紧张,何况图书馆其他方面的经费使用也占去了很大一部分投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