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即以人为中心和以人自身精神上的完善与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观。从20世纪来看,持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教育思想流派主要有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教育等。
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征:
1.追求永恒化的教育目的。在人文主义教育看来,教育的主要目的决定于人性。既然人性是永恒不变的,教育的本质和根本目的也是永恒不变的。这个永恒不变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人性、弘扬理性,这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不应该有任何变化。
2.追求理想化的教育目的。人文主义教育比较重视超现实的非功利目的,比较轻视现实的功利目的。所谓非功利的教育目的,也可被理解为是理想的教育目的。人文主义教育坚持精神高于物质的哲学世界观,认为人生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追求是精神不是物质,而精神往往就是一种超现实的理想存在。
3.追求人性化的教育目的。这一特征尤其明显地体现在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中,存在主义十分重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明确反对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认为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对象,以扩大学生自主选择的自由。在师生关系上,存在主义教育不仅反对教师的个人专制,而且反对那种非人格化的知识专制。
(二)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
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即以社会性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科学为中心的功利性教育目的观。在20世纪,持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教育哲学流派主要有实用主义教育和学科结构主义教育。(www.xing528.com)
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征:
1.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适应性。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应尽可能适应社会的变化,为社会的改造和发展做出贡献。
2.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功利性。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并非不重视人,但所重视的是现实社会中此时此地的人,而不是抽象的和超现实的人。因此,它反对抽象地谈论教育目的就是一个人全部能力的和谐发展,反对抽象地谈论人的自我实现,认为离开了社会来给教育目的下定义,就无法说明教育目的的真正意义。
3.重视科学教育。从科学教育的目标上看,改革反对一般地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反对去掌握繁琐的事实材料,而更加重视让学生掌握比较抽象的基础理论和科学原理。
(三)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所谓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即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方向的教育目的观。科学人文主义既信奉科学,又崇尚人道,它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为方向和目的。它的最高目的,是要在科学和人文的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中促进人和社会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和谐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不断解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