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教学过程设计:突破千篇一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音乐教学过程设计:突破千篇一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首先体现在音乐教学过程的设计之中。此外,还应加强音乐教学与学习方法在音乐教学过程设计中的表述,并努力将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状况又导致了音乐教学过程设计的程式化、模式化,环节固定、步骤一致、千篇一律。③好的导入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导入不仅仅是激发兴趣,应视为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

音乐教学过程设计:突破千篇一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一)音乐教学过程概述

1.关于音乐教学过程

所谓音乐教学过程是指达到既定目标而必须经历的各项活动程序的总称。

设计音乐教学过程则是音乐教师在分析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实现目标而精心研制的如何一步步地接近目标、最终达到目标所可能实施的多种认识、体验、表现、感受等参与活动和大体活动安排程序。它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教学程序”“教学过程”等既有外在形似之处,又有内在质的区别。

不同类型的音乐教学,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的意图不同,教学程序也应有所不同。传统课堂教学通常的教学步骤是: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为主的音乐欣赏教学或音乐综合课,其教学阶段,可以概括为:

(1)导入—激发兴趣,唤起参与愿望;

(2)展开—提供多种参与情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体验愿望与机会;

(3)深入—师生进行深层次交流,思维充分展开;

(4)拓展—通过练习、评价总结等活动,深化情感体验与知识技能迁移。如,以歌唱为重点的音乐教学,像下面这样的教学阶段可为一例:

①唱已学过的歌(创造性表现的学习、唤起学习的兴趣);

②教材的范唱(理解的学习);

③新教材的练习(技能的学习);

④理解新教材的歌词(理解的学习);

⑤自然流畅地唱新教材(创造性表现的学习);

⑥讨论总结唱好新教材的方法(评价)。

2.音乐教学过程的表述

音乐教学过程的表述应是整体过程和局部阶段、环节与步骤均清晰、有序并富有逻辑性的表达安排。由于音乐教学过程由多种因素构成,学生、教师、教学、学习内容和方法是其中的四种要素,因此音乐教学过程的表述必须涵盖这些方面,而不仅是单纯地表述教师的教学语言和行为,或仅仅表述教学内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首先体现在音乐教学过程的设计之中。此外,还应加强音乐教学与学习方法在音乐教学过程设计中的表述,并努力将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表述音乐教学过程的形式主要有文本式和表格式两种:文本式是通过文字呈现的形式,通常表述教学语言使用冒号,表述教学与学习行为使用括号;表格式是运用表格十文字呈现的形式,通常划分为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栏目。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应避免问答式的表述。因为在教学设计中,学生的学习语言和行为只是教师的一种预期,不可能、也不必要对号入座,这样既限制了学生,也束缚了教师。此外,还应避免文学式的描写,因为这对音乐教学过程的实际操作并无意义,无助于音乐教学的客观实践。

(二)音乐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音乐教学过程是音乐教师在分析研究了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为实现音乐教学目标而准备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程序安排。

传统音乐教学由于重视教学结果轻视教学过程,造成教学过程的机械、封闭和僵化。这种状况又导致了音乐教学过程设计的程式化、模式化,环节固定、步骤一致、千篇一律。而在音乐教学过程的实际操作中,往往又固守着“教案”不放,一经进入教学便不可调整,担心离开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会影响教师期待的结果。其实,重结果、轻过程的音乐教学,实际上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捷径,而在本质上却付出了音乐教育价值不能得到良好体现的巨大代价。

音乐新课程的教学过程观首先体现在音乐教学过程价值观方面,也就是说,音乐教学过程本身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应给以高度的重视。因为音乐学科具有审美教育的特征与属性,其教育效应更多体现在潜效应上。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其目标和过程应是统一的,也就是说目标即在过程中,或者说过程即是目标之一。有了一个良好的音乐教学过程,也就实现了音乐教学目标。因此,音乐新课程倡导的音乐教学过程,应该具有可变性、生成性、开放性的特点。

