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主任的职责、内容和方法-成果分享

班主任的职责、内容和方法-成果分享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行班级德育教育是班主任的本质职责。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班主任的岗位职责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观察法是班主任工作中一种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调查法是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重要方法。班主任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充分支持,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班集体的纪律是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秩序、规章和制度,是班集体成员的行为准则。班主任要经常进行检查和督促,以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班集体纪律的习惯和作风。

班主任的职责、内容和方法-成果分享

(一)班主任的职责

1.教育学生的职责

班主任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好学生,促进其健康成长。班主任要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进行班级德育教育是班主任的本质职责。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班主任的岗位职责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

(2)学生个性化教育是核心职责。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摒弃偏见,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3)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

2.管理班级的职责

班主任要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

3.组织班集体活动的职责

班主任要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4.协调其他教育者的职责

班主任要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二)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

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班级教育过程中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学生是班主任的工作对象,对学生的教育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指导得法、教育有效。

(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包括:思想品德情况、集体观念、劳动态度、人际关系、日常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学习方法、思维特点、智力水平;体质健康状况、个人卫生习惯;课外与校外活动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等。

②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包括:班级风气舆论导向、不同层次学生的结构、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干部情况等。

③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境。包括:了解学生的家庭类型、家庭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条件、家长的职业及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家长对学生的态度等。

(2)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

①书面资料分析法

书面资料分析法是指班主任在了解班级学生情况时,借助有关班级学生的各种书面材料,通过查阅书面资料来获取有关学生的信息,从而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态度、个人爱好、班级基本状况进行间接了解,是班主任初步认识班级和学生、了解学生基本情况最简易的方法。

②观察法

观察法即从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出发,用自己的感官去直接了解学生或学生集体现实表现情况的方法。观察法是班主任工作中一种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运用观察法可以直接了解班集体和学生个体的言论和行为,为教育、管理班集体提供前提。

③谈话法

运用谈话法了解研究学生,是指教师通过有目的、巧妙而有说服力地与学生交谈,对学生进行了解并确定教育方案的方法。

谈话法往往和观察法结合使用。班主任在接手一个班级后,一般都要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普遍谈话。

④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生活环境与各种表现进行有计划的、全面系统的考察,从而了解学生,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调查法是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重要方法。

问卷

问卷法是指借助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的或专题性调查,以获得有关教育信息的方法。问卷是经过周密设计而形成的,要求学生或家长、亲友、教师回答,然后进行回收和汇总分析。教师可把调查内容列出问题或编成表格,分发给学生,限时填写,由此获得有关资料。

(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要求

了解和研究学生要全面,要了解、把握全班学生以及每个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了解和研究学生也要客观,必须真实、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在了解、研究学生时不能掺杂个人主观意识。此外,对学生的了解、研究要持续不断地进行,不仅了解学生最近的表现,也了解学生过去的表现,要用发展的眼光,一分为二地看学生,尤其是对于“后进生”,更应该看到其长处与优点。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只靠教师的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工作目的和主要任务。

题目示例

【2019年上·单选】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建设 B.教师集体的建设

C.班委会的建设 D.班集体的建设

【答案】D

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

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在确定奋斗目标时,班主任要结合本班的情况和特点,从实际出发,针对薄弱环节,提出适当的目标,目标可以分为近期的、中期的和远期的,制定目标要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活动紧密联系。让学生在一个个成功体验中,形成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2)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班主任要深入全面的了解和研究学生,从中选择品学兼优、办事认真、乐于奉献、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根据他们的爱好和特长,让其在班级中担任一定的职位。班主任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充分支持,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要在各项活动中发挥班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带头、骨干和桥梁作用。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集体的纪律是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秩序、规章和制度,是班集体成员的行为准则。纪律对于维护和巩固班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制度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是在班级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而形成的。班级的纪律教育要具有引导和约束的作用,既要能够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又要约束学生的言行,使其能够自觉的遵守。班主任要经常进行检查和督促,以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班集体纪律的习惯和作风。同时要注意坚持公平原则,对班集体的全体成员都应一视同仁,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一样,都要遵守班级规章。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班集体是在全班学生参与共同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有了集体活动,就会使学生焕发精神,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促进相互间的团结,体现集体精神。学校举办的艺术节、运动会、生产劳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等,都是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好时机。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这种活动的作用,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鼓励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集体的力量。

班主任还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活动,要进行精心组织和设计,使活动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渐地,一个有较强的凝聚力、乐观向上、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就成长起来了。

(5)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有很高的德育价值。具有正确的集体舆论是良好班集体的一个重要标志。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关键是班主任要经常注意班集体中的舆论倾向,善于把舆论引向正确的方向,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学会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树立正气,抵制歪风。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兴趣、情感和需要,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要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有所发展,班主任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班主任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面向的是全班每一位同学。

(1)优秀生的教育工作

优秀生一般指在班级中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比较好的学生。这类学生在班集体中是骨干,在同学中有威信、有影响。因此,优秀生的培养和教育对班集体建设关系重大。优秀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优秀生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均衡发展。特别是小学生,可塑性大,不稳定性突出,在一定条件下变化的可能性大。因此,班主任对优秀生的教育既要体现培养和爱护,又要体现严格管理和严格要求。

优秀生的心理特征:自尊好强,充满自信;强烈的荣誉感;较强的超群愿望与竞争意识。

优秀生的教育: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鼓励,弥补挫折;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2)中等生的教育工作

中等生通常指那些学习上处于中等水平,而品行等方面又表现平平的学生。他们虽然不是很惹眼,却是学生中的主体,占到了学生总数的60%-70%。(www.xing528.com)

