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写作的时候才发现,第一次游历雍陌村,并没有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那些片段也难以成文。我决定重访。在邓小平留下“不走回头路”警世名言的罗三妹山下,我走了一趟回头路。
雍陌市场的繁华喧闹,让我有些忧虑。路边连成一片的新楼与厂房似乎都在向我发出提醒——你来错地方了,我们已经改变。然而我知道,穿过一排排林立的手机店、快餐店、百货小店、糕饼店、服装店后,会是另一种光景。中山的古村,并不需要深入密林深山,只需一条小街的距离,跨过一座牌坊,或是一堵低矮的围墙,就能分隔出一片失落的世界。
在三乡的古鹤村中,雍陌村早已声名在外。是因为它背后倚傍的罗三妹山风景区以及中山温泉宾馆?是因为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先生出生于此?是因为美国乐坛巨星迈克尔·杰克逊曾到访此地?不管是何种原因,雍陌村早已成为中山本地人乃至外国游人乐于流连之地。
穿过雍陌市场的喧闹,雍陌下街似是有股神力,略微旋扭按钮,便调低了外界的扰攘声。圣堂祖庙位于雍陌上街与雍陌下街交汇处的圣堂巷旁。祖庙始建于清朝,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清同治二年(1863年)以及1994年重修。过了二十多年,它又衰老了几分,屋顶上连片生长着棒叶落地生根。祖庙坐北朝南,三间两进,砖木结构,硬山顶、灰塑博古脊、人字封火山墙、素胎瓦筒、青绿色琉璃瓦
当、正墙麻石脚。博古屋脊的灰塑脱落发黑。墀头原来为人物、花卉砖雕,可惜现已损毁严重。头门前廊施博古梁架,上刻人物故事图案。檐下设四根石檐柱,柱间架虾弓梁连接,瑞兽托脚,人物雀替。前后进间为一天井,两侧设雨廊。二进间石桌上放了三个香炉。
古色古香的圣堂祖庙
雍陌上街原本有一段颇具古味的石板路,由郑观应父亲郑文瑞捐建。路的尽头有一块“重修阡陌乡大街志”的石碑,镌刻着往昔捐建者的功绩。只可惜后来村道改造,石板路不复得见,后人只能凭着昔日的照片,与零星散布的青石板或街侧小巷的幸存来遥想当年盛景,思缅它的斑驳蜿蜒。
雍陌上街素有“祠堂街”的说法,皆因在此街上散布有四座祠堂,还有街道两端的两间寺庙——圣堂祖庙与南阳祖庙。一路踱步而来,鉴泉郑公祠、雍陌郑公祠、东轩郑公祠、云庄郑公祠依次出现,而与上街平行相对的雍陌下街还有西栅郑公祠与纯一郑公祠。那么多的郑氏公祠,可见郑氏为村中大姓。据说,当年惠州路判郑菊叟第九世孙,名子纲,号雍陌,于明朝从桥头迁此建村,其人热心公益,著书以孝义教化乡人。后人为了纪念先祖,故以其号雍陌为村名。
相比村中众多的公祠,雍陌郑公祠显得逼仄细小,且陈旧破落。祠堂右边已改建为民居,只剩下一半的台基上有两石檐柱、一木檐柱,檐柱上饰有石雕花托脚与雀替。公祠左侧还存留着一面难得的蚝壳墙。那看似随性堆嵌的蚝壳,与桥头村岚桥郑公祠那整齐堆砌的蚝壳墙不同,这里的蚝壳,看着更有生机了,紧凑而各有姿态,似丰饶的海岸等待着潮水浸漫滋养。(www.xing528.com)
造访当天,只可惜郑观应故居的木门有铁锁把守,无法入内参观
雍陌村中除了丰富的祠堂与庙宇,还有不少古宅旧居。这些老宅四散村中各处,于街边,于深巷,或夹在一片新净色彩鲜艳的新房中,若非苦苦搜索终不得见。与中山市其他古村老宅一样,这些宅子要不窗破门落,要不风化颓蚀,尚存一丝价值的还会有人居住。雨檐下停放的电动车、横置的瓶罐缸壶、堆垒的草茎柴薪、悬挂的各式男女衣衫,说明它们与外界还有维系。
在雍陌下街旁一片沙石空地上,高大浓茂的黄果榕围着空地而栽,经雨洗浣,枝沉叶翠。浓荫下,静卧着郑观应故居。
雍陌村郑氏名人中,名气最大的必然是著名的思想家、实业家郑观应,他是我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同时也是企业家、爱国慈善家,著有《盛世危言》。
眼前的这座宅子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为郑观应及其兄弟等人出资修建。2008年,由中山市政府出资修葺。只可惜造访当天,深沉的木门挂锁把守,无法入内。故居坐北朝南,硬山顶砖木结构,麻石脚,二进三开间。从门缝窥望,可以看见另带前院与东偏房,偏房的鱼身状门洞与木门线条优美,甚是有趣。门上花卉与题字壁画已现旧迹,但那发黄的陈迹仿佛只是宣纸的木色,愈发有味。门前墀头的龙与麒麟雕塑分外立体。房顶的博古屋脊更为叫绝,踮脚引项,可见灰塑的龙子、山水、花果等塑像。它们褪去了表层的浮华,更显沉实舒缓。
在某些路上,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向前,但有些地方,却会一次次地指引我们返回。
三乡镇雍陌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