1.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方式

教学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行为的方式。通过导入,把学生的思维引导、聚焦到一个特定的学习方向上来,因而也称定向导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实际上,开始上课时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未准备好,尤其是能否让学生充满兴趣地进入学习内容,并无把握。

因此,教师就要讲究导入的艺术,激励和鼓舞学生的情绪。应该说,好的教学导入是一种艺术的创造,是教师智慧的展示,为一堂课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1)导入对课程的价值和意义

人们常说,有个好的开头就意味着有个好的过程和结尾。一堂课也是如此。教学导入对能否上好一堂课起到重要作用,从此意义上说,如果没有好的教学导入,课程的内容是很难使学生接受的,它必须要有一种学生喜欢、有趣的媒介形式作为引导,才能铺开通向课程的大道。所以,好的导入具有阐释和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课程的价值;具有深入浅出理解和消化课程的价值;具有发展学生能力、增强课程体验的价值。

①好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导入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其作用在于很快地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有效的教学导入,对一堂课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美妙的话语,和蔼的教态,都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动机。那出其不意的悬念,那引人入胜的课件,那活动中的体验,无不吸引着学生学习的目光和心理,其教学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好的导入可以使学生有序进入学习内容

很清楚,再好的导入都是围绕着学习内容而设计的。如果要对导入进行评价,那么第一条是看能否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第二条应该看其导入与学习内容的关联度如何,是否紧密?是否能体现内涵?是否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里所说的学习内容主要指学科知识与技能。要通过导入这一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引发学习兴趣和对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因此,好的导入可以使学生渐进有序地步入学习内容。但有些导入看起来很活跃,其实与内容无关紧要,只是为营造热闹气氛而已,那么它就失去了导入所应有的重要价值。所以导入不仅是有趣,更重要的是它这个“导火线”一定要能点燃那急待“引爆”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如果它不能点燃“引爆”,导入的意义何在?

③好的导入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导入不仅仅是激发兴趣,应视为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从一节课来看,导入只是一堂课的开始,是一个序幕或前奏。但若从导入本身来看,它具有思维的想象力和启发性。有趣的导入不仅可以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还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体会到思考的快乐,保持兴奋的学习激情。

④好的导入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虽然导入的目的主要是创设一种情境把学生引领到学习内容之中,但导入过程中的情境往往是与学生生活较为密切的,这种“生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视野和价值观。在所创设的这些情境中,有反映生活现实的、有体现人间真情的、有纵览历史经典的、有揭示艺术规律的。无不对学生的视野产生开放性影响。一个好的教学导入不仅能打开思维,开阔视野,可能还会对学生的终生发展产生影响。

⑤好的导入可以增加学生的艺术体验

导入过程并非都是老师在演说,而学生往往是非常出色的表演者。由于他们的介入,其他学生的情绪似乎更高昂,其导入的效果有时要比预计的好。有一节艺术欣赏课,主题是欣赏罗丹的《加莱义民》。当上课铃响后,一个学生主持人出场了,他讲述了发生在古代法国加莱市的一个悲壮故事……然后请多位化装成不同角色的学生出场,生动地表演了加莱市民为国捐躯的感人一幕。这样的导入不仅揭示出学习的主题,而且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在这个导入的过程中,学生既是主体,也是主导,他们是在充分的体验中获得自主学习。

⑥好的导入可以提升学生审美的品位

不要误以为导入就是制造笑料,让学生开心一笑,其实在导入中能体现出许多的人生哲理,同时它要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美感。这里所说的美感包括情境故事的美感,语言表达的美感,肢体表演的美感等。如果是一个好的导入,它会在这极短的时间里让学生享受到无限的美感。我曾看过一节艺术课,导入是老师自己出场跳了一段优美的舞蹈,引起了学生的赞叹和艺术美的享受,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2)导入技能的构成

导入的技能很多,内容极其丰富,但导入的设计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结构,才能真正体现导入的价值。这种结构的特点具有逻辑性和很强的目的性。由如下几个方面构成:(www.xing528.com)

