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就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并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西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思想最早起源应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柏拉图认为所有知识都是生来就有的,这些知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性的学习而日臻完善。
2.洛克提出“白板说”,强调头脑就像白板一样,学习是由外部影响引发的,连续的简单印象可以通过联想提升到复杂观念。
3.1762年,卢梭的《爱弥儿》出版,他认为知识的获得是通过经验而发生的,应该用推理和探究代替权威性的灌输。
4.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倡导教育心理学化,强调利用儿童的自然兴趣和活动对他们进行教学。
5.德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
6.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也称为《教育人类学》)一书,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他因此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7.1877年,俄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发表了《教育心理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8.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也因此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
1.20世纪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心理测验和儿童心理学方面的成果,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2.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高速发展,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3.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了教育心理学的领域;40、50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www.xing528.com)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日趋集中,包括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评定与测量、个体差异、课堂管理、教师心理等,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结合教学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20世纪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学过程、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学手段的改进。同时,重视研究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
20世纪60年代掀起了一股人本主义思潮,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生学习的人”。另外,还有不少教育心理学家开始把学校和课堂看作社会情境,注意研究其中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
20世纪70年代,奥苏贝尔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而加涅则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分类,这两种学习理论为教育心理学的成熟奠定了基础。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越来越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学心理学得到了极大发展。教育心理学理论流派的分歧越来越小,一方面,认知派理论和行为派理论都在吸取对方合理的东西,两派都希望填补理论和实践的鸿沟;另一方面,东西方心理学也相互吸收,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心理学界兴起“维果茨基热”,对苏联的教育心理学思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1994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
一是主动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出控制;
二是反思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三是合作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四是社会文化研究,即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
此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