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育原则的概念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时,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1)定义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中小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幼稚,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
(2)贯彻要求
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
(1)定义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德育应像大禹治水,不能采取武断的“堵”“压”“封”的手段解决,而应该重在疏导,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疏通,明白道理,提升认识,自觉认识到自身的过错,并积极改正。
(2)贯彻要求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严慈相济原则
(1)定义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一方面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不对学生放任自流;另一方面,尊重、热爱和信任学生,使他们产生高度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动力。
(2)贯彻要求
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②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③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定义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2)贯彻要求
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②要统一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③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5.因材施教原则
(1)定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善于了解学生,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并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区别性的教育,这也是运用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
(2)贯彻要求
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6.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平行教育原则
(1)定义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原则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对成功教育经验的总结。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著名的“平行教育原则”。
(2)贯彻要求
①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在建立集体的过程中,教育者不仅要注意集体的组织和管理,更要注意集体意识、集体舆论的培养。
②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教育者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和情感。(www.xing528.com)
③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增强集体的生机和活力,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统一起来。
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1)定义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2)贯彻要求
①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②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8.知行统一原则/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1)定义
知行统一原则是指德育要引导学生把课堂道德理论学习与课外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提高道德认识与养成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该原则的实质是要求德育不应单纯寄希望于课堂道德理论教育,而是必须要结合学生的生活来进行。
(2)贯彻要求
①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②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加深认识,增强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③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④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9.灵活施教原则
(1)定义
灵活施教原则是指德育要因人、因时、因境不同,有的放矢地提出不同的德育要求。换言之,德育既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个人状况及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实施,而且还要考虑教育的最佳时间和情景,灵活地提出各种教育要求,选用恰当的内容和方法。
(2)贯彻要求
①德育的要求和方法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个人特点及现有的道德水平。
②德育要考虑施教的最佳时间点。
③教师要考虑教育情景,创设好的情景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德育要求。
10.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1)定义
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青少年学生缺乏一定的行为自控能力,这就决定了在正面引导的同时,必须加以必要的纪律约束。
(2)贯彻要求
①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科学的理论、客观的事实、先进的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
②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
③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督促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
渗透性原则
渗透性原则是指在学校的一切工作中,都要牢记思想品德教育这个首要任务,都要着眼于塑造儿童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渗透进去,或把潜在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发掘出来。贯彻渗透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学校的全体工作人员,都必须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思想”,牢记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是学校压倒一切的任务。在自己的工作中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意识和渗透意识,并将“德育为首”的观点,向家庭、社会作广泛的宣传。
2.学校各个部门必须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为自己分内的事,并真正落到实处。
教学人员要根据所教学科的性质、内容、特点及学生的思想品德实际,发掘教材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采取多种形式有目的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切实做到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既教书又育人。
感染功能
感染功能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可以相互传递,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感化式德育注重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使人在情感的感染中形成美德。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使之产生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反之注重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使人在情感的感染中形成美德。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使之产生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反之亦然,别人的情感也可以感染我们自己,使我们产生与之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
题目示例
1.【2019年下·判断】某小学语文老师在《挑山工》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为“通过学习,让学生受到挑山工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的感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绕着走。”这体现了德育的渗透性原则。( )
【答案】正确
2.【2020年上·判断】数学课上,老师把某学生对数学题的创新性解法,冠以该同学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该同学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解题思路,犹如做学术报告。说到精彩处,全班报以热烈掌声,该同学连声道谢,班级呈现和谐合作的景象。这是一种德育渗透。( )
【答案】正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