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科技发展概述-跨文化背景下中美高校图书馆比较

美国科技发展概述-跨文化背景下中美高校图书馆比较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不仅使美国的科技发展进入了空前繁荣的创新性发展阶段,而且导致了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基础科学研究的加强,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战后期间,美国科技人员的数量增加得很快。这一点说明美国不仅在20世纪的带头学科——物理学方面占据优势,而且在未来科学技术革命的带头学科——生物学方面也走在世界前列。

美国科技发展概述-跨文化背景下中美高校图书馆比较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直到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美国才开始涌现了大批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但这些发展都是以欧洲国家先进的基础科学工程学为依据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生产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缺乏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技术创新。

1930年以后,由于希特勒德国法西斯排挤和迫害犹太人,迫使欧洲大批优秀的科学家流入美国,壮大了美国科学研究队伍,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科学研究的发展。随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又给其基础科研的发展以强烈的刺激。现代战争的发展,使科学技术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为了在战争中取胜,美国政府加强了它在基础和应用科学方面的研究。然而,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当时美国技术发展已日臻成熟,不仅使它具备了进行广泛的基础科学研究的能力,而且也有了独立发展自己的基础科学研究的要求。从此以后,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40年以来,美国在加强自身研究的基础上,迅速地吸收了20世纪以来其他国家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产生了如原子能利用、电子计算机晶体管、空间技术等具有划时代革命意义的新技术。这不仅使美国的科技发展进入了空前繁荣的创新性发展阶段,而且导致了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基础科学研究的加强,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新的技术手段的产生又深刻地改变着现代科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促进了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由于战争期间对抗生素生产的需求急剧增长,推动了对遗传物质的基础研究,而物理、化学和数学的新成就、新方法的渗入为生物学方面的重大突破提供了条件。

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在DNA双螺旋结构和DNA是遗传信息载体的发现,以及遗传密码的破译等方面的重大成就,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阶段。在40年代末,美国科学家经过长期酝酿,几乎同时产生了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这三门崭新的横向科学。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客观物质世界的本质联系和运动规律,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概念和方法。之后,美国不仅在技术发展方面,而且在基础科学理论发展方面开始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这点可以从美国20世纪以来获得的诺贝尔奖的人数上得到印证。1901—1931年的30年间,全世界在物理、化学、生物学这三个领域中共有93人次获奖,其中德国为27人、英国为15人、法国为11人、美国仅6人。而在1945—1975年这30年中,共颁发该奖166次,其中美国获奖者为80人次、英国34人次、联邦德国为27人次、苏联和法国分别为7人次和5人次。从以上情况看来,战后美国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技术和科学方面都已跃居世界前列,从而完成了它由经济大国向科技大国的过渡。

在“二战”后到60年代初的这段时期,美国的科学研究与发展费用增加得特别迅速。1940年,美国用于研究与发展费用的总额仅为3.4亿美元,到1950年增加为28亿美元,1960年增为137亿美元。1980年则达到的540亿美元比,比1940年增加170多倍。战后美国的科研经费不仅就其绝对量来说增长得十分迅速,而且同其经济实力发展相比,科研经费的相对量也有较大幅度的上升。1940年,美国的研究和发展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仅为0.3%,1950年为1.0%,1960年最高达2.97%,1980年为2.3%。美国研究与发展经费的充裕同它的科研活动受到多方面的资助有关。联邦政府和工业公司是研究与发展工作的最主要的支持者。

在60年代中期以前,联邦政府提供的科研经费约占全部研究与发展费用的65%,工业公司提供33%。此后,联邦政府的比重虽然有大幅度下降,但到了1979年联邦提供的经费仍占50%,而工业公司则为46%。其余部分则由大专院校和非盈利性机构提供的。研究与发展经费的多种来源表明,科学技术活动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每个部门都有进行研究和发展的要求。它不仅使全国的科研活动有可靠而充裕的资金,同时这种多来源的资助还可以防止单方面控制研究与发展的重点,从而避免忽视某些重要领域的探索活动。美国不仅在科研经费上超过其他国家,在从事科学研究的科技人才方面的实力也最为雄厚。“二战”期间,美国一方面通过优惠待遇,大量吸引外国优秀科学家和工程师到美国工作。另一方面又大力培养本国科技人才。因此,战后期间,美国科技人员的数量增加得很快。(www.xing528.com)