一是据教学的目标选择适合于教学内容的导入内容。有些学科知识在理解方面有一定难度,有些技能操作较为枯燥乏味,所以特别需要一种好的教学导入把学生“安全”“准确”地送往学习目的地。但这种导入的内容首先要符合学习的内容,否则,会把学生引导到偏离教学目标的方向。

二是创设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形式。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求知欲的起点。导入的目的之一就是采取各种方法或创设各种情境,把学生内部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出来。创设学生喜欢、能引起学习兴趣的导入形式很多,但要精心设计和选择。

三是导入过程要充分体现师生互动以及表演性的特点。导入的过程并非老师唱独角戏,与学生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导入有了学生的参与,其效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往往更能抓住学生群体的兴奋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但无论老师或学生的出场,都必须注意表演性,只有演得生动、有趣才能吸引学生。

四是导入结尾要能有效地引入课题。导入开始要能掀起波澜,导入中间要能引人入胜,导入结束要能耐人寻味,很自然地进入下一个学习内容。也就是说最后要达到导入的目标,要能有效地引入课题。

(3)导入的类型与方法

一堂课如何开头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但由于教育对象的不同、学习内容的不同,其课堂的开头也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内容,不同的老师也有不同的开头和处理方法。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总是十分重视一堂课的导入以及知识间的转折与衔接。因此,也没有固定的导入模式和方法,从而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导入方法。对导入形式的分类和方法多种各样,虽然很难用某一种分类模式或方法进行概括,但它仍有规律可循。我们不妨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并研究其导入的方法。

①语言类导入法

比如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讲授新知识之前回顾、复习已学知识,以及讲述、介绍、布置等。尤其是故事,学生都爱听,爱看,应抓住这个颇具好奇心的心理,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语言导入应注意用词的准确性、语言表达的简明性、生动性、趣味性,同时还要注意语态的亲切性。

②游戏类导入法

游戏是学生特别喜欢的一种导入形式。在游戏导入设计中,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游戏的适应性和参与性;二是情境的“真实性”和感染性;三是游戏的愉悦性和趣味性;四是游戏的审美性;五是游戏的哲理性。游戏是教学活动的一种体验活动,重点是通过体验去感受学习内容的内涵。

③演示类导入法

教师运用娴熟的技巧,面对学生当场示范,很容易感染学生。对老师来说似乎玩一把雕虫小技,其实不可小看,这一手令学生折服,有时可能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所以无论是演唱、演奏、言语表达或板书等,都不要放过,尽量满足于学生这种心理需求。这种导入方法能帮助学生从视觉上了解高难度的艺术技巧,促使学生减少学习中的畏难心理,增强感观兴趣和自信心

④问题类导入法

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也是教学导入常用的形式。但问题的情境既不宜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应该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设计问题时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个体还是集体(小组);二是所设计的问题必须要与学习内容相一致;三是所设计的问题要有探究性和讨论性;四是对所回答的问题要有预设性和生成性的准备。

⑤表演类导入法

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艺术课中更多地采用表演形式进行导入。有的以舞蹈形式、有的用小品形式、有的以各种雕塑造型的形式、还有的用课本剧的形式等,都为该课提供了生动活泼的导入。

影视类导入法

在艺术课中更多地使用电影电视剧片段,老师有时让学生纯欣赏,有时要求为电影主人翁配音,有时让学生扮演电影中的角色等。当然,对电影的选择、故事情节的选择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为此,要考虑以下问题:一是电影剧情必须符合学习的内容;二是要适应学生模仿和活动;三是掌握好播放的时间。

⑦综合类导入法

其实艺术教学中仍有许多常用的导入形式是很有吸引力的,如音乐导入、寻找美术制作材料的导入等。因为这诸多形式的导入各有特点,所以运用时必须注意个别性的处理。如在音乐导入中要注意它的主次,是专门欣赏或是作为背景欣赏;在寻找和发现材料导入中,要注意艺术想象力方面的引导:在观察导入中要注意引导观察形象的特征或色彩的对比、变化等。总之要通过导入,把学生引导至教学内容的重点或难点中来。

