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价值观教育方法启示

西方价值观教育方法启示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西方价值观教育的不同方法,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1.不同理论和方法之间的综合趋势明显。很显然,在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价值观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应该有所区别。我国学者檀传宝在谈到我国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时就曾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现在的德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战争年代的痕迹。

西方价值观教育方法启示

纵观西方价值观教育的不同方法,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

1.不同理论和方法之间的综合趋势明显。所谓不同方法之间的综合是指在价值观教育中,无论理论基础如何、概念和操作手段上存在什么差异,都应尽可能吸收各种方法的优点,根据时间、场合、受教育者的年龄、所处社会文化的特点、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等来选择或综合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原价值观澄清学派的重要人物柯申鲍姆(2000)认为,“价值观教育一定是综合性的方法效果更好”,“如果我们的目的是促进青年人形成信赖、尊敬、责任感、关爱、公平、好的公民意识等核心价值观念,我们就应该欢迎所有能达到目标的最好的方法”。就不同方法之间的综合运用,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过讲授,学生可能会记住一些有关价值观的知识;通过演示和榜样宣传,学生可能会记住更多;如果在以上基础上还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自己处理信息、形成概念和判断的机会,学生将会记住更多价值观知识,而且保留时间将更长,对其行为的影响作用也会更大。

2.方法的使用要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从国外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发展历程来看,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另外还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特点。也就是说,价值观教育方法的选择虽然要考虑教育过程本身的规律、价值观维度自身的规律,但也必须考虑受教育者所处时代的需要。很显然,在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价值观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应该有所区别。我国学者檀传宝(2001)在谈到我国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时就曾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现在的德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战争年代的痕迹。西方国家在40、50年代特别重视爱国主义、奉献精神等价值观念的教育,在方法上更重视讲授和榜样宣传,这与当时所处的战争年代以及注重国家建设等现状和目标是分不开的。就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来看,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受教育者接受信息的渠道以及深度和广度都有了显著的不同,一味再按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进行价值观教育,势必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www.xing528.com)

3.学生的主体性应得到充分的体现。价值观的本质是一种外显的和内隐的信念,对个体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但是,要成为一种信念,进一步要成为一种能够指导和约束个体行为的信念,必须要经过一个内化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价值观的形成一定要有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单靠进行灌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在这方面,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发展派别在一定程度上都非常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另外有研究(戚万学,1995)认为,杜威经验主义价值论也强调价值观形成中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视。这是因为,价值是随着经验的发展、成熟而发展、成熟的,不同的经验产生不同的价值,经验的变化也会导致价值观的变化,因而说价值是个人的、相对的。事实上,重视价值观教育中的主体性还有一个重要的现实原因就是,长期以来我国价值观教育中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忽视,认为社会和成年人是正确价值观的拥有者,正如拉思斯所说:“‘正确的’价值是预先定好的,然后采用这样或那样的方法把这些价值兜售、推销、强加给他人。所有这些方法都有灌输的味道,只是某些方法比另一些方法更巧妙一点而已。”我们的家长和教育者认为向青少年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天经地义,却很少去关心他们的感受。这种极端的教育方式有时达到的恰恰是相反的结果。

4.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应根据年龄而有所区别。国外的许多价值观教育研究者认为,在大学阶段以前的儿童和青少年都应该接受价值观教育,但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具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以在价值观教育方法的选择上也应该有所区别。一般来讲,随着受教育者年龄的增加,思维能力的提高,会越来越反对那种机械的灌输式教育方式,而接纳自主性强及具有关怀主义性质的教育方式。比如前述英国的价值观教育协会的一项调查就认为,中学生比小学生更反对每天一次的集体礼拜活动,尽管小学和中学都几乎一致的宣称价值观教育发生在集体的礼拜中。另外,在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上也应有所区别,小学生喜欢谈论课本上涉及到的价值问题,而中学生和大学生却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价值问题;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与日常生活行为有关的具体价值教育,而中学生和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政治和思想方面的抽象的价值观教育。事实上,关于后一点,我国的许多研究者(檀传宝2001;兰久富,2001)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从时间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奠基在基本的道德教育的基础之上,而在我国的学校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着明显的好高骛远问题,即从小学就开始进行助人为乐、大公无私教育,这显然不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也超越了学生的实践能力。5.课程以外的价值观教育形式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尽管通过专门的价值观课程(如公民教育课)以及学校其它的专业课程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也是西方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但近年来,通过课程以外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却受到研究者更多的重视,这种所谓的“隐性课程”在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更大。这些教育形式既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既有动态层面的也有静态层面的,比如校园建设、校风班风、课外活动、感化工作及学校规章制度建设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