中等生的心理特征:信心不足;表现欲不强;关闭心灵

中等生的教育:首先,班主任要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既要抓两头也要抓中间,努力使中间因素向积极的方向转化,实现班级工作的良性循环;其次,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对先进生重点是解决方法问题,对后进学生重点是解决非智力因素问题,而对中等学生重点则是解决动力问题;再次,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3)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不太守纪律的学生。后进生是一个相对概念,运用时应谨慎。后进生人数虽少,却对班级的消极影响大,如果不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级正常教学秩序以及日常生活常规就会受到影响。

后进生的心理特征:不适度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

后进生的教育: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长善救失;提高自我效能感;抓反复,反复抓。

大量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后进生也是学生,是可教育好的对象。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检验,也是职业责任感的高度体现。班主任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要注意三点:第一,以爱动其心;第二,以理服其人;第三,以智导其行。

后进生的转变往往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应当具有的重要品质之一是对于后进学生工作的耐心与爱心

4.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班级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学生是在多种因素纵横交错的影响下发展成长的。班主任要对班级实施有效的教育与管理,必须要争取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配合,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1)充分发挥本班任课老师的作用

一名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教师,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多位教师通力协作教育的过程。班主任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协调所有任课教师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教育力量。具体要做到:

①班主任要在班上养成尊师爱生的风气;

②要定期联系任课教师,经常互通情况;

③调节各学科教育负担,妥善作出全面的安排。

(2)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

团队的性质、任务决定了它在班集体中的核心作用,班主任有责任指导团队活动。具体地说,应当做好这样一些工作:

①协助团队组织制定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与团队组织计划要步调一致;

②帮助团队组织落实计划,为他们创造活动的条件;

③帮助团队干部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

(3)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

家庭和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班主任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力量。

5.操行评定

(1)操行评定的概念和目的

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操行评定主要由班主任负责。

操行评定的目的:教育儿童奋发向上,肯定其优点,找出其缺点,指出其努力的方向;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以便与老师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儿童;帮助班主任总结工作经验,找出问题,改进工作。

(2)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

①学生自评。根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设计编写测试题,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文化学习、遵守纪律、劳动态度、体育锻炼等方面。学生对照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评,填好测试题。

②小组评议。自我评价难免有对自己的评价过低或过高之处,因此需要加以纠正,班主任可以组织一个评议小组对每个学生的自评结果进行复议。评议小组必须由一些严肃认真、责任心强的学生及班长、组长构成。通过复议找出偏差,并计算总分,写出评语。

③班主任评价。小组评议后,班主任根据小组评议、班级工作记录、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和观察记录及同任课教师与家长的调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给每个学生写出切合实际的评语,并给定等级。等级一般分优、良、中、差四个级别,但“差”字应慎用。

④信息反馈。班主任把评定的结果用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告诉学生,必要时作出解释。

(3)班主任写操行评语应遵循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班主任要实事求是,真实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无论是表扬学生的长处,还是指出学生的不足,都应从实际出发,以事实为根据,不能夸大其辞。

②激励性原则。操行评语重在激励,使学生感到鼓舞、振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前进的信心。

③个性化原则。操行评语要避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套话、俗语。评语要反映每个学生鲜活的生命个性。

④全面性原则。操行评语应从德、智、体、美、劳等各角度全面评价学生,既要注重对学生行为的评价,也不能忽视对学生个性的评价。评价不可以偏概全,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

6.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总结,是班级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是班主任工作达到预定目的的重要保证。

班主任工作计划包括:学期计划、月计划或周计划及具体的活动计划。

班主任的工作总结包括: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7.建立学生档案

班主任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并将整理结果分类存放起来,即建立学生的档案。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四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和保管。

8.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

学校的课外、校外活动和课余生活一般都以班为单位来组织与安排,所以,组织与指导这些活动也是班主任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班主任还应经常关心和了解学生的课余生活,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三)班主任的工作方法

要使班主任工作有效开展,需采取恰当的工作方法。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主要有:

1.说理教育法

说理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念的一种工作方法。

2.激励法

激励法是指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内在动力,鼓励学生朝着班主任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一种工作方法。激励法包括物质激励法和精神激励法。班主任需根据具体对象、具体情况灵活采取激励方式,把握激励的频率和程度,注意激励的效果,不能滥用激励。

3.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指通过树典型、立榜样,让学生有学习的参照和目标,从而教育和鞭策学生的一种方法。榜样的类型包括优秀学生或学生干部的榜样示范、班主任的榜样示范和社会先进典型人物的榜样示范等。在榜样示范中要注意榜样形象的选取要恰当和真实。

4.暗示法

暗示法是指班主任采取含蓄、诱导的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观念和行为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暗示法包括语言暗示、环境暗示、行为暗示等,体现了教育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5.契约法

契约法指班主任通过契约明确师生各自在班级的人、事、物等中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实现管理目标的方法。契约管理包括两种形式:正式契约和心理契约。正式契约是以班级纪律、制度等正式形式明文规定的。心理契约是班级成员之间以及和班主任之间心理上达成的一种默契。有效运用契约法要求建设积极的班级精神氛围和制定合理、可操作的班级规章制度。

6.惩戒法

惩戒法指面对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对他人或学校造成一定后果的情形,在必要情况下,班主任可以采取适当的惩罚,使学生吸取教训,避免再犯。惩戒包括批评和惩罚。

在实施惩罚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尊重学生,坚决反对采用有损学生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的惩戒方式;第二,要公正公平,对所有的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因人而异;第三,要方法适度,对学生采取的批评惩罚要合情、合理、合法,罪罚相当,把惩戒当作教育学生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