导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效果,也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开展。因此,在设计导入过程时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导入要有针对性。所谓针对性,一方面是指针对学生,即适应学生的特点;另一方面是指针对教学内容,而不是脱离教学内容。所设计的导入方法要具体、简洁、针对性强。好的导入只是开一个好头,从完整的课堂结构的角度来看,它的主要作用是为教学打开思路。如果脱离课堂整体,孤立的“精彩”导入也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

第二,导入要有启发性。启发性可谓是导入的核心,通过有趣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或掌握技能的要领。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能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去发现问题,并激发解决问题的愿望。

第三,导入要有趣味性。设计导入要做到引人入胜,使教学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导入要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表现出主动、自觉、愉快的学习心理,其学习效率就会高涨。所以,导入设计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突出趣味性。

2.阶段式音乐教学过程设计

这种方式的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是将构成音乐教学过程的各种因素,根据其不同特点划分成若干个固定段落,如起始阶段、展开阶段、结束阶段等。

起始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学、诱发兴趣、导入新课。常见的导入方式有:谈话式导入、图像式导入、音乐式导入等多种。

由于导入是一节课的初始阶段,它的成功与否和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后面的教学内容。好的导课设计有如一座桥梁,不仅连接着教学的各个阶段,而且还连接着旧识和新知,不仅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进思维的运转,使后面的教学内容顺理成章。

展开阶段是音乐教学的主体和中心阶段,是音乐教学内容展现和音乐教学目标达成的阶段,因此这一过程尤为重要。一般展开阶段由若干个教学活动组成,其特点是环环相扣、逐渐铺展或是由浅入深、逐步递进。

结束阶段是音乐教学的总结阶段,是音乐课堂教学中“点睛”之笔,关系到整个音乐教学过程的完整。通常音乐教师以概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总结学生音乐学习情况等方式来结束教学。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对教学过程的总结和概括清晰、明确、逻辑性强,缺点是内容重复、缺少迁移,特别是由于教师一人担当,缺乏情感的互通,显得单调。其实经过一节课的音乐学习实践,学生会有许多有益、精彩的感受和体会需要表达,如果音乐教师把总结的机会交给学生,或者采取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比如,由教师采访、学生谈感受的访谈式结课,由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的回味式结课,由教师设问、引发学生思考与联想,增强探究欲望的外延性结课等。

3.环节式音乐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式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是指把构成音乐教学过程相互关联的若干因素进行并列式的组合,包括以内容为环节和以方法为环节两类。

4.步骤式音乐教学过程设计

这种音乐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将构成音乐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递进式的安排。

步骤式音乐教学过程设计的特点,它以“情感”作为主线来设计、展开和推进教学,由情感唤醒开始,经过情感积累和情感共鸣,最后达到情感升华,完成情感表现的教学任务。

(三)高潮设计与结课设计

高潮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勇于表现的一种状态,一般在课程的中间或四分之三处,往往最能体现教学成果的地方。在音乐课的教学设计中,应根据需要,层层铺垫,精心设置,安排高潮。可运用竞赛、表演、辩论等手段。

教师组织学生先通过多种方式学唱歌曲,当能够完整演唱歌曲后,学生分小组设计演唱形式和表演的动作,用各种方法演绎歌曲,最后集体评价哪个小组的表演唱更具特色。这样,学生经过认真的准备和练习,在竞赛中把课堂推向高潮。

结谬的好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设计艺术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志,一节好的音乐课切不可虎头蛇尾,草草收场。常见的结课方式有:(1)归纳总结式结课。教师在教学结尾时,以准确简洁的语言,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条理性归纳总结的教学方式。这是普遍采用的传统方式。(2)采访式结课。以教师采访,学生谈感受的方式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方式、效果、评价等以学生之口表达出来。(3)设疑式结课。在课程结束时,教师把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留给学生,课堂也因而延伸到了课外,延伸到了家庭和社会。余音萦绕式结课。余音萦绕式就是在音乐声中结束课程,当学生对一首优美的作品深入赏析或较好地演唱演奏之后,时间也即将结束,教师安排再次聆听乐曲,下课铃响起,但学生仍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