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乐表现要素
在感受与鉴赏领域音乐表现要素的内容是这样规定的:(1)具有聆听和探索各种音响的兴趣与愿望,能够用不同物体探索不同声音。(2)加深对歌声、乐器声的了解和体验。能够说明人声和常见乐器的分类及音色特点。(3)感知音乐的结构,能够简单表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
如果把音乐表现要素所涵盖内容进行归纳,它大致包括四方面:(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的感受与体验。(2)对人声和乐器声的感受与听辨。(3)对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的聆听与体验。(4)对音乐结构的感知。我们知道,音乐的每一种基本要素都可以表现一定的情感,如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音色的浓淡、调式的明暗等无不具有特定的情感意义。这些要素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定的表现手段,作曲家就可以借助它来向人们传递内心的信息,这时候,音乐要素(即音乐表现手段)作为一种经过人们在长期音乐实践中选择加工提炼出来的并具有一定逻辑性、历史性的东西,不管对作曲家来说,还是欣赏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作曲家与欣赏者之间信息沟通的基本载体。因此,感受和鉴赏音乐的表现要素在音乐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音乐的表现要素非常丰富,学生在某个作品或在某一节课里是很难做到全面感受认识的,教师就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课型。在曲目安排上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而在对音乐要素的感受要求上,也应由易到难、由低到高。有的可以进行专题教学,如人声的分类及各种乐器的介绍等,这种教学一定要直观如可以采用实物、挂图。有条件的学校可借助电脑多媒体声像俱全的特点,对人声的分类及各种乐器进行他方位的介绍。但是,更多的音乐要素内容是交叉在一起的,并且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进行音乐表现要素的教学时,必须结合音乐实践和具体音乐作品,联系地思考它们,区别地认识它们,通过听辨、对比、选择、图解等方法,使学生对音乐表现要素有一个完整的体验。
(二)音乐情绪与情感
感受与鉴赏领域音乐情绪与情感的内容标准是:(1)能够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能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描述。(2)能够感知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地表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情绪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们普遍地存在于感受、鉴赏、表现、创造等审美活动之中。从音乐美的本质上说,音乐的进行过程,实质上就是音乐情感的表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进行着心灵的交流与沟通,品味着人生的酸甜苦辣,感悟着人间的真善美使自己的情感受到洗涤、陶冶。所以说,音乐对丰富人的情感有独到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丰富、提升学生的情感呢?
1.通过欣赏不同情感的音乐,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1)优美的情感
优美是音乐表现的最普遍的情感。优美的音乐一般具有旋律流畅优美,节奏平稳,速度、力度适中,音乐宁静和谐的特点,它使人心情平和并伴有诗情画意的联想。如《春江花月夜》《百鸟朝凤》《空山鸟语》《蓝色的多瑙河》《田园交响曲》等。
(2)壮美的情感
壮美是同优美对比的一种情感。壮美的音乐旋律雄壮有力,节奏鲜明铿锵,速度中速稍快,力度强劲,使人精神振奋,激情满怀。进行曲一般都具有这种特点,如《义勇军进行曲》《巡逻兵进行曲》《欢迎进行曲》等。
(3)崇高美的情感
崇高美是一种道德情感,是在艰苦环境中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这类音乐的特点是旋律宽广深情,节奏舒展,气魄雄伟,使人的灵魂受到震撼与洗礼。如《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满江红》《人民英雄纪念碑》等。
(4)悲剧美的情感
悲剧美也是音乐所表现的情感之一。这类音乐的特点一般是旋律以下行为主,速度较慢,节奏沉重,使人有一种透不过气来的压抑感,如《江河水》《命运交响曲》等。
(5)欢乐美的情感
欢乐美是音乐表现最多的一种情感,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情感。欢乐美的音乐一般具有这样的特点:旋律欢快、跳跃,节奏紧凑,速度稍快,使人心情爽朗、愉快。如《春节序曲》《小毛驴》等。
2.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所情感的纽带首先抛给学生(www.xing528.com)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关系中两个基本的因素,而教师的作用则是首要的因素。罗曼·罗兰说:“要散布阳光在别人心里,先得自己主里有阳光。”要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教师自己就要有丰富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情感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范唱、范奏能力,浓厚的文化底蕴,等等。
(三)音乐体裁与形式
感受与鉴赏领域音乐体裁与形式的内容的标准是:
(1)聆听大合唱、组歌、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歌剧、舞剧音乐及其他体裁的歌曲和乐曲,并运用各种形式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
(2)通过听赏音乐分辨不同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至4首。
(3)能够结合所听音乐,简单评析音乐体裁与形式对于音乐表现的作用。
任何一个音乐作品都是特定形式与特定内容的有机结合体。虽然找不到完全相同的音乐作品,但很多音乐作品在内容题材的选择,意境的追求,形象的塑造,音乐内有语言的运用,人声、乐器的选择,演唱、演奏式样的组合等等方面都表现出某些相近或相似之处。如摇篮曲表现一种慈祥、充满温情爱意的情感,进行曲表现雄壮。虽然各民族的表现方法不同,便体现的这种情感是相通的。这种作曲家为表达特定内容的需要而选择的人们约定俗成的相对独立的固定形态,就是音乐的体裁与形式。
音乐体裁与形式是密切相关的概念。如交响乐,它既是一种体裁,也是一种形式,所以,两者在很多时候是难以区别的。
可以从下列几个角度去认识体裁与形式:
(1)按音乐使用的不同场合及不同的社会功能来划分,如号子、山歌、小调,祭祀歌、酒歌、婚嫁歌、经文歌、灵歌等。
(2)按音乐表演形式来划分,如独唱、重唱、齐唱、合唱、独奏、齐奏、协奏、合奏、弦乐四重奏、木管五重奏、交响乐、管弦乐、协奏曲、丝竹乐、吹打乐等。
(3)按乐曲的结构规模、织体类型、节拍速度、表情性格来划分,如组曲、变奏曲、回旋曲、奏鸣曲、小夜曲、幻想曲、狂想曲、赋格曲、创意曲、波尔卡、加沃特、波洛乃兹、萨拉班德等等。
(4)按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相结合的方式来划分,有歌剧戏曲、舞蹈音乐、舞剧音乐、电影电视音乐等等。
认识体裁形式可以增加对音乐结构的了解和风格流派的把握,对音乐的整体把握是非常重要的。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就不能准确地分辨音乐的结构,了解音乐的全貌,从而影响对音乐的理解。在感受、鉴赏体裁与形式这个领域的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具体的作品来认识、了解它。如果要让学生掌握某种体裁与形式的特点,必须得让学生听赏一定数量的同一体裁形式的作品,运用有效的图示或先进的电教手段对某一体裁形式进行演示,在教学中还应体现整体—局部—整体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分注意比较和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加深对某一体裁形式的感受、体验。
(四)音乐风格与流派
感受与鉴赏领域音乐风格与流派的内容标准是:(1)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的种类唱腔、风格、流派和代表人物。(2)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并能对其风格特点进行简单评述。(3)聆听世界各国优秀音乐作品,了解不同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
音乐风格一般包括时代风格、地域风格、民族风格、流派风格、个人风格几个文献。时代风格指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在内容、乐种、体裁和形式上的一定特点。如唐朝的“歌舞大曲”,宋代“诸宫调”,元代的“杂剧”,明清的“小曲”,这些体裁和形式代表着我国古代音乐的风格。地域风格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音乐特点,如欧洲的那波里民歌、非洲的鼓乐、美洲的爵士音乐、大洋洲的毛利音乐以及我国不同地区的民歌色彩区等。民族风格是指一个民族千百年来所形成的音乐传统中的音乐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所具有的民族特色。形式方面的因素包括音乐体系、音乐语言音乐逻辑、音乐结构等方面,最突出的是那些特有的音律、音阶、调式、旋法和节奏方面的特征以及各民族特有的表演方式,如乐器、演奏、演唱方法等。内容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一定的民族题材,一定的“感受—表达”方式和最终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如印尼的“加美兰”“史隆钟”、印度的“拉格”、阿拉伯的“木卡姆”、中国的“京剧”,无不代表着浓郁的民族风格。流派风格是指某个时代、某一群体作风家或表演艺术家所共同追求的音乐创作或音乐表演的个性特征,如巴洛克乐派的纤细精巧,古典乐派的理性自制,浪漫派(包括民族乐派)的个性和民族精神的抒发,印象派的客观描绘,表现派的主观宣泄,新古典乐派的仿古,先锋乐派的反古等等。各个流派的表现手段也不同,从单音音乐到复调音乐,从主调现回到复调音乐,从以声乐为主的时期到器乐的逐渐发展,这些都体现着不同流派音乐特征。个人风格是指作曲家或表演艺术家通过作品所显示出来的艺术个性和独创性,它与作曲家或表演艺术家不同的个性有密切关系。当然,还要受到特定的民族、时代、流派风格的影响。如作曲家们虽用同样的月光、大海、田园的题材来创作但风格却千差万别。我国京剧史上的四大名旦,梅兰芳雍容华贵,程砚秋深沉委婉,苟慧生俏丽清新,尚小云刚劲潇洒。这就是艺术家的个性在起主导作用。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对音乐风格与流派的体验与学习,目的是增强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包容意识,以开拓学生音乐视野,提高人文素养。”风格、流派的感受、判断主要靠大量的比较聆听来积累,因为每一个音乐基本要素,都可能成为一种风格的重要特征。在具体教学中,应提倡多听,并且要泛听、精听相结合,整体听与局部听相结合,同时,又要结合作品,有机地让学生了解作曲家或表演艺术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他的世界观和艺术观,他的经历、性格、气质、具体作品的写作背景,他所偏爱的题材,惯用的体裁形式和表现手法等,以便加深学生对作品风格流派的理解、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