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寻访老建筑:时间中的与世隔绝者

寻访老建筑:时间中的与世隔绝者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绿色琉璃瓦与庙宇天井四周的瓦当和滴水瓦是一致的。杨仙逸生于1891年,参加过护法战争,被孙中山任命为飞机队队长,后被任命为航空局局长。随后兼任广东飞机制造厂厂长,并培训了一批飞行人员,主持研制了“洛士文一号”飞机。位于南区边陲,藏匿于詹园背后,被多条高速公路环绕,北台社区仿佛是一片与世隔绝的世界。

寻访老建筑:时间中的与世隔绝者

甫一下车,雨又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众人躲到高山榕树下,打开雨伞,顿时开出几朵艳丽的花朵。几乎所有在这里下车的人,都是往詹园去的。忽急忽缓的雨并没有影响游人的兴致,或许更添了几分情调。这座目前为岭南地区最大的私家古典园林非常诱人,但我们的目的地并不是这里。

北台社区由原北台村、原曹边村、原分花水村三条自然村合并而来,位于南区边陲,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古村。在介绍南区的照片或视频中,常常能看见,在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上,赫然耸立一座崩颓的圆柱状建筑,似是战火遗孤,又像失落文明的灯塔。这与我所“知道”的南区大相径庭。以往我所了解的南区繁华通衢,怎么会有这么一片遗世独立的地方呢?这次对于北台村与邻近村庄的探索,让我对南区有了更多的了解。

路边的吊灯扶桑水灵鲜艳,在雨后的街道上如点亮的小红灯

北台村是著名的侨乡,北台村籍华侨多旅居美洲与澳洲。在共和南街、华立大街、著昆南街、松基巷一带,散布着许多装饰精美的侨屋、碉楼,可惜大多已经倾颓败坏,无人居住,尚且保存完好的大多出租给外来务工者。混杂着各地的方言飘然而出,在湿润的街巷中打转游走,成了一门新的语言,只是无人听懂。

这里的侨屋说不上奢华瑰丽,但也精致可人,别有味道。松基一巷7号有着罗马柱装饰的露台,配以精美的灰塑浮雕墙面,以及高高的红色大门和水磨青砖墙,中西合璧,颇为雅致。旁边连片的松基一巷3、4、5号则没有那么幸运,窗门凋落,砖墙开裂,野草为患。著昆南街30号的骑楼露台颇有特色,露台顶部的欧式拱门内有一人形雕塑,原本刷了红漆,但现在已褪色暗淡。底层吊扇门上的葡萄花鸟雕刻光洁如新,除了稍有灰尘,其余完好如初。

北溪路旁的北台康真君庙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坐东北向西南,两进三间,右侧设有华佗偏殿,正殿与偏殿间隔有青云巷。硬山顶,青砖墙,麻石基台,抬梁式木架构筑。博古脊已经严重发黑,且多处残破,雕饰隐没于一片昏暗色调中,只能勉强辨认出是花鸟图案。墀头灰塑雕花还算完整,但边框掉落,显露出下面的青砖。门两边金字阴刻对联“功完金阙北,果满玉清台”,庙额横匾题有“康真君庙”。

庙内天井设有香亭,较为新净,据说是在原香亭之上重新修建的。歇山顶中央开了一扇天窗。青绿色琉璃瓦与庙宇天井四周的瓦当和滴水瓦是一致的。香炉旁的柱台上有一只石雕瑞兽,颈脖上系一条红缎带,因经年累月的风吹雨淋,现已面目模糊。供台前一老妇人卸下小车的供品,在长明灯上点着香枝。我与友人游走在正殿与偏殿间,抚摸着青砖,呼吸着青烟,放轻脚步,不想打扰虔诚的老妇人。

北台村也是个名人辈出的宝地,如中国TNT炸药之父林炳光、中国第一位航校校长杨官宇、檀香山稻糖业巨子杨著昆,当然还有不得不提的“中国革命空军之父”杨仙逸。杨仙逸生于1891年,参加过护法战争,被孙中山任命为飞机队队长,后被任命为航空局局长。随后兼任广东飞机制造厂厂长,并培训了一批飞行人员,主持研制了“洛士文一号”飞机。

杨仙逸祖居新近修缮过,简朴的青砖房前,辟有一片园林(www.xing528.com)

虽有着如此显赫的功绩,眼前的杨仙逸祖居却低调得让人有点难以理解。平素围墙,绛红色铁门,怎么也联想不到这是伟人的祖居,如果不是门前的铭牌告知,可能我们会就此错过。杂草丛生的庭院与荒郊野地并无区别。从门缝朝内张望,莽莽草丛中留有一条小石路,一直逶迤进树丛,延伸到祖居。可惜造访当天,祖居被蓊郁的树木遮蔽严密,见不到一砖一瓦,只见一地落叶。绕到围墙,可见其背面,低矮的房子一角砖木崩塌,教人嗟叹。后来重游此地,祖居已经得到悉心修缮。

北台村与曹边村相连,沿着著昆街一直走便到华立大街。大街拐弯处附近是曹边古榕,古榕旁就是曹边村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曹边学校

曹边学校建于1929年,是两层高的欧式钟楼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校名以黄底黑字阳刻在钟楼前的围栏墙壁上,纵然褪色,仍清晰可辨。楼身两层皆为骑楼式前廊设计,方形与圆形檐柱相夹,柱上有简单的雕花。沾染了斑驳的岁月痕迹,米黄色的墙身依旧明亮庄严。据说,这学校是当年旅居澳洲的华侨梁官招、梁业荣、梁瑞荣、梁锦伦、梁锦荣等人捐赠兴建的。校内的礼堂、教室、图书馆以他们的名字命名,以感谢他们对家乡教育事业所作的贡献。到了20世纪70年代,海外归侨梁维汉还集资重修并购置新设备,以完善校舍。

曹边学校是两层高的欧式钟楼建筑,由当年旅居澳洲的华侨捐资兴建

曹边学校于1998年并入北台小学,现在的校舍旧址已成为村中老人活动中心。从虚掩的窗子朝内张望,内部为“回”字形布局,中间为天井,光线充足。肃穆的礼堂里设有长条木板椅,黑板上写满了公告。我有点走神,仿佛听见了琅琅读书声、小休时叽叽喳喳的欢笑声,以及书页翻动的“沙沙”声。

曹边村口牌坊旁是一片连绵的水稻田。田野中央矗立着一座残缺的碉楼,顶部被削去。村中碉楼不少,但要数这座最为特别。它孤零零地立于一片田野之上,有种孤清寂寥之感。楼顶生长着的几棵小树,像几绺稀疏的头发。灰白相间的表面像是马面鱼的皮肤,那窗洞与射击孔就像它的五官,看着十分滑稽。我与友人顺着稀烂的田垄,想要探访一下这位“孤独老人”。但登上碉楼的石阶已经被各种草木掩盖,无法接近。从门洞可以窥见一棵对叶榕占据了碉楼内部,枝条上结满了扁扁的果子。站在碉楼旁边,隔着一片刚插秧的水田,遥望村子那头,感受着碉楼日日夜夜、年年岁岁守望的景致。

位于南区边陲,藏匿于詹园背后,被多条高速公路环绕,北台社区仿佛是一片与世隔绝的世界。如果这份意外的遗漏能令这里保有难得的清寂孤高,让时光在这里暂且停驻,那又何妨呢?

南区北台社区、曹边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