1954年从事科学研究和试制工作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为23.7万人,1980年达到65.9万人,其中博士级的科技研究人员占一半左右。如果从每万人中从事科研工作的科学家、工程师的比重来看:1977年美国的这个数字是26人,日本为24人,西德为17人,英国为14人,它们都低于美国。而这些国家拥有的科技人员的绝对量与美国的差距就更大了。然而,美国科研人员不仅在数量上占优势,更主要的在质量上也超过其他国家。这点可以从诺贝尔奖奖金获得者的人数上反映出来。从1901—1978年,全世界获得诺贝尔奖奖金的共有262人次。其中美国有118人次,占35%,英国63人次,占19%,德国51人次,占15%,法国20人次,占10%,苏联仅有10人次,占3%。而美国获奖者主要集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1949—1979年的三十年中,(这一时期全部获奖人数为192人)美国有98人次获奖,占总人数51%,英国有37人,占19%,苏联8人占4%。德国和法国在此期间获奖人次则大大少于上半个世纪。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获奖者在物理学和生物学、医学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在此期间美国获得物理奖的有43人,占全世界总数的37%,生物医学奖者53人占42%,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这一点说明美国不仅在20世纪的带头学科——物理学方面占据优势,而且在未来科学技术革命的带头学科——生物学方面也走在世界前列。

美国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拥有专利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技资源的质量。据美国科学基金会统计,70年代在世界有影响的2100份刊物上刊登的科技论文中,美国提出的论文占38%—39%。1976年美国、英国、法国、西德、日本、加拿大和瑞士七国共颁发专利235119次,美国拥有82977次,占35.3%。其中在本国获得44162次,占62.9%,在外国获得38815次,占23.5%。另外,据经合组织的一份报告统计,战后到1968年以前产生的104次主要发明中,有60%源于美国,15%源于英国,10%源于西德。大致与它们各自在经合组织的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相同。

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能否发展,不仅取决于该国拥有科技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国家政策的导向,有一个健全的科学研究体系来合理地分配和使用这些资源。美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是同它完整强大的科研体系分不开的。美国科研体系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工业部门中属于制造业或非制造业私营公司的研究中心、研究所或实验室;联邦政府的研究机构;公立和私立的高等院校;非赢利研究机构(主要是私营科研机构的一种特殊形式。根据法律其收入应当用于进一步发展科学研究)。应该指出,早在18世纪末期亦即合众国成立初期,美国科研体系中的主要部分就已产生,而整个科研体系的形成大体是在20世纪初期。这个时期还产生了美国高等学校、联邦政府和工业公司的第一批研究机构。在20世纪的前半世纪,美国科学研究机构发展得十分迅速,并愈益复杂化了。但是它基本上是在已经形成的传统范围内发展的,并且高等院校通常具有两种职能:教育和研究。但是大学学院的科学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从60年代以来,大学和学院中用于基础理论研究的部分在它的科学研究经费中的比重一直占68%以上。在60年代初期到70年代初期甚至超过了77%。如果从科学研究人员来看,70年代初期,美国从事一般理论研究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三分之二左右集中在大学和学院。尽管这个时期全国的科研投资中用于高等院校的部分是13.4%,但是高等院校承担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相当于全国的二分之一。在70年代后期,这一比重还有所增加。非营利的研究机构主要从事于应用研究。

在1955—1965年期间,非赢利机构在应用研究方面的费用占它的科研经费的42%—46%左右,此后它的科研方向逐渐向发展研究转移。70年代后期,应用研究的开支下降为35%。而发展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则由1965年的28%和30%上升为30%和32%工业公司的科学研究集中在发展研究方面。在1955—1975年期间,工业公司的全部科研投资中用于发展研究的部分一直是在76%—78%之间。它们所承担的发展研究工作在全国总量中占83%—85%。同时,工业公司的研究机构在应用科学方面也进行大量工作,长期以来由工业公司进行的应用研究工作的比重一直占全国55%以上。政府的研究机构主要是大型的军事科学研究企业和民用部门的一些实验室。它们是通过咨询、鉴定与各种宣传工作,在生产实践中普及和推广科技成果。因此政府的研究所和实验室主要是进行发展方面的研究。此外,政府的研究机构也进行了相当数量的应用研究。通常情况下这两项研究工作分别占用其科研经费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以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