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环节

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环节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一)识记1.识记的概念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信息在记忆中的保持是一个潜在的动态过程,随时间的推移以及后来经验的影响,在质和量上均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前后记忆材料之间发生抑制而造成的。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

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环节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一)识记

1.识记的概念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即对信息的识记具有选择性。

2.识记的分类

(1)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两种

无意识记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运用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和意志努力,而是自然而然地识记。有意识记是有明确的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在识记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2)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和识记方法的不同,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机械识记是指只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以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所进行的识记,它是学生识记的主要形式。

大量实验证明,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因为意义识记经过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可以将识记材料和学习者已有的经验体系建立联系,从而纳入到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学生在识记时有意识记的比重越来越大,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意义识记

意义识记,与机械识记相对,指通过理解而记住事物的特点及其间联系的过程。以语文材料为例,有两种意义识记:一种是本身具有明显的意义。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材料的意义和内在联系,便于识记。另一种是材料本身虽没有或很少有意义,如数字、无意义音节、电话号码等,但可人为地赋予某种意义,以便于识记。

(二)保持与遗忘

1.保持

保持是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视角看,保持就是信息的储存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信息在记忆中的保持是一个潜在的动态过程,随时间的推移以及后来经验的影响,在质和量上均会发生变化。

2.遗忘

(1)遗忘的概念

个体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和再现或者是错误地再认和再现。遗忘是人人都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成长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2)遗忘的种类

遗忘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

暂时性遗忘是指对识记内容一时想不起来,但在适宜的条件下还能再认和回忆的遗忘。如“提笔忘字”,叫不出熟悉的人的名字等。

永久性遗忘是指对识记的内容没有复习巩固而造成痕迹的消退,如果不重新识记,就永远不能再认和回忆的遗忘。

(3)遗忘的规律

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他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依据保持效果,绘制了遗忘曲线。如下图,遗忘曲线是一条指数型衰减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

这条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由此可以看出,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概括地说,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遗忘的材料是先多后少。

3.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形象性的材料、有意义的语义材料,特别是诗歌,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材料的数量越大,刚识记后遗忘就越多。

(2)学习程度。一般认为,对材料的识记没有一次能达到无误背诵的标准,称为低度学习;如果达到恰能成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称为过度学习。实验证明,低度学习的材料容易遗忘,而过度学习的材料比恰能背诵的材料记忆效果要好一些。当然过度学习有一定限度,花费在过度学习上的时间太多,会造成精力与时间的浪费。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一般来说,长久的识记任务有利于材料长时间保持在头脑中。

(4)识记的方法。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得多。

(5)时间因素。根据遗忘规律,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快,随后逐渐变慢。

(6)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系列学习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有重要影响,称为系列位置效应。一般先学的和后学的容易回忆,中间的较难回忆。在回忆的正确率上,最后呈现的词遗忘得最少,叫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字词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这是因为前后记忆材料之间发生抑制而造成的。遗忘中的抑制现象有两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巩固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

在现实生活中,两种抑制是同时存在的,往往出现首尾容易记住,中间部分难记而遗忘多的现象,原因是很清楚的。开始部分很少或几乎没受前摄抑制的影响,只受倒摄抑制的影响;结尾部分很少或几乎不受倒摄抑制的影响,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而中间部分则既要受到前摄抑制的影响又要受到倒摄抑制的影响。有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早、晚复习的学习效果好也是这个道理。

(7)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人们需要的、感兴趣的东西遗忘得较慢,而人们不需要的、不感兴趣的东西学习得较快。

(8)情绪和动机。学习者的情绪和动机也影响遗忘进程。(www.xing528.com)

题目示例

【2020年上·多选】关于遗忘,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过度学习的材料比刚能成诵的材料更容易被遗忘

B.回忆过程中,中间学习的材料遗忘往往是最多的

C.识记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逐渐慢下来

D.在学习程度相同的情况下,识记数量较多,遗忘越快

E.人们对感兴趣的东西忘得快,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忘得慢

【答案】BCD

4.遗忘的原因

心理学家对遗忘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有下述五种:

(1)消退说

消退说被认为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按照这种理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它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桑代克在其尝试—错误学习理论中的“练习律”中指出,习得的刺激—反应联结,如果得到使用,其力量会加强;如果失去使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实际上是用痕迹衰退说对遗忘所做的解释。如果不再进行识记,记忆绝不会恢复,它会导致永久性遗忘。

(2)干扰说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一旦干扰被排除,记忆就能恢复,而记忆痕迹不会消退。干扰说可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

(3)压抑(动机)说

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考试时常发生)就属于这种类型。

(4)提取失败说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这种现象称为“舌尖现象”。遗忘之所以发生,不是因为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消失了,而是因为编码不准确,失去了检索线索或线索错误。

(5)同化说

奥苏贝尔认为,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当我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和规律以后,高级的观念可以替代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从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

题目示例

1.【2019年上·单选】琪琪在背诵语文的时候卡壳了,妈妈给她提示了一个字后,她立马流畅地背诵了起来,可以解释这个现象的遗忘理论是(  )。

A.消退理论 B.干扰理论

C.提取失败理论 D.压抑理论

【答案】C

2.【2020年下·多选】下列情境与遗忘理论匹配正确的有(  )。

A.瑶瑶在记单词时,往往最开始记的和最后记的几个单词记忆效果最好——消退理论

B.小婷跟朋友聊起了一部纪录片,明明知道这部纪录片的名字,却就是说不出来——提取失败理论

C.朵朵在看书时,发现看了后面的内容又忘了前面的,看了前面的又忘了后面的——前摄抑制理论

D.高二学生小红回忆初中物理知识时,对其知识结构、公式、原理记忆犹新,但怎么也记不起其中的例题、习题——干扰理论

E.从北京回来几年后,小轩更多记得的是在北京发生的开心的事情,而那些令她伤心难过的事情她慢慢都不记得了——压抑理论

【答案】BE

(三)回忆或再认

记忆过程的最后阶段,是衡量记忆效果的唯一标准。对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能辨认出来,就叫再认。如遇到小时候的朋友有熟悉感,或能够认出学过的单词、能够听出唱过的歌曲等等。

回忆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在头脑中呈现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过程。它与再认最大的区别是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