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公共基础课程设计模式与评价方法

教育公共基础课程设计模式与评价方法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进行课程评价,泰勒认为评价是课程编制的一项重要工作。(二)过程模式“过程模式”是斯滕豪斯对泰勒“目标模式”批评的基础上提出的。

教育公共基础课程设计模式与评价方法

(一)泰勒的目标模式

1.基本观点:

泰勒提出的四大课程基本问题:

(1)学校应努力达成什么目标?

泰勒认为目标应根据学习者本身的需要、当代校外生活的要求以及专家的建议三方面提出。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泰勒提出了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原则:第一,必须使学生有机会去实践目标中所包含的行为;第二,必须使学生在实践上述行为时有满足感;第三,所选择的学习经验应在学生能力所及范围中;第四,多种经验可用来达到同一目标;第五,同一经验也能产生数种结果。

(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泰勒认为最主要的必须根据连续性(即在课程设计上要使学生有重复练习和增进提高所学技能的机会)、顺序性(即后一经验在前一经验基础上的泛化与深化)、整合性(即课程的横向联系)的标准来组织学习经验。

(4)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

要进行课程评价,泰勒认为评价是课程编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既要揭示学生获得的经验是否产生了满意的结果,又要发现各种计划的长处与弱点。

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2.泰勒原理的基本评价(www.xing528.com)

(1)长处

第一,泰勒的目标模式注重目标、效率和行为控制,强调通过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是一种有条理的、系统的课程设计过程。

第二,目标模式把评价融入课程设计过程,提供了可用于修改课程计划的反馈方式。

第三,目标模式结构紧凑,逻辑脉络简洁清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师生有据可依,课程设计容易实施,因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第四,目标模式把评价关注的焦点从学生身上转向整个课程方案,是一种突破。

(2)局限

目标模式强调课程目标的预先计划,使其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和确定性,强调了教学过程的可控性、可预期性方面,却忽视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忽视了在一定情况下点滴改进的必要性,降低了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对各种现象进行处理和解释的自主性。

另外,目标模式中,课程目标都是以显性行为来界定。因此,像理解力、鉴赏力、人的情感、态度、情趣价值观等一些不能完满转化成可测量的和可清楚地被观察到的行为的目标就会丢失。

(二)过程模式

“过程模式”是斯滕豪斯对泰勒“目标模式”批评的基础上提出的。

过程模式的特征是不以事先确定好的、由仔细分解一般目的而得出的目标系统作为课程编制的依据,而是关注整个课程(包括教学)展开过程的基本规范,使之与宽泛的目的保持一致。在他看来,编制课程不是为生产出一套“计划”“处方”,然后予以实施和评价效果,而是一种研究的过程,其中贯穿着对整个过程所涉及的变量、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不断评价和修正。这个过程将研究、编制和评价合而为一,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整个过程是一种尝试,没有确定不变的、必须实施的东西。所有的关注点集中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师是整个过程中的核心人物。所以,与其说它是一个详述编制步骤的“模式”,不如说它是一种编制的思路,一种编制的思想,在这种“模式”中,编制过程究竟如何展开恰恰需要在实践中研究和探索的。

过程模式体现出四个特征,即人文主义的知识观、“研”“学”一体的教师角色观、合作探究式学习观和发展性评价观。它给我们重要的启示是:鼓励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研究者和学习者相结合的教师成长模式,采用师生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确保评价更能反映学生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