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稻香与绿涛环绕的村庄-寻访老建筑

稻香与绿涛环绕的村庄-寻访老建筑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时,风激起了层层绿涛,涟漪荡至田间小路,漫过路人脚踝,连同田边闷烧的草杆香气,沁人心脾。还保留稻田耕作传统的村庄是何等幸运啊!桥头村聚居于桥头山南侧,105国道和小琅环路贯穿全村。或许是得益于这里得天独厚的秀丽山水,桥头村有一条人瑞里街,意为这条街上的人很长寿。位于人瑞里街1号与4号之间的人瑞里闸门建于清朝。闸门坐北朝南,整体包括门楼与两侧围墙,右侧围墙与人瑞里街4号相连,浑然一体。

稻香与绿涛环绕的村庄-寻访老建筑

小琅环公园山脚下隔着一条小琅环路,那里有一片稻田。8月末,过膝高的稻子已深深扎根于此,正值旺盛生长期。不用多久,它们会抽穗开花,继而结实成熟,等待着收获的人们。此时,风激起了层层绿涛,涟漪荡至田间小路,漫过路人脚踝,连同田边闷烧的草杆香气,沁人心脾。还保留稻田耕作传统的村庄是何等幸运啊!三乡镇桥头村便是如此。

桥头村聚居于桥头山南侧,105国道和小琅环路贯穿全村。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惠州路判郑菊叟经一桥迁到此地定居,故名桥头。或许是得益于这里得天独厚的秀丽山水,桥头村有一条人瑞里街,意为这条街上的人很长寿。人瑞里闸门就在街口处。

位于人瑞里街1号与4号之间的人瑞里闸门建于清朝。闸门坐北朝南,整体包括门楼与两侧围墙,右侧围墙与人瑞里街4号相连,浑然一体。闸门门洞以三条花岗岩石围砌而成,高3米,宽1.5米。门楣花岗岩石下面钻有七个圆洞,尚不清楚作为何用,是装门闸的吗?正面门额上有一石刻匾额,阳刻楷书“人瑞里”。两侧围墙以青砖构筑,由下而上,由深至浅,斑驳变幻着。

人瑞里闸门两侧围墙以青砖构筑,由深至浅,斑驳变幻着

青砖围墙正面上端雕有花鸟灰塑,开裂剥落严重,已难以辨认,倒是灰塑四周的边框花纹依旧清晰。闸门瓦顶上饰有繁复的灰塑,可惜褪色发黑,磨蚀崩落,只能大概看出是花鸟模样。闸门后施有硬山瓦顶,为雨廊样式,同样饱经风霜。

桥西郑公祠对面是一片球场,球场边是一片水塘,背山面水,典型的风水格局。祠堂位于南宁街10号,建于清朝,为五间三进,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博古脊,素胎瓦当,青砖墙,麻石脚与基台。大门前廊施雕花斗拱梁架,设博古纹木雕柁橔、鳌鱼雀替。檐下设四根石檐柱与两根木檐柱,石檐柱间架虾弓梁,上饰花卉石雕托脚。檐板为黑底镏金花鸟图案。

大门门框由花岗岩石砌成,上挂“桥西郑公祠”木匾,左右两侧对联为“荥阳衍庆,通德流芳”。正墙上部画有许多人物与山水壁画,细腻生动。三进间夹两天井,两侧各设卷棚雨廊。祠堂内整洁阔落,光亮透彻,没有一般老祠堂那种陈旧的气息,字画、对联、牌匾、屏风等皆利落得体。一进左侧雨廊,墙上挂有宽幅郑氏家族合照,可见其族人之繁盛。家族合照旁开一小门,可通村中文化室,同时兼作保安室。(www.xing528.com)

桥西郑公祠旁的岚桥郑公祠建于明清时期,更显老旧朴素。硬山房顶新补了些瓦片,似是简陋寒碜的补丁。粉刷的白墙重又剥落,甚至露出了底下的水泥沙。除了墀头上有些许草叶状雕饰,其余墙面均平白一片,连祠堂牌匾也没有。祠堂现为老人活动中心与桥头村乐雅曲艺社,可是此时铁闸门拉上,里面并无乐声与人声。

祠堂左侧外墙为青砖外包蚝壳结构,十分有趣。蚝壳墙一般出现在祠堂或富有人家的宅院,不仅有隔音、隔热效果,还坚固耐用。一排排的蚝壳整齐而密集地嵌砌在墙面,挤挨在一起,仿佛仍有生命。抚摸着历经风雨的蚝壳,轻敲几下,它发出了清澈而幽远的呜鸣。

蚝壳墙的末尾是上巷。内里还有一座破落的祠堂——双池郑公祠。后庭拆掉的它只剩下大门廊与围墙,还有线条清晰的壁画、立体别致的花鸟灰塑、红底手书的匾额等。论规模,只能算是一座小祠堂,也难免被遗忘于深巷中,徐徐消亡。村中很多祠堂也就只能是这样的宿命了。巷子中弥漫着一阵稻米甜香——双池郑公祠斜对面是一家米机铺,家庭式作坊,里面放了几大盆刚碾好的稻米,晶莹透净,香糯诱人。

村中小巷那些老房的残垣断壁上,被可爱的人喷涂上了简单的涂鸦,惹人驻足观看

村中上了年岁的木棉树不少,而当中的王者应是村尾稻田旁的那棵。此树枝叶扶疏,体态匀称,蔚为壮观,没有修枝剪叶的痕迹,自由自在地生长。树荫下、球场边,或是村中小巷那些老房的残垣断壁上,被可爱的人喷涂上了简单的涂鸦,有圆滑的POP字体,有青蛙卡通图案,断墙晦暗的脸庞为涂鸦铺设了理想的画布;而墙脚蔓生的鸭跖草、金腰箭与小海芋则为画作纹饰花边,为破败而带有伤感意味的枯墙缀饰上了欢愉的花朵,让它绽放出新的生命。

三乡镇桥头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