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一)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1.行为的结果因素是强化。
2.行为的先行因素是人在认识到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随关系之后产生的对下一步强化的期待。该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结果期待是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效能期待是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努力实施该活动。
(二)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1.学习成功或失败的经验
成败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成功的学习经验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相反,失败的学习经验则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过,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的影响还取决于个体对成败的归因方式。
2.替代性经验
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当学生看见替代者(与自己相似的人)成功时,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相反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3.言语说服(www.xing528.com)
用言语说服学生相信自己具有完成给定任务的能力,会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付出更多的努力。
4.情绪唤醒
通过调整学生的情绪状态,减轻紧张和负面的情绪倾向,可起到改变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题目示例
1.【2019年上·判断】小轲看到童童通过努力语文成绩提升了8名,为此大受鼓舞,觉得自己只要认真努力,语文成绩也能有大的进步。这一案例中,小轲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是受到了间接经验的影响。( )
【答案】正确
2.【2020年上·单选】以下符合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的观点是( )。
A.强化方式会影响自我效能感
B.替代性经验会影响自我效能感
C.个体对行为结果的期待就是自我效能感
D.学生的行为结果优异便会提高自我效能感
【答案】B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