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川
【作者简介】肖川 北京师范大学
在今天这样一个由效率和技术主宰的时代,古典的心情,心性的修养,精神的价值,人文的关怀,渐渐地变得陌生与遥远。学习也就在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主导下成为了外在的包装、利益的算计、轻巧的复制。
愈来愈多的人,希冀学习给他们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与实惠。的确,有些知识与技术的学习,是有这种可能的,如股票与期货的知识。然而,在更多的领域和情况下,为了获取可以立刻变成工作成绩的操作性知识和经验的学习,其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任何知识,特别是个体的经验,都存在于一定的精神生态之中。要使它具有价值就需要有一个个性化的过程。没有把别人的知识和经验经过改造、扬弃、整合升华为自己的精神修养的学习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充其量只是些小技巧,而不是大智慧。
有更多的学习,其价值是十分间接的、潜在的,这就需要我们以宁静、闲适的心绪来对待。尽管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往往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都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情性、变化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这就是古人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我们注意观察,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文化层次不高的人,其眼神多少有点浑浊、蒙昧和呆滞,而那些学问修养深厚的人,则目光坚定、炯炯有神,放射出智慧的光芒,坐在他们身边,即使默默无语,也能感受到一种博大与深厚,如同夏日的月夜坐在海边。
学者们把学习定义为获得知识与理解,或者通过切身体验或研究而掌握知识的过程。把获得和创造知识的过程定义为学习,能使我们区分作为过程的知识和作为实体的知识。心理学家肯·韦尔伯把真正的学习定义为思想与理解向深层次结构的转化。当学习的突破发生时,我们的理解就扩大了。我们看到旧的知识并没有错误的地方,但是太小。我们于是“翻译”或重新组织我们的知识来适应新的、更为广阔的世界。(www.xing528.com)
真正的学习是人深层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漫游。学习需要刻苦,但更是一种快乐,是刻苦酿造的快乐。学习总会有功利性的收益,但是,仅仅从功利出发去学习,却是违背人的天性的劳役。在都市生活的浮躁中,倘还能保持一些古典的心境,还能以沉静的心情去对待学习,打破现在的界限而游心于千载,去领略“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的意趣,这是何等令人心旷神怡的事情!
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滋润,也是内省与自察。伴随着感悟和体会,淡淡的喜悦在心头升起,浮荡的灵魂也渐归平静,让自己始终保持着一份纯净而又向上的心态,不失信心地契入现实,介入生活,创造生活。
“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自古就是高洁之士的写照。明月虽然清寒,书却因博大精深而温润生命。阅读中你会一次次受感动,又会在感动之后更深切地洞悉生活的真谛。读书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物我的回响交流”的过程。因为它能唤起我们对永恒和伟大的渴望,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那是可贵的创造力的源头,是人类文明发展不竭的动力。
柏拉图的“洞喻”:亮光在你背后,生命期待着我们的“蓦然回首”。当我们能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时,春日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以更为美好的风姿走进我们日臻完满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