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之间的社会关系是教师作为成人社会的代表与学生作为未成年的社会成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代际关系、政治关系、授受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等。师生的社会关系是规范性的,是人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在教育教学中的反映。
第一,师生之间存在代际关系,即反映人类的经验及其发展与个体经验及其发展的关系。教师代表着上一代人特别是父母对下一代有关心、爱护的责任和义务,学生需要依靠教师才能缩短不成熟期,更好地社会化,成为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力量。
第二,师生之间存在政治关系,是国家、集体与个人关系在教育中的反映,权威与服从关系是师生政治关系的外部表征。师生关系总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其性质总是由社会的整体性质规约。具体来说,教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不能离开特定社会的政治需要,师生关系要反映社会的政治需要,包括培养公民素质或政治人才。
第三,师生之间存在文化的授受关系,即人类文化历史与文化现实关系的直接反映。教师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是人类已有文化的掌握者,而学生拥有的文化资源相对不足,这种文化势差的缩小客观上使教师和学生构成传授和接受的关系。
第四,师生之间存在道德关系,即人类现实利益关系在教育教学中的反映。道德主要是通过一定的行为准则来反映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活动必然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如公平、正义、秩序等,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共同遵守。同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必须合乎教育内部的道德规范(如教师职业道德、学生守则等)。教师作为教育者还必须把自己的道德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资源,发挥其示范、陶冶作用。
第五,师生之间存在法律关系,即现代社会人们之间的责、权关系的具体体现。教师和学生作为公民各具有法律保护的权利、义务、责任,学生作为未成年人,还拥有《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赋予的权利。教师要尊重和维护学生的权益,学生也要尊重教师的合法权利。
(二)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关系
师生的教育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自主发展而结成的教育与被教育、组织与被组织、引导与被引导等主体间关系。它是师生现实关系的体现,它是形成性的。教育关系是师生关系的主体,没有教育关系,师生的社会关系同样存在,但教育活动却难以发生。(www.xing528.com)
第一,从教育过程的主体作用来说,教师和学生是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过程的主体,但他们的地位是有差别的,主体作用也不同。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是整个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管理者、组织者,是教师领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生是受教育者,虽然他们也有一定的选择权、自我决策权,但总体上,应理解并配合教师。
第二,教育作为一种组织,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在学校、班级、教室等社群中,构成组织和被组织的关系。教师是这些社群中的“领袖”,保持必要的权威、维护一定的秩序,对于集体凝聚力、团队精神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师组织学生而不是学生主导集体。
第三,从教育活动的展开角度,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的交往关系和对话关系。教师与学生主要是通过语言交往、精神交往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和完成教育教学目的的。平等意味着教育教学中的话语权、参与权的平等,意味着教师与学生人格的平等。对话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彼此心灵开放、彼此尊重、彼此接纳、相互倾听、相互理解、相互启发、共同发展的关系。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作为独特的整体的人而发生交互性作用的,而不是教师讲学生听。通过对话,双方都获得了理解和沟通,获得了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最终实现各自精神的发展。
(三)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的的心理关系
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不仅受社会需要、社会文化传统、现实制度和教育目的、任务的制约,也受教师和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制约。师生间的心理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而构成的内在联系,包括人际认知关系、情感关系和个性关系等。师生心理关系好坏的实质是师生个体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否和谐、情感是否融洽、个性是否冲突。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使彼此感到愉悦、相互吸引的融洽、和睦关系。这种关系使双方缩短心理距离,获得心理安全感、自由感,从而尽快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现实中,师生人际偏见、情感冲突、个性对立干扰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引发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因此,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关系的好坏关系到其教育关系的存在和发展,优秀的教师不仅是会教知识的教师,而且是吸引学生的教师。
(四)伦理关系
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构成的一个特殊的道德共同体,各自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履行一定的伦理义务。这种关系是师生关系体系中最高层次的关系形式,对其他关系形式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
综上所述,师生关系可分为社会关系、教育关系、心理关系和伦理关系。其中教育关系是一种基本关系,其他师生关系皆服务于这一关系。社会关系是一种背景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作为社会人的身份和角色在教育教学中的直接反映,具有规范性、稳定性特点,常以比较强硬的方式投射到师生之间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之中。心理关系是教育关系的基础和深化,常以内隐方式、感性方式反映社会关系并直接影响教育关系,与前两种关系相比,它具有情景性、弥散性等特点。伦理关系是师生关系体系中最高层次的关系形式,对其他关系形式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