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迁移理论:认知结构与产生式控制研究

当代迁移理论:认知结构与产生式控制研究

更新时间:2025-01-1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一)认知结构迁移理论1.代表人物:布鲁纳和奥苏贝尔2.观点:将迁移放在学习者的整个认知结构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布鲁纳提出,学习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迁移就是把习得的编码系统用于新的事例。奥苏贝尔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三)迁移的产生式理论1.代表人物:安德森2.观点:安德森根据他的思维适应性控制理论,针对认知技能提出迁移的产生式理论。

(一)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1.代表人物:布鲁纳和奥苏贝尔

2.观点:将迁移放在学习者的整个认知结构的背景下进行研究。

(1)布鲁纳提出,学习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迁移就是把习得的编码系统用于新的事例。正负迁移就在于将编码系统正确或错误地应用到新的事例中。

(2)奥苏贝尔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塑造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问题。教学中,通过改革教材内容和教材呈现方式来改进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变量以达到迁移的目的。他认为操纵以下三个认知结构变量可以促进新的学习和迁移:①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②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③原有知识的巩固性。

(二)建构主义迁移理论

在建构主义看来,学习迁移主要有以下特征:

1.先前的经验对迁移而言是必要的,并要达到相当熟悉的程度;

2.过度情境化的知识并不利于迁移,不同情境中共同的深层抽象表征有助于促进迁移;(www.xing528.com)

3.迁移是个主动的、动态的过程,而不是某一类学习经验的被动产物。

(三)迁移的产生式理论

1.代表人物:安德森

2.观点:安德森根据他的思维适应性控制理论(简称ACT),针对认知技能提出迁移的产生式理论。根据ACT理论,技能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规则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进入学习者的命题网络、经过变式练习转化为以产生式表征的程序性知识。其产生式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前后两项学习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者之间产生式的重叠。所谓产生式,是有关条件和行动的规则,简称C—A规则。

3.评价:该理论注重基本概念原则和规则的教学,以便为后继的学习做准备;先前学习的内容必须有充分的练习,才易于迁移。但该理论目前仍停留于计算机模拟阶段。

(四)迁移的情境性理论

1.代表人物:格林诺

2.观点:迁移问题主要是说明在一种情境中学习去参与某种活动,将如何影响在不同情境中参与另一种活动的能力。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中的事件的相互作用,是对情境中所具有的特征的一种适应。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是动作图式,该图式是活动的组织原则,而不是符号性的认知表征。迁移就在于如何以不变的活动结构或动作图式来适应不同的情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