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的见解,我们将典型的课程目标取向归结为四种:“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
1.普遍性目标取向:是基于经验、哲学观或伦理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这些宗旨或原则直接运用于课程或教学领域,成为课程与教学领域一般性、规范性的指导方针。这种目标的特点是把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与课程教学目标等同起来,因而具有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可运用于所有教育实践。《大学》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宗旨,即为典型的普遍性目标。
2.行为性目标取向: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是学习前事先规定的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结果。“行为目标”的特点是: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适合技能课和训练课。例如关于阅读,规定“学生能用普通话朗读、不读错字,能比较流畅朗读,能在朗读时读出感情”等等都是具体的行为目标。
主张学习要培养学生的行为取向的目标的教育学家有:
(1)泰勒:其认为“行为目标”的作用,是“有助于选择学习经验和指导教学”。课程目标必须指出学习后学生身上的变化,认为课程目标就是具体的学习行为,因此他认为确定的课程目标必须包括三点:可观察的行为、行为发生的条件、可接受的行为标准。
(2)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目标、“情感领域”目标、“动作技能领域”目标。认知领域目标由低到高分为:知识(识记)、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目标由高到低分为: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价值体系个性化;技能领域目标由高到低分为: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3.生成性目标取向: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不是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随着学习活动的展开自然生成的目标。“生成性目标”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过程性。(www.xing528.com)
4.表现性目标取向: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即教育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表现,适合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
题目示例
【2020年下·单选】刘老师上课时,一位同学突然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探索兴趣,刘老师后半节课就围绕这个问题而展开了教学。此后半节课的教学目标属于( )。
A.行为性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普遍性目标
【答案】B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